01.02 读《呼兰河传》,品萧红惊世才华


读《呼兰河传》,品萧红惊世才华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用时18天读完,从开始的每天读几页到后来的每天读几十页,到后来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呼兰河传》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作者的童年往事。

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哪一个人是故事的主角,但又仿佛都是主角。祖父、我、小团圆媳妇、有二伯、老厨子、冯歪嘴子、王大姑娘,这些都是作者童年故居的长工、租户和邻居,作者在娓娓道来他们的故事时,这些人,便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而作者萧红对每个人的描写,通过一举手一投足和富有个性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人仿佛有了生命一样站在读者眼前,栩栩如生。

小说对家里后花园的描写,我似乎闻到了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味道,难怪鲁迅先生对萧红很是偏爱,因为她确是有别于那个年代太多的女性,鲁迅先生更看到了中国文学女青年的崛起。他对萧红的评价是:“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小说接近结尾部分,缝歪嘴子死了老婆,大儿子才五岁,小儿子刚刚出生,所有人都认为冯歪嘴子悲惨死了,必定每天以泪洗面,孩子也一定活不成的,但他却没有想那么多,孩子没有娘了,就自己用米汤喂,居然长到了七、八个月大,而且还在顽强的活着,大孩子也可以牵着驴子去饮水了,看着孩子的变化,冯歪嘴子把眼泪吞进肚子,心中充满希望,哪有功夫去悲伤......读到这里我眼泪忍不住就流下来。这个人物是这本书中最具正能量也最善良的人,他身上那种顽强而执拗的生命力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力量。

读《呼兰河传》,品萧红惊世才华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一代才女萧红于1942年因病于香港去世,仅仅活了31岁。31年的生命中,她命运多舛,情路坎坷,但并没有因此而窒息她的文学才华,从1933年开始用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创作了近百万字的经典作品,著作丰富,令人敬佩!这些经典作品打动了亿万读者的心灵,影响着几代人的人生。萧红被后人誉为中国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而《呼兰河传》就是这短暂的生命孕育出的伟大作品之一。小说语言运用的如此自如、轻松、娴熟、老道,完全不似一个年轻女子的文笔,文字中处处透着作者对世事透彻的领悟,对人性深刻的挖掘。诙谐幽默也是这本小说的一大特点,就像一个人一本正经的说笑话,逗得大家哈哈笑,而本人却不笑一样,萧红这本书就给我这个感觉。诙谐幽默不仅是一个人语言丰富的体现,更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反映。

读《呼兰河传》,品萧红惊世才华


萧红的祖父对她短暂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祖父是一个文化素养很深厚的老人,对萧红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她文学上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她的祖父为她奠定了坚实深厚的文学根基。

萧红五、六岁的时候,祖母去世后他的祖父便把全部心思放在萧红身上,开始教她背古诗词,中国的古诗词韵律优美,用词精炼,郎朗上口,让萧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几乎天天缠着爷爷读古诗背古诗讲古诗,她大声地读,恣意的学,完全不受环境影响。之后祖父又陆续教授她四书五经,这仿佛开启了她智慧的大门,就此种下了她爱好文学的种子。

她的祖父性格柔和、稳重、有耐心,对小萧红几乎从来没有发过脾气,这种没有什么束缚的教育让萧红几乎在散养中长大,从小就亲近大自然,亲近穷苦百姓,从而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穷苦百姓表现出的深切的怜悯和同情。

其实我更觉得祖父正是本书的主角,祖父贯穿始终,没有祖父就没有萧红快乐而又无忧无虑的童年!

书的结尾萧红是这样说的:“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这段文字叙述虽然简洁平易,但却充满着作者对祖父的无限思念,对童年美好光阴无尽的缅怀。更怨岁月的残酷,没能让自己与祖父相处的时间再长一些,再长一些。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尽的伤感。本书中对她父母的笔墨非常之少,可见她与祖父的感情之深。

我二十年前去过一次“萧红故居”。当时因为没有读过这本《呼兰河传》,所以对“萧红故居”没有什么感觉,基本是一走一过看热闹。但院子中她的那尊塑像,尤其雕刻上她的那双眼睛雕刻的相当传神,仿佛有生命有灵魂一般,明亮而有活力,萧红微低着头,仿佛在凝神思考着什么。

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错失了怎样一个走近一代才女的机会,这个错过,一错便是二十年。

现在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想再去“萧红故居”走一趟,细细品味,甚至去呼兰河畔走一走,去体会是怎样的水土孕育出这样的文学才女,近一个世纪都让人无法超越。我想我会寻找到答案的!

读《呼兰河传》,品萧红惊世才华

呼兰河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