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職場人的工作結果,無法讓領導感到驚喜?

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好工作,除了個人的主動性、能力、素養和視野等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怎樣才算把工作做好。


他們不瞭解這項工作做到優秀的標準是什麼,從而沒有辦法向這個標準去靠近,只能憑自己的個人感覺去做事,從而很難達到領導的要求,特別是超出領導的期望。

為什麼很多職場人的工作結果,無法讓領導感到驚喜?

很多領導在佈置工作的時候,要麼是沒有時間和耐心,要麼是沒有意願去和下屬認真溝通,這一項工作的完美標準和要求是什麼,他們通常只是大致描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然後就希望下屬去把這個想法落地,至於完成的水平如何,領導的心裡其實也是沒底的,只能看下屬的能力以及他的發揮了。


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覺得領導對下屬的工作應該有三個級別的標準:

第一是基礎要求(合格標準),也就是必須要達到的基本要求,達不到就是不合格。

第二是進階要求(良好標準),也就是在基礎工作的標準上有所改進,有所創新,在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上有所提高,能夠讓領導感覺到滿意。

第三是標杆要求(優秀標準),這就是要超出領導的期望,不僅能把工作做完做好,還能夠給以後的同類工作樹立標杆,建立標準化的工作流程。


為什麼很多職場人的工作結果,無法讓領導感到驚喜?


拿中小企業的招聘工作來舉例子。


基礎要求,就是負責招聘工作的同事,把各部門收集來的崗位需求按部就班地發佈,在招聘網站上接收簡歷,接到領導要求參加招聘會的通知,就報名去參加。至於招聘信息發佈的效果如何?這個人什麼時候能招到?這不在他考慮的範疇之內,他認為完成了招聘工作的動作,就是完成了自己的所有任務。由於工作人員個人素質、能力、意願所限,他們只是憑自己過往的經驗和慣性在做事。


進階要求,就是不僅能快速的收集到招聘需求,還能結合單位的未來業務發展需要、人員編制等情況,與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確定最終的招聘崗位和具體要求。經常更新招聘網站,參加各類招聘會,主動聯繫各類人員幫忙推薦合適人選,積極聯繫投簡歷的應聘者,儘快招聘到合適的人選,完成招聘工作,形成閉環。


標杆要求。就是不僅能完成進階要求的所有事項,還能不斷總結反思,招聘渠道的有效性,如何與應聘人員溝通?怎樣高效地開展面試工作?如何協調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的面試時間?如何有效地與理想人員,談判薪資,如何安排好新員工的入職報到及後續培訓、引導,一直到新員工轉正為止,招聘的流程才算是正式結束。在安排好所有的招聘工作之餘,還能把這些經驗寫成標準化的流程,讓後來的同事很容易接手,把自己的個人經驗形成組織智慧,並且不斷地迭代更新。


當然,很多大企業標準化流程做的很好,各方面的制度、流程非常清晰,中小企業的標杆要求,在大企業眼中,很可能只是基礎要求。

在很多中小型企業中,由於人員變化快,制度建設不完善,受老闆的意識,工作人員的水平等影響,很多工作無法形成有效的經驗積累,因此,在這方面要多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