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蠶豆”惹的禍

蠶豆,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類食物,可為什麼說它惹禍了呢?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都是“蚕豆”惹的祸

近日,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兒二科來了一位特殊的男性患兒。名叫東東(化名),經詢問家屬得知,東東有G-6-PD缺乏史,2天前吃了十幾顆蠶豆,隨後發現他臉色逐漸變黃,小便像濃茶一樣,精神、食慾較前變差,而且還出現了發燒的症狀,遂來我院就診。

兒二科值班醫生鄧豔玲當即查看患兒,只見他面色蒼黃,口唇、雙瞼結膜、甲床蒼白,心率加快,解開尿不溼發現小便呈濃茶色,結合患兒病史、症狀、體徵及當前的檢查結果,基本可診斷為蠶豆病,於是立即收治住院,馬上開放靜脈通道,予補液、鹼化尿液等治療,並完善相關檢查,複查血常規示血紅蛋白45.0g/L,提示重度貧血,考慮溶血仍在進行,於是兒二科緊急聯繫血庫,予輸血治療。經過積極治療與護理,患兒貧血糾正,痊癒出院。

都是“蚕豆”惹的祸

“蠶豆病”小科普

蠶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的一個類型,常表現為進食蠶豆後引起溶血性貧血。常在蠶豆成熟季節流行,進食蠶豆或蠶豆製品均可致病,通常在進食蠶豆或蠶豆製品後24-48小時內發病,臨床表現為貧血(面色蒼黃或蒼白、口唇、雙瞼結膜、甲床蒼白)、噁心、嘔吐、乏力、黃疸、發熱、煩躁不安、小便呈濃茶色或醬油色等。該病重在預防,首先,不能進食蠶豆及蠶豆製品,不能接觸蠶豆花粉;其次,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藥物。

都是“蚕豆”惹的祸

在疫情防控期間,孩子生病了,有的家長可能會因為害怕孩子去醫院出現交叉感染,所以不願意去醫院,但是,兒童不是“小大人”,尤其是低齡兒童,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明顯的病情變化,如果一味的在家生扛,諱疾忌醫,可能會耽誤病情,甚至導致不良後果。 考慮到家長的擔憂,為了保護孩子們,我院兒二科採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01

實行全封閉的病房管理,所有人員必須憑陪護證進出入,一律謝絕探視。

都是“蚕豆”惹的祸

02

家屬進入病房再次進行體溫檢測和登記排查,未戴口罩的家屬禁止進入病房。

都是“蚕豆”惹的祸

03

科室人員上班前先體溫檢測。

都是“蚕豆”惹的祸

04每天病房各個角落進行消毒每天病房各個角落進行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