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报任安书》

如果说到日本的近代文学,那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名字一定是川端康成、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他们三人的风格各有特异,川端康成的自然空灵,太宰治的细腻微妙,还有三岛由纪夫的偏执暴烈,他们共同支撑起了近代的日本文坛。而同属于“自杀作者”,头戴“七生报国”头巾切腹自尽的三岛由纪夫的身上却仿佛比前面的两位蕴藉着更多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如同他最后演讲中所诉说的那样,真正的勇士。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对三岛由纪夫的生平还有他的文字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那刚毅的面孔、粗重的眉毛、强健的身体好像都是他的伪装,在那张冷峻的面孔下是一颗自卑自弃的软弱的心,而不管是他行为还是文字里表现出来的刚强,则都更像是一种日本式的“怯夫慕义”。

因为肉体上的孱弱就疯狂的迷恋着健身,因为精神上的软弱就疯狂的迷恋着铁与血,迷恋着家国大义,即便是成为瓦砾炮灰那般的慷慨赴死也在所不惜,但是我们仔细想想,那些真正自信勇敢的孩子是不会时刻举着棍子去威吓他人,而恰恰相反只有那些真正从小缺失爱与安全感的孩子,才会随时保持警戒,时刻展现出强硬的姿态,而三岛正是这样一个“假装强硬”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试着分析一下三岛那刚健外表下的软弱灵魂。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三重隔离”童年所形成的自我保护

高桥睦郎说他第一次见三岛时三岛穿着紧身衣,露出胸毛和肌肉,当时的男艳星也不过如此,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三岛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浸透着一种嗜血与死亡的气息,而造成三岛这种变态心理的原因,根源还是他童年的经历。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作为当时的没落贵族,他的祖母一直把三岛当成是家族崛起的希望,将他从三岛母亲的手中夺走亲自抚养,而从小三岛就仿佛是她祖母的玩具一样被操弄着,并且将他与外界隔离,关在那间“充满令人窒息的病痛和老朽气息的房间里”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日本评论家佐伯彰曾将三岛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归纳为“被锁住的三重隔离”,即与母亲的隔离,与户外自然的隔离和与同年玩伴的隔离。

这样的三重隔离造成了三岛敏感孤僻的性格,并促使着他从其他方面寻求自我保护。因此,年幼的三岛经常会把自己和书本关在一起,西方文化中的唯美颓废与日本传统的物哀与幽玄共同影响着三岛,最终使三岛养成了特殊的嗜欲与幻想,并且他的性倒错也是那时就扎根产生的,从小生活在女人堆里的三岛失去了探索女性美的兴趣,反而对男性的肉体生成了无比的激情与迷恋,而他对自己身材近乎严苛的追求也正是因为想要伪装性格中的阴柔气质。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作品中推崇的男性之美充斥着女性化的妖异

三岛由纪夫被誉为“日本海明威”,与同时代的日本作家相比,他的作品在西方是被翻译的最多的,他的作品中始终充斥着暴力、黑暗和鲜血,和毫不掩饰的对阳刚的男性之美的推崇。

我预感到这世上存在一种火辣辣的刺痛似的欲望。我一边抬头仰望着肮脏小伙子的身影,一边被一种“我想成为他”的欲望、“但愿我是他”的欲望,紧紧地纠缠着。

——《假面自白》

诸如此类的自白在他的作品里有很多,《假面自白》《禁色》《爱的饥渴》都是赤裸裸的对男性肉体魅力的赞美,而当健壮的男性肉体牺牲、受难、鲜血四溅时也就是强烈官能美展现到极致的时候,但是在三岛由纪夫对男性之美的推崇的同时,他的字里行间也充斥着女性化的妖异。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与川端康成相同的是,三岛在叙述上同样展现出了“慢”的特点,但是川端康成的风格是慢而美,在缓慢的叙事当中体现浓郁的和风之美,而三岛的风格则是慢而妖,“叠床架屋,妖气弥漫”,那是一种日式的女性之妖。

他对细节与心理的描写简直到了一种令人惊骇的程度,他的文字似乎总有随时随地能够将读者代入进去的能力,那是远远超脱女性视角的纤细敏感,这在他早起的《春雪》《假面自白》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出来,而他后面《奔马》《忧国》中向着太阳切腹的暴烈和殉国时的铁与血则更像是孩子长大以后对自己缺陷的一种刻意掩盖。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肉体上的强者反而是精神上的弱者

他想到海潮的后浪推前浪,想到时间长河的流逝,还想到自己终究也会变老……突然他难过得几乎窒息。他从未渴望过年老的智慧,他总是想着如何才能在年轻时代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至于痛苦。这样一种优雅的死,犹如把脱下的华丽的丝绸衣裳乱扔在桌上,不觉间滑落在黑暗的地板上一样。

——《春雪》

某种程度上来讲,三岛的自杀从他自己的美学观树立起来的那天就已经注定了。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在三岛由纪夫的美学观念中,他认为肉体与精神是同样重要的存在,忽略肉体而一味的追求精神上的超越是悲剧且没有出路的。而无论苏格拉底还是奥古斯丁,在他们选择抛弃肉体一味强调精神时,就注定会迷失在对“自我”的无尽的探索中,晚年在自以为是的精神欺骗中衰老死亡。

这种对肉体的偏执与强调,让三岛难以面对会逐渐衰老的自身,再加之日本传统文化中凝重的道德感和对自我献身的执念,让他在多年以前就为了自己的自杀坐着准备,并最终在自己45岁肉体还未衰老时完成自己对美的执着。

自卑的少年,加上对于世界的倒错感又碰上了因为战争而反复颠覆的国家,这致使三岛由纪夫成为暴君与诗人两种气质并存的中二少年,于是他最后便选择干脆的燃尽了自己。


是暴君也是诗人,男性的肌肉代表了三岛由纪夫一生的美学追求

最后总结,其实说三岛由纪夫懦弱或者软弱并不是一种不好或是负面的评价,恰恰相反,在阅读作者作品时得以从微小缝隙中窥探到作者的柔软的内心,反而会让读者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并获得对作者基于人性上的认同感,恍若是隔着书页与另一个灵魂对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