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个姓氏的名将最多?

历史知事


历史上哪个姓氏名人最多的问题,与历史上哪个姓氏的人口最多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考察古代的名将,按姓氏名将数量来说,李姓最多,30人;王姓第二,20人;刘姓18人,张姓10人。当然上下略有变动,不是绝对准确的数字。


按新中国开国将帅来看,张姓最多,120人,李姓第二,110人;王姓102人,刘姓78人。

综合上面两组数字,姓氏名将数量的顺序是:李、张、王、刘。而张、王二姓的名将数量非常接近。

若从名将的数量和历史影响或功绩等综合情况来看,很难排出名次。只能按李、张、王、刘的顺序做些简要介绍。

李姓名将

古代的李姓名将有:李世民、李抱玉、李抱真、李孝恭、李道宗、李光颜、李祎、李尽忠、李嗣业、李嗣昭、李存审、李存孝、李纲、李成梁等。

李达(1905—1993),陕西省眉县人,开国上将。

加宁都起义后,参与指挥抗击敌军对湘赣苏区的进攻,配合红一方面军作战;协助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发起湘西攻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指挥反“围剿”作战;参加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被红二方面军称为“足智多谋的参谋长”。

抗战时期,参与组织七亘村、黄崖底、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成功进行太行区反“六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香城固、磁武涉林等战役战斗和百团大战,参与创建晋冀豫、冀南、太岳等根据地;领导太行区反“扫荡”,开展大生产运动;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进行道清战役、安阳战役、大反攻作战,收复大片国土。

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时,促成高树勋部起义。

参与指挥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等战役;

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发起豫北攻势和鲁西南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进军大别山。参与指挥宛东、襄樊、郑州、渡江和进军西南等战役。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姓名将

古代的张姓名将有:张良、张奂、张颌、张辽、张飞、张宾、张巡、张仁愿、张俊、张世杰等。

张云逸,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人,开国大将。

曾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1931年4月任河西总指挥部参谋长,与总指挥李明瑞率部连克安福、茶陵、安仁、遂川等县城,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参与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参加过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1937年3月任红军后方司令部代理司令员,前往广州、香港、桂林、福州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工作

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开展游击战争,在皖中组建江北游击纵队,指挥部队取得定远、半塔集战斗的胜利,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巩固发展皖东根据地;协助陈毅指挥盐阜区反“扫荡”和山子头战役。陈毅称赞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两淮战役和津浦路阻击战、平安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中,组织上百万民工支前,为战役胜利做好物质保障。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王姓名将

古代的王姓名将有:王贲、王梁、王霸、、王常、王濬、王镇恶、王玄谟、王猛、王思政、王僧辩、王世充、王方翼、王思礼、王孝杰、王彦章、王彦等。

王树声,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开国大将。

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在几十年的革命战争生涯中,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立下汗马功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刘姓名将

古代的刘姓名将有:刘秀、刘植、刘隆、刘牢之、刘渊、刘鄩、刘锜、刘光世等。

刘伯承,重庆市开州人,开国元帅。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战、解放战争等。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国防、社会事业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限于篇幅,各姓名将不能一一列举和介绍,读者可在评论区介绍。


郑国柱


历史上姓刘的名将和姓陈的名将最多。姓刘的有刘伯承、刘少奇、刘畴西、刘志丹、刘伯坚、刘光烈、刘湘、刘峙、刘震、刘亚楼、刘志坚、刘华清、刘文辉、刘存厚、刘汝明。姓陈的有陈玉成、陈化成、陈其美、陈炯明、陈铭枢、陈诚、陈毅、陈赓、陈光、陈奇涵、陈伯钧、陈士渠、陈锡联、陈再道、陈明仁。




有才君子


这个统计还真是没有,因为名将的标准很难统一,数据也不准确;不过就开国将帅的姓氏而言,倒有精确统计。不出意外的是,李、王、张、刘四大姓氏强势霸屏,其中张姓第一(120人),李姓第二(110人),王姓第三(102人),刘姓第四(88人)。

1955年至1964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614位将帅,他们被称为开国将帅,包括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60位少将。

由于时间较近,资料齐全,我们很容易得出开国将帅中的姓氏分布。

除了张、李、王、刘四大姓,再往下就是陈姓第五(62人),杨姓第六(40人),吴姓第七(38人)、黄姓第八(36人)、周姓第九(32人),而据最新人口统计,开国将帅中人数最多的九个姓氏,恰恰也位列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十个姓氏(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只是排名不尽一致而已,看来概率论是十分科学的。

下面,我们重点看看开国将帅中的前六大姓。

1,张姓,120位开国将帅

没有元帅。

开国大将1位,张云逸,海南文昌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后来又组织领导广西左右江起义,在我军中的资历仅次于朱德,开国大将中年龄最大的大将。

开国上将2位,张宗逊,陕西渭南人;张爱萍,四川达县人。

开国中将14位,见下图。

开国少将103位,名单略。

2,李姓,110位开国将帅

没有元帅和大将。

开国上将6位,李克农,安徽巢县人,我党我军优秀的情报特工事业奠基人,与钱壮飞、胡底并称"龙潭三杰";李达,陕西眉县人;李涛,湖南汝城人;李天佑,广西临桂人;李志民,湖南浏阳人;李聚奎,湖南安化人。

开国中将6位,见下图。

开国少将98位,名单略。

3,王姓,102位开国将帅

没有元帅。

开国大将1位,王树声,湖北麻城人,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卓著功勋。

开国上将5位,王平,湖北阳新人;王震,湖南浏阳人;王宏坤,湖北麻城人;王建安,湖北红安人;王新亭,湖北孝感人。

开国中将10位,见下图。


开国少将86位,名单略。

4,刘姓,88位开国将帅

元帅1位,刘伯承,重庆开县人,早年为川军名将,后参加红军成为我军名帅,军中儒将,擅长军事指挥,被誉为军神,有古代名将之风。

没有开国大将。

开国上将2位,刘震,湖北孝感人;刘亚楼,福建武平人。

开国中将13位,见下图。

开国少将72位,名单略。

5,陈姓,62位开国将帅

元帅1位,陈毅,四川乐至人,新四军、华东野战军主要领导人,我军名帅,新中国外交事业重要奠基人,被誉为诗人将军。

开国大将1位,陈赓,湖南湘乡人,黄埔三杰之一,传奇将军,早年从事情报特科工作,后成为我军名将,曾指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法援越。

开国上将6位,陈士榘,湖北武汉人;陈明仁,湖南醴陵人;陈伯钧,四川达县人;陈奇涵,江西兴国人;陈再道,湖北麻城人;陈锡联,湖北红安人。

开国中将5位,见下图。


开国少将12位,名单略。

6,杨姓,40位开国将帅

没有元帅和大将。

开国上将4位,杨勇,湖南浏阳人;杨成武,福建长汀人;杨得志,湖南醴陵人;杨至成,贵州三穗人。前三位被誉为"军中三杨",军功卓著,经历相似,为人津津乐道。

开国中将3位,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33位,名单略。

通过上述统计,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规律,开国将帅中人数最多的前六个姓氏共522位,占1614位开国将帅总人数的32%强,但只有2位元帅,3位大将。

其实不论人数多少、级别高低、姓氏如何,每一位开国将军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杰出贡献,都值得我们敬仰和缅怀。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哪个姓氏?你又最欣赏本姓氏中的哪一位开国将帅?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中国历史上,哪个姓氏的名将最多?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名将最多,数不过来,但我们可以把范围缩小一点,比如从中国历史上前50名的名将中找找,看看哪个姓氏的名将质量又高、数量又多。我认为是李姓。

李姓名将

  •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按军事能力来排的话,李牧可以称得上战国四大名将最厉害的一位。

  • 李广:汉将军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他,李广的威名就能够让匈奴却步。

  • 李靖:武庙十哲之一,中国历史上四大绝顶名将之一,其他三位为韩白岳,而李靖的综合实力是他们之中最高的。

  •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没当皇帝之前是天策上将,最流弊的将军称号。

  • 李绩:武庙十哲之一,大唐帝国双壁之一啊,积小胜为大胜是他的风格,位在李靖之下。

  • 李光弼:李光弼是和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之一。而李光弼的军事指挥才能还在郭子仪之上。

  • 李存孝: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战无不胜的战神之一,据说五马不能分尸。

  • 李如松:远征朝鲜,打败丰成秀吉,教小日本做人的人。

  • 李成梁:大明罪人,努尔哈赤的干爹、主人。有他在,借十个胆努尔哈赤也不敢造反。

  • 李自成: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 李宗仁: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打败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不应该忘记。

  • 李天霞:抗日名将,抗战时期是抗日铁军74军的重要将领,作战勇敢顽强,随74军打满全场。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他。

  • 李先念:36位军事家之一,军事家排名刚好排在粟裕大将之前,很厉害是吧。

  • 李克农:隐秘战线四杰之一。是唯一未指挥过一场战役的开国上将。但他的作用和贡献可比很多开国上将大多了。

  • 李天佑:四野虎将。

  • 李达:二野悍将,参与指挥了上党、邯郸战役。率队挺进大别山。智勇双全、战功赫赫。


综上,李姓将领,光武庙十哲就有两位,而且还有实力不下于武庙十哲的李世民、无敌战神李存孝,这可是历史上金字塔尖的存在。近现在李宗仁、李天霞等都是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人。而在我军历史上也军事家李先念,隐秘战线的杰出领导李克农等。


比禾观史


说到中国历史上哪个姓氏的名将最多,我觉得张姓的将军是不得不说的。古代的人我们就不说了,只说中国近现代史上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过贡献的开国将军们。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55年到1964年,国家总共授权了1614位开国将军。其中张姓将军最多,总共出了120位。

其中大将有一位:张云逸。

张云逸(1892-1974年)

1892年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在红军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红军保持实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云逸历任新四军参谋长,在此期间指挥部队奋起反击,取得了定远、半塔集战斗的胜利,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43年任新四军副军长,协助陈毅指挥了盐阜区反“扫荡”和“山子头战役”。

1944年,带领新四军收复鲁皖苏边区根据地,并开辟了苏浙皖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

上将两位:张宗逊、张爱萍。

张宗逊(1908-1998年)

张宗逊陕西渭南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务。

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第一到五次中央苏区组织的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百团大战,解放战争。

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爱萍

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罗江口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学生、群众进行革命活动。

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组织的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开辟了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

率部下进入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将十四位:张震、张国华、张仁初、张南生、张才干、张藩、张天云、张令彬、张达志、张池明,张贤约、张经武、张祖谅、张翼翔。

少将103位您知道哪些张姓少将,欢迎补充!


不才讲史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几乎可以看作一个战争史,所诞生的名将,自然灿若星辰,难以数计。从概率来说,中国人口最多的几个大姓,所诞生的名将应该是最多的,但这没有人统计,也根本无法统计。



仅就新中国开国将帅而言,1955年到1964年,新中国授予的1614名开国将帅中,姓氏最多的开国将帅为张姓,有高达120名开国将帅姓张。其次就是李姓、王姓、刘姓和陈姓。

不过,名将本身就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水平更有高下之别,仅比较数量,本身就不合理。而且将1614名开国将帅都认为名将,似乎也并不合适,因为有许多开国将帅并非战斗在一线的军事指挥人员。他们中还包括政工人员,后勤人员,医务人员等等。


不过,在开国将帅中有一个姓最有意思,或许也可以做为参考。在1614名开国将帅中,陈姓排第五位,有62名姓陈的开国将帅,不过同时,陈姓开国将帅也是唯一一个横跨所有将帅级别的姓氏。


在开国元帅、开国大将、开国上将、开国中将和开国少将中,都有陈姓的存在。十大元帅中,陈姓有陈毅元帅;开国大将则是陈赓大将;姓陈的开国上将则有六人,分别是: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陈再道、陈伯钧和陈士榘。陈姓开国中将则有五人,分别为:陈仁麟、陈正湘、陈庆先、陈先瑞、陈康。而开国少将中姓陈的将军则更多,有高达49位。


鸢飞九天2018


这个统计还真是没有,因为名将的标准很难统一,数据也不准确;不过就开国将帅的姓氏而言,倒有精确统计。不出意外的是,李、王、张、刘四大姓氏强势霸屏,其中张姓第一(120人),李姓第二(110人),王姓第三(102人),刘姓第四(88人)。1955年至1964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614位将帅,他们被称为开国将帅,包括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60位少将。由于时间较近,资料齐全,我们很容易得出开国将帅中的姓氏分布。除了张、李、王、刘四大姓,再往下就是陈姓第五(62人),杨姓第六(40人),吴姓第七(38人)、黄姓第八(36人)、周姓第九(32人),而据最新人口统计,开国将帅中人数最多的九个姓氏,恰恰也位列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十个姓氏(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只是排名不尽一致而已,看来概率论是十分科学的。


老书虫的书架


中国历史上,李姓名将最多。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曾经大败匈奴,灭匈奴三国。两次以弱胜强,大败王翦。


李靖。大唐第一名将。同时,李靖还是《封神榜》和《西游记》中哪咤的父亲。

李绩。大唐第三名将,排在李靖和苏烈之后。


李存孝。李克用手下最牛猛将。其勇武可与西楚霸王并称——王不过霸,将不过李。

李广。号称飞将军。中国历史上,箭法最牛的当属李广。


李信。李广祖父。秦国名将。

李秀成。太平天国名将。清朝后期,中国最杰出的将领。

其中,李牧和李靖的军事才能,可排进中国十大名将之列。


杨朱学派


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准确统计数据的。而且,何为“名将”,这个“名将”的标准是什么,也是明确的衡量指标的。因此,基本上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理论上来说,姓氏人口最多的几个姓氏,其所出的“名将”(或者说军事历史人物)数量,应该说也是相对于其他姓氏的要多,比如陈、李、张、王、刘等极大姓氏。在这里,小编也不一一展开来陈述,否则很难说得完。但在这里,小编却想分享下马姓的军事历史人物。

因为,在百家姓中,马姓的人口只能排在第17位,并不算是最大的姓氏族群。但马姓却还是出了不少军事名人。关键是,马这个姓氏的起源,也正是源自于先秦时代的一名军事名将。

马姓的得姓始祖,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赵国名将赵奢。因赵惠文王赐赵奢的封号为马服君,因此其后世子孙便以“马服”为姓,之后又改为单姓“马”。所以说,马姓本来就是名将之后,后世族人自然也在军事上出了不少名人。

东汉初年,马姓出了一名战功显赫的名将,他便是伏波将军马援。他戎马一生,二定交趾,西平羌乱,为东汉开疆拓土。

到东汉末年,马援后人又在西北大放异彩。以马腾、马超、马铁父子为核心的西北马氏,割据凉州,称雄西北。

明朝中期,有名将马芳,虽然他的光芒被同时代的戚继光、李成梁和俞大猷等名将所掩盖。但实际上,马芳绝对是一个传奇,当时军中素有“勇不过马芳”之说。他八岁时不幸被鞑靼掳走,但马芳始终心系故国,于是长大后难逃归国,从此为大明戍守边疆。

《明史》称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到民国时代,马姓西有著名的西北四马: 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东有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

哈哈哈,说句题外话!到了今天的和平时代,马姓在商业战场上有涌现出大名鼎鼎的“三马”: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



这些历史要读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历史上哪个姓氏名人最多的问题,与历史上哪个姓氏的人口最多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考察古代的名将,按姓氏名将数量来说,李姓最多,30人;王姓第二,20人;刘姓18人,张姓10人。当然上下略有变动,不是绝对准确的数字。

按新中国开国将帅来看,张姓最多,120人,李姓第二,110人;王姓102人,刘姓78人。

综合上面两组数字,姓氏名将数量的顺序是:李、张、王、刘。而张、王二姓的名将数量非常接近。

若从名将的数量和历史影响或功绩等综合情况来看,很难排出名次。只能按李、张、王、刘的顺序做些简要介绍。

李姓名将

古代的李姓名将有:李世民、李抱玉、李抱真、李孝恭、李道宗、李光颜、李祎、李尽忠、李嗣业、李嗣昭、李存审、李存孝、李纲、李成梁等。

李达(1905—1993),陕西省眉县人,开国上将。

加宁都起义后,参与指挥抗击敌军对湘赣苏区的进攻,配合红一方面军作战;协助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发起湘西攻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指挥反“围剿”作战;参加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被红二方面军称为“足智多谋的参谋长”。

抗战时期,参与组织七亘村、黄崖底、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成功进行太行区反“六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香城固、磁武涉林等战役战斗和百团大战,参与创建晋冀豫、冀南、太岳等根据地;领导太行区反“扫荡”,开展大生产运动;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进行道清战役、安阳战役、大反攻作战,收复大片国土。

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时,促成高树勋部起义。

参与指挥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等战役;

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发起豫北攻势和鲁西南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进军大别山。参与指挥宛东、襄樊、郑州、渡江和进军西南等战役。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朱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名将辈出。

战国时期著名的《盗虎符》典故,用袖中隐藏的大铁椎砸死魏国前线将领晋鄙的大力士朱亥。

西汉开国功臣鄢陵侯朱濞。

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朱祐。

东汉开国初期的扶沟侯朱鲔。

东汉末年平定黄巾起义的名将,与皇甫嵩、卢植齐名的朱儁。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桓、朱据、朱异、朱然。

南北朝时期名将朱龄石、朱超石兄弟。

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之一的南阳王朱粲。

唐朝德宗年间,著名的泾原军叛变事件,朱泚、朱滔兄弟作乱。

五代后梁朱温手下第一大将朱珍,朱温长子朱友裕是唐未五代著名的神射手,朱温的侄子朱友宁也很厉害。

大明王朝开国名将朱文正、朱亮祖。

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名将朱衣点。湘军首先攻进南京城的总兵朱洪章。

义和团运动著名的大头领朱红灯。

中华民国时期,江西省政府主席,陆军一级上将朱培德。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