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食,十天十夜講不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成長環境不同導致每個人的口味也不盡相同。眾口難調,每種食材有人愛吃就有人討厭,但讓人極度愛恨的食材並不多見。
肥腸就是這麼一款特例,愛它的人奉為至寶,不喜歡它的人視如敝屣。
不吃肥腸的朋友,說這玩意能收拾乾淨嗎?想想都噁心。但喜歡的美食家們開玩笑說沒處理好的味道更香,又沒讓你吃肥腸刺身。
這是喜愛肥腸的吃貨和討厭肥腸的食客間水與火的碰撞,無法交融。
有的人提及肥腸,知道肥腸又叫豬大腸就拒其於千里之外,即使他們從來都沒見過肥腸料理。
有人閉著眼睛咬上一口,猶如被蛇咬過的農夫遇到繩子,魂飛魄散。
當然也有人嘗試後被迅速圈粉,幾日內頓頓想、餐餐念。
肥腸到底乾不乾淨,能不能吃這個話題,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流言充斥在互聯網中。
和人類當初遇到螃蟹一樣,到底能不能吃無從定論,很多人選擇不吃,最終還會出現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吃OK,作為認真的吃貨有必要百度科普一番,肥腸不但好吃,還可以潤燥、補虛、止渴,燒、燴、滷、炸,樣樣美味。
《千金·食治》:豬洞腸,主洞腸挺出血多者。唐盂詵:主虛渴,小便敷。
《本草圖經》:主大小腸風熱。
《本草綱目》:潤腸治燥。
即使這樣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大腸是幹嘛的,我怎麼知道處理的乾不乾淨?"
繼續百度科普,肥腸還是很容易清理乾淨的,用淡鹽醋水浸泡,去除髒物,淘米水中搓洗兩遍即可。或灌上可樂浸半小時,再用淘米水搓洗,既乾淨又除異味。
作為肥腸的忠實粉絲,將"愛不愛吃肥腸"這個問題對身邊吃貨們進行了仔細調研。
喜歡吃肥腸的朋友聊起來恨不得馬上就能來一碗,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他們邊講邊流口水。
"肥腸讓人沉淪,滋味香濃,肥嫩有嚼勁,質感香醇的肥腸簡直就是來自天堂的美味。"
"在我看來,任何一種食物的香氣都無法與肥腸比擬,一盤燒的油爽紅亮的肥腸擺在那,眾多佳餚中獨樹一幟,吃上肥腸,如同為口腔進行了一次沁人心脾的大保健。"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堅決抵制肥腸的朋友們,堅定決絕的說不,仇人一般的對待屏幕另一端的朋友。
對他們來講,彷彿見到了世界上最骯髒的食物,擊潰了他們對所有食物的認知,就像乘坐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號一樣,慢慢地陷入冰冷的海水中。
"那也是人吃的?你知道肥腸是豬身上儲存運輸什麼東西的嗎?吃屎去吧"
此時朋友對我如同對待拐跑他家小孩的人販子。即使《舌尖上的中國》的力挺,也無法讓他們相信肥腸面前,再好的人生美味不過如此。
肥腸在美食中特別的存在,愛它的人,愛的死去活來,一日不食如隔三秋;討厭它的人,深惡痛絕,唯恐避之不及!
在美食版圖強大的四川,沒去過江油如同沒去四川,那是全世界肥腸的故鄉,沒吃過肥腸就等於沒去過江油。
直到在早餐店聽到有人說:"老闆,來一碗紅燒肥腸。"才知道,原來肥腸還可以當早餐吃。
接下來就有疑問了,為什麼早餐吃肥腸,不油膩嗎?
原來肥腸是江油山區百姓為一天辛苦的勞作,低成本地積蓄脂肪和蛋白質,以應對體力勞動的消耗。
中國頂級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2008年汶川地震後第五天,正在一家小店吃肥腸,餘震中仍不放棄碗中的剩餘,吃完抬起頭髮現屋子已經沒有人了。
寧捨生命,不棄肥腸。江油人吃肥腸堪稱全國人民典範,在他們眼裡,肥腸的口感獨一無二,寧負天下美食,不負美味肥腸。
離開江油,來到創新型城市深圳,藤椒肥腸魚的新穎搭配讓人眼前一亮。乾淨肥嫩的豬大腸,鮮嫩爽口的魚肉片,搭配藤椒的麻,鮮二荊條的香辣,加上清香脆爽的筍片保你開心而來,扶牆而歸。
嫉腸如仇的人,認為肥腸始終是肥腸,豬身上儲存糞便的臟器,任何一種烹飪技巧,都無法抹去這個事實及聯想到的味道。
讓他們跨出第一步吃肥腸,等於讓他們吃屎,不如讓他們去死。
即使食神蒞臨,用盡渾身解數,做出一盤讓人流淚的"黯然銷魂腸",也無法動搖堅定的"腸黑"們。
豬大腸能讓人好吃到哭,也能讓人恐懼到哭。
對"腸粉"來講豬身上最有彈性又有韌性的部位,十足的美味,怎麼忍心丟棄,談笑間恨不得將"腸黑"們帶到江油的肥腸小店,一天三頓美味伺候,看他們如何是好。
閱讀更多 喜食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