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就是不愛洗手怎麼破?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在這個非常時期,大家都知道洗手對預防病毒傳播的重要性,相信每個家庭都在狠抓日常洗手工作,儘量做到每次出門回家、飯前便後都去洗手。洗手頻率對照往常一定會有所增加。

可是小孩子永遠是日常生活的不穩定因素,有些孩子本來就很討厭洗手,這一旦增加頻率更是不願意,尤其是那種比較敏感倔強的小孩,每次洗手都要打架,雖然說也可以強按著洗了,但是每天搞得這麼雞飛狗跳的也不是辦法。

有沒有比較懷柔的方式,讓孩子可以自動自發的好好洗手呢?

首先,要避免下面這些錯誤的心態

1,企圖讓孩子產生對病毒的焦慮

我們大人之所以能夠做到每天勤洗手,多半是因為對感染病毒的焦慮,而“做點什麼”可以有效的減輕焦慮情緒,好像多洗幾遍手就感覺不那麼緊張了,可以說焦慮情緒是讓成年人勤洗手的主要動力。

但是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和你同樣焦慮,進而產生洗手的動力,就會出現問題。

因為焦慮這種情緒源自“恐懼”,只不過它不是對當下的恐懼,而是對未來沒發生的事情的恐懼。

可問題是,越是小的孩子,就越是活在“當下”,默認當下的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小孩子都特別容易有“分離焦慮”,因為他們會認為“分離的狀態”會一直持續,媽媽不會回來了,你再怎麼和他說,媽媽很快就會回來,多半是沒用的。對健康上也是同理,孩子感覺當下的自己很健康,他也會認為這種健康的狀態會一直持續,你跟他說,如果你不這樣做,未來就會生病,他也無法感知到這種來自未來的威脅。所以,正常狀態下的孩子是對焦慮感知無能的,他們通常都不願意洗手,不害怕吹風淋雨穿的少,也從不擔心不好好學習以後會找不到工作,都是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了,有那種天生比較敏感比較慫的孩子,會被父母這種焦慮的情緒所影響,但是因為他們“活在當下”的年齡特點,所以往往會把對“未來的恐懼”,直接轉化成對“當下的恐懼”,陷入應激狀態無法自拔,沒完沒了的去想“我生病了我要死了”之類的問題,影響日常精神狀態乃至睡眠的質量,變成另一種讓父母更加崩潰的情況。

所以呢,想讓孩子好好洗手,不要試圖用情緒影響他,咱們可以和孩子講道理,說洗手可以殺死手上看不見的小蟲蟲,但是不要企圖威脅或嚇唬孩子:“不洗手就等著生病吧,生病會死啊!”,結果一般不會如你所願,要不然就完全沒用,要不然就把孩子嚇唬懵了。

2,期待孩子能夠自動自覺的洗手

很多父母通常會在孩子的手要觸碰到食物的時候,才大吼一聲:“有沒有洗手啊!?”然後斥責一通孩子為什麼不知道洗手,說一百遍了也沒記性,怎麼就是不讓父母省點心,blabla……

這樣的經典場景,往往成為孩子討厭洗手的最大原因,因為“洗手”這件事,往往是和被責備被貶低以及被吼的場景聯繫在一起的,真的是變成心理陰影,誰會因為洗手被訓而喜歡洗手呢?又不是天生受虐狂!

讓小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經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就算是大人,如果沒有病毒威脅,也會經常忘記洗手,更何況是“活在當下”的孩子呢!

對小豆丁來說,“忘記洗手”才是正常操作,想起來洗手,那才是反常的。固然會有一些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很熱衷強調日常秩序,有熱愛洗手的行為,但那也只會持續一個階段,過了這個階段,孩子對秩序沒有那麼敏感了,就算是心中認同“勤洗手”這件事,也會經常忘記洗手,需要父母堅持不懈的提醒,才能內化成習慣,而這個內化的過程,最需要的是正向的鼓勵,而不是負面的斥責。

所以,我們要放平心態,默認孩子就是會忘記洗手的,如果孩子沒去洗手,不要生氣有情緒,平靜的提醒他第一萬零一次“去洗手!就好了,教育的方式請簡單點,再簡單點!有事說事,別衝著人來,千萬不要訓斥也不要嘮叨一大堆有的沒的,只會讓孩子心生反感。

相反的,如果孩子居然想起了去洗手,那反而要大喜過望,好好表揚才對,這說明孩子的洗手習慣的內化已經進展了一大步,要為孩子的進步而慶祝。你的表揚也會強化孩子的行為,孩子的內驅力就是這樣產生的。

總而言之,好習慣是表揚鼓勵出來的,訓是絕對沒用的。

心態擺正了,咱們來看實際操作,有些孩子已經非常討厭洗手了怎麼破?

1,一起洗

你會發現,孩子在家洗手經常會耍賴,但是通常不會牴觸在幼兒園洗手,因為幼兒園裡洗手是一個氛圍,別的小朋友都洗,就你不洗就顯得不合群,小孩子也受不了這種來自集體的壓力。

所以,想讓孩子配合洗手,就弄得氣氛足一點:“現在是洗手時間,爸爸媽媽寶寶一起排隊去洗手咯!誰第一個洗?”你娃多半嗷的一聲竄出去。

人越多壓力越大,多子女家庭就更佔便宜,哥哥姐姐一帶頭,弟弟妹妹恨不得去搶水槽。如果沒有兄弟姐妹,拿個娃娃什麼的一起洗,孩子也一樣會受感染。

2,輕鬆歡樂的洗

洗手的過程要歡樂一些,當大人的先把情緒調動起來,用誇張一些的語言動作來幫孩子洗手,搞得越是幼稚越好,就當自己才3歲:

洗——手——啦!小寶貝在哪裡呀——

讓我看看你的小手手,哎呀呀,黏糊糊的!有很多小蟲蟲在上面呀!我們快把他洗乾淨好不好呀!

嘩啦嘩啦放水啦!我們衝一衝啊衝一衝!

抹上洗手液,哇嗚,滑溜溜滑溜溜~~~~我們要洗手心,手背,手指頭尖兒,手指頭根兒,看整個手手都有泡泡了嘛!哇!都有泡泡啦~~~~

然後我們衝一衝啊衝一衝,小蟲蟲都沖掉啦~~~

洗乾淨啦,現在我們來擦乾來擦乾,哎呀呀,毛巾在哪裡呀!噢,寶寶找到啦,在這裡,我們擦乾淨擦乾淨!

……

這麼又哄又逗的洗手,相信寶寶們都會接受,只不過當大人的會比較累一些,哪裡有那麼多的體力陪孩子天天玩這一套好幾遍呢?

當然,咱們也不至於一直這麼搞,但是對於對洗手已經很牴觸的孩子,你想要改變他,讓他對洗手這件事的感覺變得積極,那就必須要累一點,給人家點兒甜頭,等孩子不牴觸洗手了,你可以把這些戲精的步驟慢慢的不著痕跡的減少一些,孩子也不會察覺,這樣循序漸進的精簡,直到可以不戲精的正常洗手,孩子都沒有反抗情緒,也就大功告成了。

3,洗完有獎勵

這個獎勵不是指物質上的獎勵,而是一些情感上的獎勵。

譬如說,搞一個“檢查洗手”的儀式:

寶寶來,媽媽看看你的手手洗得乾淨嘛?

挖!好白好嫩的小手手啊,這是誰家寶寶的小手手洗得這麼幹淨呀!?

讓我聞聞,哇!還香香的呀!真好聞真好聞,你也來聞聞!

現在我們可以用乾乾淨淨的小手手來吃東西啦~~~

總而言之,就是用各種方式表揚他洗得好洗得妙洗得呱呱叫就對了!

那如果孩子明顯洗得不夠好,沒洗乾淨還要獎勵嘛?

當然要的呀,只要孩子願意去洗,那就要獎勵,就算是挑毛病,語氣也是要鼓勵的,孩子才能願意去做得更好呀:

讓我看一看,手指頭洗的很乾淨,好棒棒!手心也洗得很乾淨,好棒棒!哎呀呀!這是什麼,手背這裡為什麼黑黑的呢?!啊,那怎麼辦?寶寶要不要再好好洗一下,讓整個手手全都白白嫩嫩乾乾淨淨的呢?

4,角色轉變的洗

如果覺得孩子對洗手越來越不上心,你可以和他玩點不一樣的,讓孩子去當那個主持洗手的人,爸爸媽媽處於被監督的對象。

讓孩子組織爸爸媽媽去洗手,監督爸爸媽媽是不是認真洗,洗完之後檢查爸爸媽媽有沒有洗得合格。

相信孩子一定非常喜歡這樣的角色轉變,在要求大人的同時,也會自然而然的 認真要求自己。

5,換個方式洗

有一些比較敏感的孩子不愛洗手,不是因為氛圍不好,而是因為洗手給他們帶來很糟糕的觸感,譬如說,不喜歡蹬著凳子站得太高害怕,不喜歡水溫太冷或者太熱,不喜歡被水星噴濺到自己臉上,不喜歡自己被弄溼,不喜歡肥皂帶來的滑溜溜的感覺等等。

如果是這種情況呢,那就是無論如何都不愛洗的 ,還是要想辦法看看他到底不喜歡洗手的哪個部分,想辦法改善,讓他們循序漸進,能夠慢慢的對洗手脫敏。

我家毛頭一歲半左右的時候,就是這樣,極度討厭洗手,洗一次手能嚎半個小時,不用吃飯的節奏。我只好先退而求其次,給他用溼巾多擦幾遍手就算洗了,等他適應了擦手,把溼巾換成更溼的毛巾,再打上肥皂,再用溼毛巾擦掉。這個也適應了之後,再用小水盆盛些溫水擺在他面前,讓他試著去沾一些水來玩……

大概用了一個多月吧,終於能適應洗手這件事了。

當然我家毛頭是屬於比較奇葩的類型,相信大多數孩子都不用這麼費事。

沒想到說個洗手也能說這麼多……希望大家不覺得橙子囉嗦。

其實也不光是洗手,很多日常孩子不願意做的麻煩事,包括換衣服啊,洗澡啊,刷牙啊,都可以參考以上動作。

最後,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夠配合洗手,健健康康的。

春天快要來了,大人都陸續的在復工,願憋壞了的孩子們也能早日出門吧。

孩子就是不爱洗手怎么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