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手機是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出門坐車需要手機、買菜需要用手機、外出聚餐需要用手機、刷視頻、刷朋友圈等。手機可以說成了很多人賴以生存的一款通訊工具。手機功能強大,攜帶方便,更成了很多父母的“免費保姆”。


有的孩子在1歲多就能熟練地操作手機來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父母看到後反而沾沾自喜,覺得孩子小小年紀就能玩轉手機讓自己倍有面子,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讓孩子更加迷戀於手機。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王女士的兒子豆豆今年剛5歲,卻戴著800度的眼鏡,據王女士說,豆豆在王女士休完產假之後就一直交給公公婆婆帶,自己和丈夫就上班了,平時在家豆豆的爺爺奶奶幾乎一整天都開著電視讓孩子看。稍微大一點,就把手機給孩子玩。


豆豆在5歲時,成了一個小小的遊戲高手,而且熟練地操作手機屏幕的按鈕,每天玩得不亦樂乎,漸漸地,王女士發現兒子看東西的時候經常眯著眼睛,老是指著眼前不遠的東西問“這是什麼,我看不清。”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這樣的現象經常發生,引起了王女士的注意,於是帶著豆豆到醫院的眼科進行全面的檢查,最後醫生給出的結果是重度近視,離開醫院的時候,還配了一副800度的眼鏡。


王女士沒想到小小年紀的豆豆居然近視這麼厲害,以後每天都要帶著厚重的眼鏡,十分不便,更加影響到孩子以後職業的選擇,對於豆豆眼睛的高度近視,王女士十分的內疚自責。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如今像豆豆這樣低齡兒童佩戴眼鏡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父母家長習慣於把孩子交給“電子保姆”,一是為了省事,孩子能夠乖乖地看著手機,自己也能做其他事情,殊不知這樣的做法讓“電子保姆”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器。


孩子在12歲之前,視力都在不斷髮育中,任何用眼過度的行為和刺激都會影響視力發育。美國兒科協會建議:18個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電子屏幕;3—6歲的孩子,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應該超過1個小時。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危害,你永遠想不到,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硅谷的電子工程師父母在和保姆簽訂工作合同時,會加上這樣一條特別條款:將手機、電腦、Ipad、電視機等電子產品都收起來。


因為他們認為,電子產品促進學習的功能被誇大了,讓孩子上癮和阻礙發展的風險反而變得越來越高。


把孩子交給電子產品,雖然輕鬆一時,卻可能後悔一生。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3歲的童童,對爸爸新買的平板愛不釋手,每天都沉浸在平板裡的小遊戲當中,半年後,童童由正常的視力變成重度近視。


童童的父母每天上班,而爺爺奶奶在家只要童童哭鬧,馬上就把平板遞上,慢慢地,童童看東西變得十分模糊,平時不斷地揉眼睛。當童童的爸媽帶著童童到醫院就診時,童童的視網膜變薄、退化、變性,容易發生“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發生幾率也會增大,最後有可能導致童童失明。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孩子連續看20分鐘投影,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6.3秒(淚膜破裂時間其正常值為15-45秒,少於10秒為病態),平均每分鐘眨眼12.67次;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秒,平均每分鐘眨眼4.67次


孩子連續看20分鐘液晶電視,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6.7秒,平均每分鐘眨眼9次。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過長,眨眼的次數會減少,淚液蒸發過快,就會出現乾眼。如果眼睛太乾,角膜上皮也會出現損傷


如今的電子產品,已然逐漸危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我們也不能“妖魔化”電子產品,在合理的時間內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對於孩子來說,永遠有比電子產品更天然、健康、娛樂和放鬆的方式:教會孩子閱讀看書。


閱讀是手機的天然屏障。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曾說:“閱讀可以在後天改變孩子的大腦,凡讀過書,大腦都會留下痕跡,請在孩子接觸到電子產品前,先把閱讀興趣和習慣培養起來。”


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大腦,從小就開始閱讀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加完善,思維更加活躍,想象力更加豐富。


除了閱讀,還可以陪孩子一起玩遊戲,孩子玩夠了,就不會整天盯著手機看了。根據相關統計,越是從小沒有玩夠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沉迷於電子產品和電子遊戲,他們在虛擬的世界裡逃避現實中的無趣、沉悶和差勁的社交能力。


一流的父母,從不拿它當替身

因此,父母多抽時間出來陪伴孩子,陪他玩遊戲,帶他到戶外看世界,奔跑打鬧,這是對孩子最健康的童年時光。


養育孩子,不僅僅是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也絕不是依賴各種電子產品,對孩子最好的滋養,就是來自父母的陪伴和言傳身教。


一流的父母,無需電子產品來當自己的替身;一流的父母,從來都是愛和陪伴的真身。

END


作者簡介:池沐,自由撰稿人,心理教育工作者,專注親子教育,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對我的肯定,你的每一次轉發都會悄悄地改變著每一個孩子,關注我,讓我們攜手成長,成為精益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