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

犯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事情,关键是犯了错我们怎样正确的对待它。对成年人来说,是坚持错误,还是承认并改正错误,并勇于承担错误带来的责任和代价。作为教育者,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对待呢?孩子正处于受教育时期,三观还未形成,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或所做的事是对还是错,所以孩子犯错更应该给与原谅。原谅是原谅,但坚决不能放弃教育孩子的机会,孩子犯了错,要让孩子知道这是错的,然后让孩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并且还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就应该为此承担责任,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孩子承担了责任才能减少孩子以后犯错的几率。还有一点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的对错,我们一定要准确而慎重的判断,如果我们判断错了,做出了不应该的处理,这样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觉,有时会冤枉孩子或者纵容孩子的错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孩子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

常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不要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孩子了。孩子犯了错我们对它采取的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国成语里有两个成语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一个是防微杜渐,另一个是姑息养奸。防微杜渐意思就是在错误或过失的萌芽期就给以制止,不让它往深处发展,最后过失或错误就自然消失了。姑息养奸意思就是无原则的宽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致使他的缺点错误越发展越厉害,最后会变成一个不可救药的奸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对他们从思想上行为上进行各种指导,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向他们灌输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千万不能任着孩子的好恶任其发展。有些家长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对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坏习惯坏毛病,明知不对,但也不去纠正,任其发展,最后造成了孩子形成懒惰、霸道、自私、虚伪等各种坏习惯,并把这样的孩子送进学校让老师教育,而对老师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却还认为是对孩子的摧残,这样的家长用姑息养奸这个成语来形容他毫不为过。

孩子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


举一个例子来证实这个观点。我身边有两个学生,一个叫王彤,一个叫张三,王彤的父母都是大学生,懂得教育孩子的奥妙,他们对王彤生活或学习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只要有一点苗头儿,他们就立即纠正,并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给孩子一定程度的惩罚,让孩子懂得犯错误就得付出代价,他们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并不是采取暴打的手段,而是采取制定规矩、讲清道理的办法,让孩子改正错误。王彤父母的这种做法就是防微杜渐,就是让错误熄灭于萌芽之中。后来王彤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造就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性格成就美好的人生,最后王彤发展的很不错,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现在月薪二十多万,生活美满幸福。另一个孩子张三呢,父母都是农民,不知道怎样爱自己的孩子,张三又是独门独子,父母对他是爱之无所不及,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张三的各种要求,别讲合理不合理,一切都不讲条件的满足,张三在这种爱的呵护下,幸福的成长,十多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更不会做各种家务活。初中毕业了还离不开父母的照顾,这样的孩子会有大的出息吗?果然张三十五岁就辍学回家,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更不要说打工挣钱了。张三的成长失败,原因在谁呢?很明显是他的父母。人都有趋于安逸的天性,而张三就是这样一个正常的孩子,他的贪图安逸也是一个错误,其父母应该对这个错误及时地给以纠正,斩断他贪图安逸的妄想,让其向勤奋的方向发展,张三的失败就是其父母姑息养奸的后果。

孩子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犯错非常正常,关键是对孩子犯错父母所采取的态度,如果采取防微杜渐的态度,孩子的错就会消灭于萌芽状态,养成优良的习惯,孩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采取姑息养奸的态度,孩子的错就会像豢养的一只老虎,越养危害就越大,最终孩子会被像老虎一样的错误吃掉,孩子注定走向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