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电影般的画面,萧红对自己爱情观的反面诠释

小城三月里,春风从窗户进来拜访,温柔拂面,和春风作伴而来的是阳光,我坐在地板上,沐浴在暖阳里,一口气读完了这篇小说,读后陷入了沉思。一篇短短的小说,一万二千多个字,如散文般优美,平淡朴实的文字,讲述了我和翠姨在小城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翠姨那凄凉哀婉的爱情。


《小城三月》:电影般的画面,萧红对自己爱情观的反面诠释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深得鲁迅器重,亦父亦友,鲁迅曾为萧红成名作《生死场》作序,并运作出版,称她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之一,很可能成为丁玲的替代者”。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唱,作品发表于1941年8月,萧红于1942年1月香港病逝,曾写下:“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这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命运的不济,人生的坎坷。小说以萧红体独特的散文叙事的写法,用第一人称,“我”一个天真,稚气,懵懂的女中学生的口吻来讲述了我和翠姨的日常生活,我们一起睡觉聊天,一起在小城里购物,一起唱歌吹乐器,一起看花灯,通过我的观察,知道了翠姨的心底秘密。“我有一个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


《小城三月》:电影般的画面,萧红对自己爱情观的反面诠释

萧红的作品,多少都有点她儿时的烙印,无论是《生死场》还是《小城三月》。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品里多少都有作者童年的影子,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看法与见解。翠姨是一个不敢冲破世俗的女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于暗恋的男人,不敢去表白,去追求,宁可抑郁而死。在对待爱情方面,萧红却恰恰相反,敢爱敢恨,敢于打破世俗的枷锁。接受过“五四”新思想的萧红对封建包办婚烟是强烈的反抗,离家出走北平求学,回家后,被软禁十个月,不准出门,在那个封建时代,萧红的举止成了全家的耻辱。

下面我将讲述萧红写这篇作品的高明之处,这篇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电影剧本,一幕幕的如放电影般出现在眼前。一出场就是北方小城三月美景,“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出在这里、那里。”草儿头顶着胀破了种粒的壳,钻出地面,蒲公英发芽,羊咪咪的叫,乌鸦绕着林子飞,杨花满天飞,石子打船的声音。小说一开始就是散文式的场面描写,这就是萧红的特色“萧红体”,紧接着叙事,电影主角翠姨登场,“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同时用另一个配角翠姨的妹妹,来衬托翠姨的优雅。


《小城三月》:电影般的画面,萧红对自己爱情观的反面诠释

通过细节描写,翠姨渴望爱情,想作新时代 的女性,却始终没有去争取,只是单相思我的堂哥。作者通过童真的眼,观察翠姨的生活细节,和翠姨到街上去买绒绳鞋,没有买到,翠姨就会联想到是自己命不好,自己是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不知道要背多少遍,翠姨就是这样一个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人,渴望有美好的爱情,却不敢勇敢的迈出去。翠姨和表哥在房间里,被我看到了,他们两个心里都慌,堂哥下棋却总输给了我。这是翠姨两个独处的镜头,他们两个双方都有好感,却始终不敢表白。还有一个是镜头最后翠姨快死了,堂哥去看她,”他刚一伸出手,翠姨突然地拉住他的手,而且大声的哭 起来了,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翠姨恐婚,拒嫁,自己单相思的人来了,忍不住悲伤起来了,可惜的是堂哥却不懂翠姨的心,在那个封建社会,翠姨是有婚约的人,堂哥也不敢冒被别人指责的风险,所以心中有情,却不敢勇敢去爱。


《小城三月》:电影般的画面,萧红对自己爱情观的反面诠释

作者没有用很多的语言去描绘翠姨和堂哥的爱情,却让我们读罢后掩卷沉思,为翠姨和堂哥而惋惜。这是一种很朦胧的爱情,以儿童独特的眼光观察,讲述的爱情,所以并没有用大人的口吻去写成年人的爱情,这也是这编经典小说的成功之处,平淡无奇,却意味深长。两个恋爱的人连一句我爱你都没说,也没有一个拥抱,一个亲吻的描述,却能通过几个细节的描述,讲清楚了翠姨和堂哥的爱情。例如:“惟有翠姨一个人站在短篱前面,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影痴望着。”这样的一个背影胜过千言万语,展现出了对堂哥的想念。喜欢一个人想他的时候也是对着他所在的方向痴望着,还有一个镜头,“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着。”这就是用的电影跳跃式的几个镜头,意境悠长。


《小城三月》:电影般的画面,萧红对自己爱情观的反面诠释

萧红的《小城三月》是对自己爱情观的肯定,不惧世俗的流言绯语。为什么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萧红又写出了这样一部经曲作品,看似很平淡,只是很普通的叙事,及小城的景物描述,家庭生活的的记述。文中的字眼甚至找不到什么描写爱情的句子,赞美爱情的句子,却讲述了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思想,导致了翠姨的悲剧。我们知道萧红的爱情观正好与小说中翠姨恰好相返,萧红拒婚离家出走,二次怀着前任的孩子嫁人。在那个时代,在别人的眼里看来,萧红的婚烟生活是最让人指责的。学者张耀杰说:

“萧红有文学才华,但做人不及格。”当然这是独家之言,这是对萧红婚恋观的看法。萧红也曾说:“也许,每个人都是隐姓埋名的人,他们的真面目都不知道,我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留传。”萧红自己也知道,她的绯闻将会永留传,所以写了《小城三月》通过翠姨的悲剧来告诉世人,如果萧红当时和翠姨那样不敢去奋争,也将是翠姨那样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