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2月銷售額大幅下跌,業內人士:併購機會即將湧現

近日,房企陸續發佈2月銷售數據。受疫情的影響,大多數房企的銷售業績並不樂觀,有著較大幅度的下降。據克而瑞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2月各房企的銷售業績創近幾年單月銷售新低,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額僅3243.3億元,環比下降43.8%,同比下降37.9%。

在排名前四的房企中,克而瑞數據顯示,碧桂園2月銷售金額300億元,同比減少49.2%;據萬科與融創發佈的公告,萬科2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280.3億元,同比減少35.1%;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22.1億元,同比減少33.17%。

而恆大實現“逆勢上漲”,據其公告,公司2月實現合約銷售447.3億元,同比增長107.8%,銷售面積51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3.8%。截至2月末,恆大今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853億元。2月單月銷售情況和前2月銷售情況均處於行業領先位置。

恆大自2月13日起,通過“恆房通”平臺實施網上銷售,截至2月底共實現網上認購99141套,認購金額人民幣1026.7億元。網上認購的客戶既有自購買家,也有兼職賣房的“恆房通”會員,因此網上認購金額並非最終合約銷售業績。

相比於幾家跨過5000億年銷售金額門檻的龍頭企業,一些第二梯隊房企受疫情的影響更大,有的房企銷售額同比降幅超60%,例如金地與中國金茂。公告顯示,金地2月實現簽約面積13.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23%;實現簽約金額29.9億元,同比下降56.82%;中國金茂取得簽約銷售金額人民幣25.03億元,簽約銷售建築面積約20.31萬平方米,分別同比下降68.62%、47.51%。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月行業還將繼續受到疫情的影響,短期內很難恢復疫情前的水平,成交低迷的情況,將在3月延續。但業內人士認為,房企銷售已熬過了月度最差的時期。

華創證券也表示,“短期內本次疫情將對銷售造成一定壓力,但考慮到房地產行業支持政策的逐步出現、以及購房需求只是延後並非消失,我們認為政策改善後房地產需求仍具有彈性。”

相比於主流房企,一些中小房企處境並不樂觀,它們融資成本高,更依賴於高週轉,抗風險能力較低,許多企業或將熬不到市場恢復,以及支持性政策的出臺。世聯行首席分析師戴毅告訴36氪,“疫情過後,破產的中小房企破產相比前兩年會多不少。”

戴毅表示,今年行業償債規模同比再度大增,現金流受到疫情之中企業停工停售的影響,但債務償付是剛性的,加之現在市場觀望情緒也比之前濃,所以會存在更多的房企因現金流問題,不得不出售項目以及股權,“對於現金流健康、有融資優勢的房企,低價且優質的併購機會將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