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地理標誌雙黃鴨蛋,享譽全球

高郵雙黃鴨蛋是高郵的特產,漢族傳統名菜之一。高郵一帶盛產高郵鴨(又名高郵麻鴨,是全國三大名鴨之一)產蛋多,蛋頭大,蛋黃比例大,尤以善產雙黃蛋而馳名中外。高郵雙黃蛋,一蛋雙黃,蛋白如璧玉,蛋黃似瑪瑙,紅白相間,壁合珠連,實為人間之珍品,食用之精品,國家之瑰寶。

高郵地理標誌雙黃鴨蛋,享譽全球

高郵鴨產蛋多,蛋頭大,蛋黃比例大,尤以善產雙黃蛋而馳名中外。其蛋質可用蛋白“鮮、細、嫩”,蛋黃“紅、沙、油”概括

高郵地理標誌雙黃鴨蛋,享譽全球

高郵地理標誌雙黃鴨蛋,享譽全球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高郵地理標誌雙黃鴨蛋,享譽全球

300多年前,大文學家袁枚到過高郵,品嚐過高郵鴨蛋,印象極佳,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醃蛋"條留下了記載:"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汪曾祺《故鄉食物》中曾有繪形繪神的記述:“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高郵鴨和高郵鴨蛋久負盛名,經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於其品質優良,風味獨特。河溝港汊,湖泊蕩灘,無處不在的優質水面資源,是高郵鴨天然的飼養場。水面浮游的、水下棲身的各種小動物,為高郵鴨提供了最可口的“活食”。高郵鴨因雌性羽毛類似麻雀而又稱麻鴨,有體質壯,適應性強,潛水深,善覓活食,蛋、肉兼用,含脂肪量低的特點。製成鹽水鴨、桂花鴨、琵琶鴨、香酥鴨、滷汗鴨,風味各異。尤以"老鴨湯"最受歡迎,其性涼,配以參芪等中藥材,為冬令男性滋補佳品,因而成為席間保留傳統佳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