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談中醫

徐文兵 厚朴中醫學堂堂主,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講《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黃帝內經》;著有《字裡藏醫》等。

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談中醫

時至今日,傳統文化屢遭破壞、打擊,中華文明逐漸湮沒消失,“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殼,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含義了。現在是到招魂的時候了。

'魂魄'是道家和中醫的基本概念,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們常說的成語有“失魂落魄”“魂飛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攝魄”“神魂顛倒”“魂不附體”“借屍還魂”'“驚心動魄”等等。人們習慣的用語有“神靈”“幽魂”“靈魂”“魄力”“鬼魂”。

葛洪在《抱朴子》中說:“人無賢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時至今日,傳統文化屢遭破壞、打擊,中華文明逐漸湮沒消失,“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殼,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含義了。現在是到招魂的時候了。

1、魂隨著無形的神氣運動,魄則伴隨著有形的精出入

要解釋“魂魄”,就必須先說“神”。我在《精神》一文中重點介紹了“精”,在本篇就得說說“神”。神有天神和人神,道家認為二者是一個,二者相應、感應,故稱天人合一。

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談中醫

《說文解字》:“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示”是“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從示。”申是引申、延伸的意思。'神'其實就是造物主,翻譯成英語就是god。

人以及人神也是自然的產物,為神所引申。《靈樞·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個體的人以及人神是父母之精結合的瞬間誕生的。《靈樞·本神》又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來自父母的精也就是說精子和卵子結合的一瞬間,新生命的“神”就誕生了。嬰兒在母體等到身體和神發育到了一定階段就出生了。外國人以出生日期為生日,計算年齡。中國人以精卵結合瞬間為生命開始,胎兒在母體之中就已經計算年齡,故稱虛歲。

《靈樞·天年》曰:“血氣已知,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把神細分的話,可以分為魂、魄,魂隨著無形的神氣運動,魄則伴隨著有形的精出入,一陰一陽,一高一低。《人身通考·神》中說:“神者,陰陽合德之靈也。惟神之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智思慮之類皆神也。”又說:“蓋神之為德,如光明爽朗,聰慧靈通之類皆是也。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遊行之境是也。神藏於心,故心靜則神清。魂隨乎神,故神昏則魂蕩。”

《素問·五藏生成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白天的時候,魂魄皆藏於心(囟)中,胸腔之內,膻中兩側有神封、靈墟、神藏三穴,顱頂有本神、百會(百神之會)兩穴;到了夜間,魂入血,藏於肝休眠,魄司職,藏於肺,故在背俞穴肺俞旁有魄戶,肝俞旁有魂門。

孔穎達的解釋是非常到位的,他說:“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為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

控制無形的能量、信息、思想、意識、情緒、情感、智慧的神叫做魂;控制有形的身體,影響人的知覺、飢渴、需要、冷暖、排洩等諸多本能的神叫做魄。可以粗淺地說,魂是腦和心的功能,魄是脊髓功能。我上大學時,在生理課上為青蛙做活體試驗,現在想起來有些殘忍。先用鋼針從椎空捅進青蛙的腦袋,把大腦破壞了,這時候青蛙算已經死了,再把浸泡有濃硫酸的小紙片放到青蛙的肚子上,這時候已經死了的青蛙蹬動雙腿,往下撥拉燒灼自己的紙片。這個場面現在想起來都很震撼。這就是典型的魂去魄在。

汪蘊谷在《雜症會心錄》中指出:'人之形骸,魄也。形骸而動,亦魄也。夢寐變幻,魂也。聰慧靈通,神也。分而言之,氣足則生魂,魂為陽神,精足則生魄,魄為陰神。合而言之,精氣交,魂魄聚。其中藏有真神焉,主於心,聰明知覺者也。若精神衰,魂魄弱,真神漸昏。'

所以人們說鍛鍊體魄,野蠻其體魄,培養魄力,就是在物質層面上說的。我的法國學生學習太極拳以後,跟我說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本能反應增強了。以前打籃球別人傳球給她,她接球總是慢半拍,籃球老是砸在自己臉上,不知道毀了多少眼鏡。現在反應迅速,再也沒有換過眼鏡。

2、想了解魄的功能,觀察一下人睡覺就可以了。

想了解魄的功能,觀察一下人睡覺就可以了。這時候人仍有心跳、呼吸。傷魄或落魄的人,會打鼾、憋氣,甚至會呼吸、心跳驟停。腸胃仍然在消化,頭天晚上雖然吃飽,早晨起來又覺飢餓。反之就會出現食積不化、噯腐吞酸、口臭咽乾的症狀。小腸在泌別清濁,膀胱在貯存尿液,反之就會出現遺尿、起夜。性功能也在夜間恢復生機,頭天性交疲軟,凌晨陰莖自然勃起。反之則出現滑精(無夢而遺精)、帶下。沉睡之中,人知冷熱,熱蹬被子,冷加覆蓋,都是魄在工作。不知冷暖,感受寒涼邪風,也是魄離職守。睡夢之中人有驚覺,隨時覺醒,也是魄的功勞。睡死過去、夢魘不醒,或者警惕過度、睡眠淺顯,都是魄的問題。

道家講的七魄,大約就是分別表述以上功能。七魄的具體名稱是:屍狗、伏矢、雀陰、蠶賊,非毒、除穢、臭肺。

3、想了解魂的功能,就要觀察人的精神、情緒、情感、智慧,以及晚上的夢境。

想了解魂的功能,就要觀察人的精神、情緒、情感、智慧,以及晚上的夢境。道家細分三魂:胎光、爽靈、幽精。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稱神明,是人最可寶貴的。所謂黯然神傷者,就是胎光晦暗,人就會出現抑鬱,滿眼灰色,了無生趣,甚至求死。丟魂若失胎光,就是所謂的行屍走肉,雖然身體仍然在活動,也有思想意識,但是在道家和中醫眼裡已經是死人一個。胎光也是人生命力和自愈能力的源泉,醫家判斷可治不可治的標準也是看有神無神。

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談中醫

胎光泯滅,就是司命之所屬,扁鵲、華佗亦無能為力了。爽靈是人的快速靈動的反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聰明、智慧。靈是溝通天地鬼神的功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直覺、第六感。'靈'繁體字寫做'靈',是巫覡念動咒語、祈求下雨的意思。

人神溝通天地鬼神謂之靈應、靈驗。國人說話中的“靈不靈”也是此意。

人們常說的靈魂,本義就是單指三魂之中的爽靈。小孩子聰明伶俐也就是天賦爽靈出色,弱智的孩子要麼是丟了爽靈,要麼就是爽靈發育不良。腧穴中有靈臺、靈道、青靈三穴,是提高智力的要穴。

支持胎光、爽靈、幽精神明之火燃燒的就是炁(元氣)。炁由精化,由丹田沿任督脈上濟於心腦。元精、元氣不足是神明泯滅的根本原因。三魂夜晚藏於肝,本當靜養休息,但是如果各種原因攪擾神魂,就會出現魂不附體,出現難以入睡、早醒的症狀,或魂魄飛揚,出現多夢淺睡的問題。有人整宿無眠,睜著眼睛到天亮,時間長了,就痛不欲生,但求一死。其實就是魂魄不得交替,有動無靜。

4、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傷魂之最,莫過於情緒和情感刺激。《靈樞·本神》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之說。養魂之法全在養心,“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護心之法要培養堅強的意志,端正生命為貴的價值觀。還要增強心包的功能,使心安而不懼。已經失魂者,古有招魂的儀式法術,現代人很少知道、相信。中醫使用艾灸神闕,針刺神門、人中等辦法快速回神。

傷魄之最,莫過於縱慾無度。《靈樞·本神》又曰:“喜樂無極則傷魄。”養魄之道全在調息,魄藏肺中,有意識地掌握呼吸方法,調節呼吸的節奏,有利於安撫將養魄。肛門又稱魄門,有意識地做提肛動作也是存魄的好方法。

藥物之中,人參、茯神、琥珀、龍骨、龍齒、龍眼肉、硃砂、女貞子、磁石、生鐵落,等等,都有安精神、定魂魄或養魂魄的作用。古人的經驗值得我們尊重、學習。

下面附上幾則醫案,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魂魄。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魂魄離體的記載:“有人臥則有身外有身,一樣無別,但不語,蓋人臥則魂歸於肝,此由肝虛邪襲,魂不歸舍,病名離魂。用人參、龍齒、赤茯苓各一錢,水一盞,煎半盞,調飛過硃砂末一錢,睡時服,一夜一服,三夜後,真者氣爽,假者即化矣。”

清代鮑相敖的《重訂驗方新編》中也有離魂症的記載:“忽有人影,與己隨行作臥,多則成形,與己無異。用黨參五錢(脈有力者用人參一錢,或用高麗參三錢亦可),辰砂、茯苓各三錢,煎服數劑,形影不見。”

清代沈源的《奇證匯》中記金少遊治徐太乙之女案:“年十六,許字巨族。而太乙日窘,女憂慮不食不寢,常臥目不瞑。太乙往郡城售絲未歸,女臥床上,自言曰:若許,絲止價四錢八分,不滿五數。待詢其何以知之?答曰:予方隨父入市。太乙歸,少遊也問其絲價,太乙言其數,果符。遊曰:此離魂病也。用人參、黃連、龍齒安魂等藥,平復。”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