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脾气不听话?家长做好“情感引导”,比“以暴制暴”管用

宝妈小茹最近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她的女儿梦梦已经四岁了,本来还是比较听话的,但是最近小茹发现,梦梦开始越来越频繁的闹脾气了,时常安慰许久也不听话,连带着自己的脾气也变得也越来越不好。

上周末一家人带孩子去公园,本来开开心心的,回家的路上梦梦看到了卖玩具的,非要买玩具,不给买就又哭又闹的发脾气,没办法小茹就满足了孩子。

等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梦梦看到了电视购物上正在卖洋娃娃,又要小茹给她买,不同意就又开始哭闹。

小茹安慰了许久也不见孩子松口,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骂道:“买买买,买什么玩具,你看看你多少玩具了,还要,早上不是刚买了吗,哭,哭什么哭,每次不给你买就哭,我不管了,你自己哭吧。”孩子看到了发脾气的妈妈,哭的更大声了,哭声吵得小茹心烦,干脆不管孩子了。

孩子闹脾气不听话?家长做好“情感引导”,比“以暴制暴”管用

很多家长都会面临孩子闹脾气不听话的情况,大多数时候父母都会优先选择安抚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三番两次发闹脾气,又或者父母的脾气也不太好,就很容易酿成“惨剧”,父母向孩子发脾气,控制不住的时候甚至会打孩子,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孩子喜欢闹脾气,或者很任性不服管教,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好“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成年人可以在理智的引导下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防止出现沟通问题,但是孩子的理智有限,很难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父母做好“情感引导”,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

孩子之所以会发脾气,很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需求,但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向父母表达,就只能通过发脾气和哭闹这样的方式来让父母满足自己。

孩子学会了情感引导,就会对自己的情感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焦虑,什么时候是恐慌,什么时候是渴望,当孩子身处其中一种情况时,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表达这种情绪,从而摆脱只会哭闹这样的发泄方式。

孩子闹脾气不听话?家长做好“情感引导”,比“以暴制暴”管用

为何很多父母都不善于“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教会孩子认识情感表达情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很多父母都不善于教孩子“情感引导”,原因主要是与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1、父母过于强势,孩子没有话语权

现在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占据了主导地位,说一不二是他们惯用的做法,孩子只要服从就可以了,这也就导致了孩子失去了话语权,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虽然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但是教育的实践者是孩子,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去做,却忽略的考虑孩子自己的看法,孩子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父母一概不知,只是让孩子按自己说的做,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听话,就不会再想要表达自己。

2、亲子间不善于沟通

良好的沟通可以解决掉大部分问题,但是这种情况极少会在亲子之间出现。

现在大多数父母工作都比较忙,很少有时间沟通,等到心血来潮想要跟孩子聊一聊时,又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近况不甚了解,没几句就沟通不下去,于是断掉了想要沟通的念头。

日常工作生活再忙,父母都要关注一下孩子的生活,尽量增加与孩子的沟通,这样才不至于忽略孩子的成长

孩子闹脾气不听话?家长做好“情感引导”,比“以暴制暴”管用

如何有效的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

想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情感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要用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可以帮助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对于孩子所遭遇的一切做到感同身受,更容易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

  • 客观看待事实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父母通常会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温柔的安慰孩子,二是发脾气以暴制暴,很少有父母能够客观的看待事实,这也就导致很多孩子哭闹过多次之后父母孩子不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还时常会出现冤枉孩子的情况。

  • 倾听和回应

孩子的哭闹都是有原因的,当父母给孩子安全感并作出倾听的态度时,才有可能从孩子的口中听到事情的起源,同时在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出适当的回应,可以让孩子说的更多,也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入了解孩子。

  • 不忽视孩子的情绪

很多父母可能会嫌弃孩子哭闹,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把孩子晾在一边,让孩子自我调节。这是其实是冷暴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雪上加霜,让问题更复杂。

孩子发脾气本身就是在发泄负面情绪,如果被父母忽视就更加难以学会表达情绪。因此父母们要直面孩子的情绪,这让才能寻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闹脾气不听话?家长做好“情感引导”,比“以暴制暴”管用

2、发掘孩子的自我意识

孩子的情绪是比较多变的,可能前一秒还嘻嘻嘻的,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了,因此父母们可以在孩子情绪变化的时候跟孩子沟通,“你看你哭之前还笑呢,怎么忽然间就变脸了呢,都哭成小花猫不好看了。”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情绪多变,并且有些时候是不好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下意识的避免出现不好的情况。

3、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孩子不知道怎么样表达情绪,父母们可以亲身示范,让孩子有样学样。

例如妈妈今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可以对孩子说:“妈妈今天不开心,要去看书缓解一下情绪。”这样孩子学会了有情绪可以通过发脾气之外的方式解决,就不会总是哭闹了。

4、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会发脾气,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目标上,很难释怀。因此,父母们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其他事,可以是拼玩具或者是跟小伙伴玩,在事后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爱上玩耍,分散注意力,不再专注于某一件事了。

孩子闹脾气不听话?家长做好“情感引导”,比“以暴制暴”管用

教会孩子“情感引导”,能够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情感,学会表达情感,既能够帮助孩子摆脱哭闹这一种单一的表达,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