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学会打草惊蛇这一招,让对手自己失误,成为谋略高手

  鬼谷子说“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其意指受困于敌时,切不可轻敌冒进,而要以佯攻助攻等方法,探其虚实,引蛇出动,中我埋伏,震动全局。

  “动”、“唱”是“随”、“和”的手段,是调查;随”、“和”是“动”、“唱”的真正目的,是找出隐患,即“动变见形,无能间者”。作为一种智谋,这与《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的思想契合。

鬼谷子智谋:学会打草惊蛇这一招,让对手自己失误,成为谋略高手

  这一计谋基本上就是信息战,通过发布、释放信息,让你的对手得到不正确的信息,这个信息却有可能使他有所活动。譬如赶蛇,用棍子在草尖上扒拉两下子,实际上可能远远打不着它,但是它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就会逃跑或者离开这个原地,那么你的目标就达到了。

  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要想保证竞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达到竞争目的,就要求在竞争之前认真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同时掌握好对方的一举一动,以及各个大小环节,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只有在你准确掌握了对手的动向时,才是你实施自己的竞争计划的时候。

  但是,由于“动变见形,无能间者”是心理战,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心理因素,才可能成功。

鬼谷子智谋:学会打草惊蛇这一招,让对手自己失误,成为谋略高手

  采取此智谋来诱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胜利的战例数不胜数,比如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就曾以此法智过鬼泣谷。

  齐桓公被各诸侯推举为盟主后,北面的山戎民族为了削弱齐国的势力,出兵攻打燕国。燕国君主亲率两万将士出战,却中了山戎部落令支国首领密卢的埋伏,只逃出千余人,连失三城。

  得到消息后,齐桓公统率5万大军,以管仲为相,以无终国的大将虎儿斑为先锋将军,火速支援燕国。

  很快,英勇善战的齐军接连战胜山戎民族,一连收复了燕国刚刚失去的那三座城,但杀到一个叫鬼泣谷的地方时,虎儿斑却不敢前进了。

  齐桓公有些不解地问:“将军为何不前进了?”

鬼谷子智谋:学会打草惊蛇这一招,让对手自己失误,成为谋略高手

  虎儿斑忧虑地说:“这里地势险要,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们就是插翅也休想过去,燕国两万大军就是葬身在此的!”

  其实,管仲早有所备,他让虎儿斑部退后休整,将令牌交给齐国骁将王子成父、赵川二位将军,嘱咐道:“你俩去前军按令牌所指行事,明日清晨我们再过鬼泣谷!”

  第二天天刚亮,埋伏在山头上的山戎令支国首领密卢看到一辆辆战车向鬼泣谷驶进入了伏击圈,战车上站着的将士披甲握戈,齐国的战旗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密卢一声令下,顿时,山上滚木礌石和羽箭如雨点般落在了齐军头上,有的击中齐军将士,有的把战车砸得稀巴烂,有的把“齐”字大旗打断了。接着,密卢率兵从山上冲下来,举起狼牙棒朝一个身中数箭仍立于战车上岿然不动的齐将狠击。

鬼谷子智谋:学会打草惊蛇这一招,让对手自己失误,成为谋略高手

  “咚”一声,齐将的头盔被打掉了。密卢定睛一看,原来所谓的“齐将”却是披着衣甲的树桩。

  密卢知道中计了,大惊失色,准备率军逃跑,却见齐兵已经直扑过来,山戎人仰马翻,尸填沟堑。争战中,密卢身中数箭,惨叫倒地。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最终,齐军智过鬼泣谷,轻松解了燕国之围。齐国的霸主地位得以巩固,齐桓公也更加佩服管仲的才智了。

  管仲巧用假将兵导致令支国首领密卢作出了错误判断,贸然出军,暴露了伏兵所在,陷入了齐军的包围圈中,而齐军瞬间就由被动变为了主动。管仲所用的这一智谋就是“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的形象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