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鱼非鱼,打一湖北家乡菜

花非花,鱼非鱼,打一湖北家乡菜。如果是从小就在湖北长大的人,正确答案直接脱口而出——"鱼糕"。


荆州鱼糕,又名"百合糕",俗称"花糕",这种由青鱼或草鱼和猪肥膘肉,辅以精盐、味精、姜、葱白末、淀粉、土鸡蛋等加工制作而成的美食,已经深深融入了荆州百姓的普通生活。在荆州各县市,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鱼糕是宴席的头等菜,已形成"无糕不成席"的局面。如今,荆州鱼糕从寻常食品,入选为省非遗,成为了最具荆楚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之一。经过千年的积淀,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地域性饮食习惯,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花非花,鱼非鱼,打一湖北家乡菜


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携娥皇、女英二妃南巡,到了九州之一的荆州。二妃原本身体就比较弱,再加上路途劳顿,路过公安柳浪湖一带时,娥皇感染上了风寒之疾,不思饮食,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女英见姐姐沉痛在身,辗转床侧,内心非常焦急。她想起姐姐平常最喜欢吃鱼且不喜欢鱼刺,于是让渔人在柳浪湖中捕鱼,在当地一渔民的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厨艺,为娥皇制成鱼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复。舜帝闻之,大加赞赏。娥皇身体康复后,跟随舜帝继续南巡,离开了柳浪湖,但鱼糕的做法却留了下来。从此,鱼糕在柳浪湖周边广为流传,并逐渐流传至荆楚一带。


鱼糕之所以在荆州流传,也集中体现了当地的饮食风格和饮食文化——追求精细化。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内在品质的概括。制作鱼糕时,鱼肉得一刀一刀地刮下来,不留刺,然后在和上肥膘、姜葱末,用双刀剁上数小时,成为均匀细腻的肉茸。然后再掺入适量淀粉、鸡蛋清、精盐和味精,搅拌上劲后,入蒸笼上旺火蒸。


花非花,鱼非鱼,打一湖北家乡菜


为了增加喜庆色彩,荆州人在鱼糕七八分熟时把蛋黄抹在鱼糕表面,然后又点缀上食用红色素,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花糕"。最后,花糕要用刀先切成条状,再切成长方片状装盘,还要用猪肚,腰花,瘦肉,红青椒丝,蒜苗片,黄花菜等爆炒,加淀粉打芡,作成花糕的茆料,填入花糕的中央,有"年年有余,步步高升"、"飞黄腾达"、"红红火火"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