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我曾經寫過好多篇有關於怎樣解決孩子做事做寫作業總是磨蹭拖拉的文章,但是一些媽媽還是在評論中寫道,話誰都會說,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怎麼辦?

像類似的情形,對於媽媽們來講,其實你在孩子幼兒期便已經在你的潛意識埋下了隱患。只是你不知道,對於你和孩子來講,都缺乏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即媽媽不相信孩子能聽話,能按要求去做,而孩子也不會相信媽媽不會發火。結果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親子矛盾與衝突每天都在發生。

怎樣構建一座“安全島”,讓媽媽和孩子都在這島上享受溫馨與親子時光,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相互協作與配合下,開心地做好各自的事情呢?下面我就展開講一講,希望那些情緒愛煩躁的媽媽們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喲。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一、每一個孩子心中都需要有一個“安全島”,但並不一定都能實現。

美國臨床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說:“對於一個幼兒來講,父母的無條件和積極關注是到頭重要的成長因素。他們無條件地愛他,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譴責他,他們只是因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愛他、呵護他,無論他有什麼缺點。”

1、媽媽不愛我,所以我不喜歡她。

從幼兒期開始,很多媽媽都在錯誤地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希望孩子能聽話。只要聽話,讓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這才是讓媽媽開心的好孩子。事實上,當媽媽要求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前,如果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就很容易導致孩子不接受媽媽的“指令”,如下面這些情形,孩子會這樣想。

媽媽讓我放下手裡玩具去吃飯,可我還沒玩夠,幾次催促媽媽就發火了。

我正準備去寫作業,可是動作慢了,媽媽就開始不停地斥責我,我偏不去寫。

我就想和媽媽說說話,卻被媽媽無理地打斷了,就知道催促我寫作業,我很不開心。

媽媽總是表揚別的小朋友,說別人好,總是說我不如別人。

媽媽一輔導我作業,就會罵我笨,我不是你生的嗎?我笨你也笨啊。

如果媽媽們能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你是不是就能理解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是一種傷害。但是你卻從來不願意換位思考,因為你只有單向思維。恰是因為單向思維,常導致錯誤的指令,讓孩子感受到媽媽不愛他(她),反過來呢,孩子就會從心裡不喜歡媽媽,既而拒絕執行指令。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2、爸爸和媽媽是一夥兒的,我也不喜歡他。

在很多時候,當媽媽無法正常管教孩子時,會讓孩子爸爸訴苦或告狀,試圖讓爸爸來“修理”孩子,給自己出出氣。有些爸爸還真就聽老婆話了,結果做法和妻子如出一轍。結果這樣一來,會讓孩子對爸爸也產生了負面想法,有時孩子乾脆就來個悶聲不語,以表達他們對爸爸的不滿,但是心裡有想法。

你和媽媽一樣,整天就知道嘮叨,煩死你了。

你說你的,我乾脆就不幹,要不你就打我罵我吧。

反正你和媽媽是一夥的,你們都對我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你反正在家時間不多,我不敢拿你怎麼樣,我先忍著。

你瞧,孩子們內心會想這些,而作為爸爸知道孩子心裡想些什麼嗎?絕大多數時候真不知道。於是就和媽媽一樣的說話腔調,一樣的嘮叨,甚至是指責。結果導致孩子從幼兒期到兒童期,對爸爸和印象就和媽媽一樣,把他們歸為一類人。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3、你們越不理我,我越給你鬧騰。

不管是幼兒還是兒童,往往有人格的兩面性,一面排斥爸爸媽媽的管教,一面卻又渴望和他們親近。有些時候,當表現不好被他們訓斥或責罰後,孩子會有一個情緒自我調整的隱蔽空間。

如回到自己房間裡把門關上,靜靜地待著,或者自己看看書,玩玩具等。等到負面情緒調整的差不多時,他希望媽媽來安慰自己,只有媽媽這樣做,才是愛自己的表現。

其實,在很多時候,媽媽們因為生氣的原因,都會拒絕理會孩子。在她們看來,孩子都有一個小毛病,那就是被“修理”完後,待他們自己小脾氣化解了,自然會來找媽媽討好。其實,這樣做,反而會把一種帶有危險性的潛意識埋在孩子心裡。那就是脾氣越來越倔強,不願意承認錯誤,反而會變本加厲鬧騰。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4、我缺乏安全感,才會行為乖張。

通過上面的分析,媽媽們應該清楚一點,孩子越是缺乏心理安全感,才會在情緒上面波動變化起伏不定。明明有時還有說有笑,突然間孩子就開始鬧情緒了。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常是媽媽們最不喜歡的,也是容易發火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清楚孩子原本不想表現那麼糟糕,只需要你理解他(她),能夠多點包容,孩子們會很容易就能在合理的引導之下去做事了。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媽媽來說,往往會優先感受孩子帶給自己的感受,如你讓我很生氣,你真不讓我省心,我辛苦工作一天你還氣我,等等。這種負面的自我心理暗示,恰不斷助長媽媽過於敏感的情緒,時間長了會演變為對孩子經常不滿。如果到這種地步,媽媽們的心理已經出現問題了。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二、“安全島”的島基主要由客體穩定性和情感穩定性構成,家長需要清楚。

著名心理工作者武志紅說過:“得到無條件積極關注,幼兒會在心中形成一個“安全島”,爸爸愛就是安全島的基石,孩子會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人,去建立關係,並不特別懼怕受到傷害。因為孩子深信,如果受了傷,如果別人拒絕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這個安全島上來,爸爸媽媽會愛他、支持他。”

1、孩子客體穩定性的形成時期。

從幼兒心理發展層面來講,每一個孩子即便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到一歲半才能形成穩定的客體。

客體是什麼呢?是指孩子身外的物體。幼小的孩子沒有客體的穩定概念,能看到一個事物,才覺得這個事物的存在。而看不到的,他們就覺得這事物不存在。所以,和孩子們玩藏貓貓的遊戲,會讓孩子玩兒的不亦樂乎。

對於很多媽媽來講,由於你沒學習過幼兒心理學,自然不知道客體穩定性對於孩子來說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視對孩子客體穩定的關注或培養,很容易讓孩子一直陷於自我狀態之中,即孩子想什麼就是什麼。有些孩子進入兒童期,甚至是青春期後,這種自我意識還非常強,其實這就是客體始終沒有穩定性的表現。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2、孩子情感穩定性的形成時期。

情感穩定性是指一個人只要確認對方是愛自己的,那麼,他不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無端對這一點產生懷疑。

對於很多孩子來講,情感穩定性恰缺乏這種穩定性。明明就在媽媽身邊,卻因為媽媽不會表達對孩子的愛,而是用錯誤的管教方式,讓孩子產生誤解,誤認為媽媽不愛自己,不喜歡自己。就如前面我列舉的一些情形,都表現出孩子缺乏情緒的穩定性。

有些媽媽一邊對孩子付出艱辛,一邊卻在親手毀掉孩子心中對媽媽的愛,就在這矛盾之中讓孩子不斷成長,直到進入小學或初中後,這種情感穩定性就會變得脆弱不堪,很多媽媽發現孩子完全不聽管教,甚至有時會反過對媽媽說一些難聽的話,亦或是有對媽媽動粗的現象。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3、孩子心理創傷會因客體和情感穩定性發展不成熟,容易導致與媽媽情感發生衝突。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媽媽都不清楚自己因為不懂教育,常常用錯誤的管教方式在傷害著孩子對媽媽的信任。當孩子進入兒童期(小學)後,媽媽才突然發現已經無力管教孩子了。每當看到孩子做事總是磨蹭拖拉時,就會無端發火。其實你每一次發火,都是加劇孩子對你的不信任,甚至是反感。

結合上面我所講的內容,媽媽必須要清楚,孩子的心理創傷並沒有因為年齡不斷增長,而呈現自我癒合現象,而是更加嚴重。這種心理創傷會因為孩子客體和情感穩定性比較差,無法走向成熟,才容易導致與媽媽經常發生情感方面的衝突。

有些孩子還會把這種衝突帶到學校裡,如不尊重老師,不遵守紀律,上課不認真聽講,與同學發生衝突,不願意完成課堂成作業等。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三、媽媽的感知正被孩子扭曲,你的身體正成在成為孩子的奴隸。

美國心理學家萊因說:“存在等於被感知。”

意思是什麼呢?是指我的感受被你感知到,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這般存在著。簡單來說,一個人的存在感,正自於他的感受被別一個人看到。

1、媽媽必須要建立清晰的感知,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感知。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常常再乎別人如何看我們,但是卻並不一定能正確區別別人看法是否客觀。其實這就是感知外部評價的客觀性,對於有著正確認知的媽媽來說,常常在孩子面前完全忽略掉一個事實,即不再乎孩子怎麼看媽媽。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你連孩子的感受都不在乎,你又如何讓孩子接納你呢。

因此,我常對媽媽們講,你必須要建立起清晰而的感知,你的一言一行,都得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她)的好。也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感知。否則,你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說批評就批評,說責罵就責罵,你是在無知的前提下讓孩子混淆了認知,即讓孩子建立了錯誤的認知。

如此說來,一位媽媽應該在孩子面前拿出你最理性的一面,而不是感性。因為我們都知道,感性往往是靠感覺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來左右著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常愛對孩子發火的媽媽,實際上是感知出了問題後,慢慢變成情緒失控者。而她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出了問題,還要責怪孩子。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2、孩子在媽媽面前的存在感,就是想爭取自己的權益,儘管有時不合理。

媽媽知道孩子需要存在感,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孩子在寫作業前玩玩具,你反覆催促之後,孩子仍然置若罔聞,你這時就不能刷你的存在感了,而是蹲下來靜靜地看著孩子。當孩子在專注的遊戲活動中意識到你就在身邊時,這時會感知到你的存在,自然會關注你,這時再和孩子說話,孩子就能聽清楚了。

事實上,很多時候媽媽們真沒有去用心去理解孩子,關愛孩子的內心感受。如就玩玩具與寫作業這兩件事,如果你讓孩子感知到你在等待他(她)有話要說,但你又沒有批評孩子,孩子心情定是平和的,甚至在你面前有安全感。假如你要是批評孩子呢?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既而鬧情緒,根本不願意去寫作業。

說到這裡,聰明的媽媽應該清楚,孩子並不是不願意去做你安排的事,而是在爭取自己想要的權利,如上面提到的玩玩具,如果你多一點耐心等待,讓孩子感知到你的存在,也清楚接下來你要安排做什麼, 切都順理成章了,只是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樂呵呵地對孩子說:“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機靈麻利地去寫作業。”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3、媽媽不被孩子理解,內心的焦慮感會與日劇增,不斷對孩子發洩負面情緒。

凡是總愛對孩子發火的媽媽,總是寄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這怎麼可能呢?你要知道孩子才多大啊,孩子還沒有成人的思維和責任感。更多是在關心自己的內心需求,如吃、喝、玩等,如果媽媽優先合理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你再看孩子是不是很開心啊?

但是對於很多媽媽來講,常常不會換位思考,只是要求一個結果,那就是讓孩子馬上去做安排的事。如果孩子不做,媽媽就會內心很焦慮,甚至認為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孩子表現越來越糟糕了。越是這樣看孩子,自然對孩子會越發不滿。很多時候,一些媽媽是在不斷向孩子發洩不滿情緒。

因此,對於媽媽們來說,你必須要清醒地意識到,你的身體正不斷成為孩子的奴隸。因為你已經被孩子不斷左右著,無法自拔。說到裡,可能有些家長會苦笑,原來我是這樣一天天變成糟糕媽媽的啊。確實,你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四、構建良好親子關係,需要媽媽真正懂得愛與自由。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是創造性,而不是其他,讓個體覺得生活是有意義的。順從帶給個體一種無用感,並讓個體產生諸如“沒有什麼事情是重要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等想法。創造性的生活是一種健康狀態,順從對生活來說是疾病的基礎。”

1、媽媽需要關愛自己,讓自己成為容易受孩子喜歡的好媽媽。

當你保持一份耐心讀完上面的內容時,你的大腦裡應該接納一個新詞彙——創造性。

如何做到呢?其實就是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在孩子眼裡看到一個全新的媽媽。媽媽們應該優先關愛自己,比如你可以問問孩子:“媽媽臉上有笑容嗎?你喜歡媽媽嚴肅的面孔,還是喜歡每天樂呵呵呢?”

當你真要經常關注自己時,孩子也會幫你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我就經常問兒子:“爸爸今天看上去情緒怎麼樣?”孩子會說:“爸爸,你今天看上去都挺開心的,說明你沒有遇到煩心事。”

如果我有時情緒不快時,孩子會問我:“爸爸,你今天有點不開心,是因為什麼事,可以和我說說嗎?”當聽到兒子這麼關心我時,我心裡會特別感動。我自然會帶著感動,把內心的煩惱事講給孩子,孩子反過來會安慰我呢。

同理,作為媽媽的你,也可以這樣去嘗試創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感知到你開心或不開心,才會關心你。被孩子關心就是愛的體現,被孩子愛著,那不就是孩子喜歡媽媽的表現嗎?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2、給孩子適當的自由,便會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

很多媽媽常會糾結於一件事,總會說,我讓孩子做什麼,人家偏不做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你和孩子分別把自己單獨要做的事列出一份清單,把共同要做的事也列出一份清單。然後一起來對照,讓孩子提醒你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或者請你來協助共同做一件事。如孩子到寫作時需要你輔導,你不要主動,而是讓孩子來邀請你,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寫作業的自覺性就會大大增強了。

如果這麼說,媽媽們會不會發現,這便是創造性思維,也是逆向思維。以往都是你先入為主,結果矛盾不斷,讓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反過來如果讓孩子來監督你,提醒你做事,不一切都好辦了嗎?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我們在特別頑固地堅持著錯誤的觀念和做法。

媽媽常對孩子發火,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其實是缺乏“安全島”構建

3、愛孩子需先建立起彼此穩定的心理安全感,然後才是談做事情。

最默契的親子關係,往往是互相關愛的。如我前面講到讓兒子來說說我一天的情緒狀態,這就是讓孩子學會關心我。反過來,我也同樣會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當他開心時我會問:“兒子,你有什麼開心的事,讓你興高采烈,不妨說出來和爸爸分享一下吧。”孩子唯會告訴我。

當孩子內心不快時,我會摟著他的肩膀問:“兒子,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不開心,說出來,讓爸爸聽聽,我會幫你解決掉。”只一個動作,一句話,就足以讓孩子擁有心理安全感,願意和你傾訴他內心的不快。

在安全島上,父母和孩子本是情感惜惜相依的,如果媽媽們記住這點,你就算真正理解如何給孩子施愛,如何向孩子索愛了。當你們都懂得愛對方時,給彼此選擇做事的自由,不就相處的特別融洽了嗎?

其實,和孩子相處並不複雜,只是讓我們用錯誤的認知和感受,以及不和諧的親子相處關係和溝通的溝通方式把簡單的問題搞複雜了。

結束語:花了很長的篇幅,和媽媽們談怎樣建立起一座“安全島”,如果你真的能靜下心來,慢慢讀,慢慢品,相信你能讀懂。但是你必須要放下之前錯誤的育兒觀,以及對孩子種種失落與不滿情緒。只有放空大腦,才能接受新的觀念,才能讓自己一身輕鬆學習,然後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出現在孩子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