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狸猫换太子这件事?

今古言堂


如今,许多人偏爱看悬疑类、破案类的电视剧、小说等。因此,古代的案件也被改编为各式各样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包青天系列等收视率颇高。虽说这些影剧与事实颇有出入,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为人津津乐道的奇案故事。最让人们熟知的便是狸猫换太子一案,那么此案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这一案兴许是涉及到了普通人所接触不到的皇家肮脏事,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影视剧的“宠儿”。这一案出自《三侠五义》的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这故事写宋真宗时,皇后去世,皇帝膝下无子,这时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在嫡长子继承制下,这意味着先生下的男孩必是太子,母凭子贵,其中一人便加大了登上后位的可能性。刘妃心生恶毒之意,与太监合谋郭槐合谋,买通李妃的接生婆,将李妃的孩子换成一只剥去皮毛血淋淋的狸猫,真宗见此又怒又怕,将李妃贬入冷宫。

刘妃派宫女寇珠勒死被换出的男孩,可寇珠心生不忍,暗中将男孩送了出去,辗转送到八贤王处,而刘妃生下的“太子”长至六岁不幸夭折,再无男嗣的宋神宗就将八贤王的义子、也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立为太子。一日,太子不知怎么回事就走到了冷宫,碰见了李妃,大抵出于血缘上的联系、母子天性,两人有所触动泪如雨下。刘妃知晓后,疑心当时寇珠并没有杀死男孩,剥开寇珠的衣服严刑拷打,寇珠触阶而死。

刘妃有所怀疑,为了彻底斩断可能性,向宋真宗吹枕边风进谗言,诱使真宗下旨赐死李妃。而李妃在一干人帮助下侥幸逃命,落魄潦倒,正好遇见了正在放粮食的包拯。包拯得知实情后,安排李妃进宫和已是皇帝的儿子见面、说明真相。包拯又设计让郭槐说出真相,刘氏自知大势已去自尽而亡。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案件落下了帷幕。可这帷幕下,仍藏着一宗宗谜团。依据史料显示,狸猫换太子案件审理是在明道二年(1033),这时包拯才中进士不久。但由于包拯的父母年事已高,孝道至上,他一直辞官不任,在家侍奉双亲。直到景祐三年(1036),包拯才出来做官,这时包拯并没有能力去审理这样的案件。一如“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所说,包拯为人中正、断案如神,人们敬仰包拯,便将这样一件出名的事冠在包拯头上。

不过,宋仁宗的确不是刘后所生,他的母亲也确实姓李,出生时经过宋真宗同意才由未能生育的刘氏和杨淑妃一起抚养。宋仁宗幼年登基,不能理政,刘德妃以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朝廷无人敢说出事实,宋仁宗也不知道先皇嫔妃中的顺容李氏是自己的生母。

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逝世,宋仁宗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号恸顿毁,连日不视朝,下哀痛之诏自责。此时的宋仁宗不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听说自己的生母竟死于非命,他执意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赵祯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

其实,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宸妃的。刘太后在李氏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刘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生母虽然厚葬,但却未能冲淡宋仁宗对生母李氏的愧疚和怀念,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

经过朝野上下一番争论后,最终将宋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供奉刘氏、李氏的排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

所谓“惊天奇案”,在这里是一种文学的加工,惊的是人性的扭曲,奇的是兜兜转转是你的终究是你的。在历史中,还有很多惊天奇案值得挖掘与深思,但务必分清历史与民间故事。


邓海春


有一出京剧,叫《狸猫换太子》。演的是宋朝龙图阁大学士钦差大人包拯巡行到一处破窑之前,被一双目失明的老妇拦住,哭诉自己的身世。经过细心询问,方知她就是当今圣上宋仁宗的生母李娘娘,了解了她鲜为人知的悲惨而又离奇的经历。

原来,李娘娘只是宋仁宗之父宋真宗后宫的宫女,因受皇帝宠幸,被封为才人、婉仪,并且怀上了“龙种”。那时候,“母以子贵”,李娘娘幻想着生下儿子,平步青云,当上皇后。可是,阴险毒辣的刘德妃因自己没有生育,非常嫉妒李娘娘,于是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了刚刚生下的宋仁宗。待到宋真宗喜滋滋来看自己的骨肉之时,眼前却是血淋淋的一个怪物。他不问青红皂白,一怒之下,把李娘娘打入冷宫。后来李娘娘在一位好心的宫女帮助之下,逃出了深宫,躲过了刘德妃的灭口之灾。从此在一处破窑里,隐姓埋名,苦苦等了20年,盼望自己有出头之日。

包拯是以清正廉明、大公无私闻名的清官。为洗雪李娘娘的冤仇,他把她带回京城,设计使仁宗认母,真相大白。结果坏人受到惩处,李娘娘被封为李宸妃,母子团圆,结局美满。

演戏归演戏,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宋仁宗和李宸妃母子相认这一出。

历史上的李震妃实有其人。她本是刘德妃的侍女,生得花容月貌。怀上龙子时,刘德妃已被立为皇后。于是,刘德妃请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为了弄假成真,确实把孩子从李妃怀里夺走交杨淑妃抚,活活割断了李宸妃母子的联系。

后来,真宗去世,11岁的赵祯继位,史称宋仁宗。刘皇后成了刘太后,辅政掌权,谁敢挑明这个真相?天圣九年(1031年),仁宗生母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妃宸。次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想,现在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一旦将来自己死去,仁宗得知了实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亲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肯定还会迁怒于刘氏的后裔。于是,她吩咐以一品礼仪安葬李宸妃。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罗崇勋,给李宸妃穿皇后装成殓,并使用水银宝棺,刘太后也一一依允。李宸妃的丧礼也举行得特别隆重,送葬队伍长达三十余里。

1033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他无比悲痛、无比愤怒。他下诏自责,号陶大哭,哭自己身为天子,却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哭自己身为人子,却不能孝敬自己的母亲一天,让母亲含恨而死。

于是,他下令包围了刘太后娘亲的府第,眼看一场血腥的杀戮就要开始了。还是宰相吕夷简的一番公道话使仁宗冷静下来。吕夷简说:“太后虽有不义之事,但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刘氏虽非生母,但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不可或忘。”

仁宗决定重葬生母。开棺考查,一看生母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这才下令解除对刘姓戚属的包围。仁宗尊宸妃为皇后,谥章懿,亲临殡仪之所祭告。

为了弥补他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并把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综上所述,包拯和李宸妃之事肯定毫无关系,李震妃也没流落到民间。


淮上秋阳


北宋真宗时,有刘、李二妃,刘妃奸诈,李妃憨厚,二人同时身怀有孕。真宗声称,谁先生子,就立谁为皇后,立所生之子为太子。李妃先产下一子。刘妃担心李氏登上皇后宝座,便暗中将李妃所生之子用剥了皮的狸猫替换,然后故意引皇帝前往认子。当真宗见到那血肉模糊的剥皮狸猫时,不知是计,大吃一惊,遂打消了立李妃为皇后的念头。


李妃所生之子幸而被老太监陈琳救下,送到某王爷的府中抚养。不久,刘妃也产下一子,遂被封为皇后。但刘妃之子不久天折,不得不从某王爷府中过继一子,此子即李妃所生。20年后,过继来时孩子继位,是为宋仁宗。

老太监陈琳在仁宗面前痛陈往事,又得包拯等人的协助,寻回流落民间的李氏,母子团圆。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自宋朝以来,由于小说、戏剧等各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演绎,仁宗赵祯生母之谜备受世人关注。

事实也大体如比。李氏本是刘氏做妃子时的侍女,庄严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但都先后天折。此时的真宗处于无人继承皇位的难堪之中。

仁宗赵祯还未来得及睁开眼睛,便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生母李氏慑于刘氏的权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夺去,却不敢流露出任何的不满情绪,否则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给亲生儿子带来灾难。



仁宗即位后,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听政,后人对此非议甚多。刘太后病逝后,这个秘密便逐渐揭开了。当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听说自己的母亲死于非命,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之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叹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宸妃的,仁宗赵祯经过于朝臣问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和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最终仁宗确立了生母的地位。


行云流水1437995


狸猫换太子是假的,但这件事情背后的人物关系却是实打实的。而这个传说的背后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话本中那个恶毒的刘皇后刘氏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人家,豆蔻年华被安排嫁到一个普通的银匠家里,之后随丈夫到京城营生。一去,就改变了人生。

年轻的襄王赵元侃看上了这个女子,没有想象的强权逼人,银匠也许为了钱财或其他,也乐于成人之美,一纸休书与刘氏断绝了关系,成人之美。

但寡妻刘氏即使进入襄王府也是不得名分的,太宗鄙视刘氏卑贱的出生,就像所有的小说里一样,父亲棒打鸳鸯,但赵元侃阳奉阴违,背地里金屋藏娇。

这段地下恋情一直维持了十年多,十年时间赵元侃等到了太宗之死。995年,赵元侃称帝,就是真宗赵桓。

赵桓和刘氏终于等到双宿双飞的一天,然而更现实的问题却摆到了这对情人的面前。赵桓已到中年,但子嗣单薄,几个儿子相继病逝,刘娥又一直无所出。

此时,刘娥身边的一个婢女李氏恰好被临幸身怀有孕,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被放到刘氏身边抚养,而这样,赵桓就能扶持刘氏为皇后。

而李氏也被升为嫔妃,就是李宸妃。在刘氏安排下李宸妃与兄弟相认,此后生活也不错。

而刘氏自己其实并无精力抚养孩子,真正抚养孩子的又是杨淑妃。

刘皇后摄政期间政绩显赫,但是被架空的赵祯却并不会高兴,此后狸猫换太子,刘氏之恶毒缘何而来也就可想而知了。


时拾史事


太子是真的,故事是假的,但有历史原型。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是根据清人小说《三侠五义》改编的一个戏剧,历史上真实的片段,涉及宋真宗和他的刘皇后,以及李宸妃。故事中的太子就是后来被人们广为称赞的宋仁宗。



宋真宗的皇后刘娥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她本来是四川人,为了生计,和丈夫以兄妹相称到京城闯荡,后来,她进了韩王赵恒的府中,命运从此改变。赵恒对刘娥很欣赏,但遭到父亲宋太宗的反对。为此,刘娥做了赵恒15年的地下情人。15年间,刘娥左手拥着爱情,右拿着书本,她勤奋学习,脱胎换骨,跟当初完全换了一个人。

后来,宋太宗去世,赵恒当了皇帝,就是宋真宗。宋真宗要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刘娥立为皇后,但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刘娥没有孩子,没有为皇家传宗接代。在古代,尤其是皇族,生个儿子,为皇家传宗接代是评价一个女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为了让刘娥当上皇后,宋真宗想到了一个办法。当时,一个姓李的宫女(就是后来的李宸妃)正好怀孕,宋真宗隐瞒了这个消息,对外宣称刘娥怀孕了。李宸妃生下儿子后,宋真宗让人抱来,对外说是刘娥生的。这样,刘娥名正言顺地当了皇后。



李宸妃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在宫里默默无闻,直到死去。她死的时候,宋真宗赵恒早已去世,当时的皇帝是李宸妃的亲生儿子宋仁宗,但他并不知道实情,他一直以为刘娥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不过,这时的太后刘娥以厚礼下葬了李宸妃。所有这一切,宋仁宗一直都不知情,直到刘娥去世,他的生母是谁才大白于天下。因此,真实的历史和小说、戏剧中不一样。


读史坊


宋仁宗赵祯,初名受益,天禧二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为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故事里的太子就是赵祯。
宋仁宗即位初期,由刘太后垂帘听政,103年太后病卒后,仁宗才开始亲政。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其武功谋略不及太祖、太宗,在与西夏王朝的长期对峙中表现平平,宋王朝屡战屡败,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仁宗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
仁宗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也都有较大发展。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也进一步激化,土地兼并、财政危机日趋严重。为了挽救危机,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副宰相,实行新政。由于贵戚反对,仁宗后来被迫罢免范仲淹,导致新政最终无法实现。仁宗性情宽厚,生活比较检点,不事奢华,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赞誉。仁宗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

关于宋仁宗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早出于清代石玉昆编撰的《三侠五义》书中说,在北宋真宗年间,刘、李二妃同时怀孕。真宗曾有言在先,“先生龙者为正宫,后生龙者为偏妃”久后,李宸妃早产了,这引起了刘德妃的忌恨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德妃将李妃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并污蔑李宸妃生下妖孽。宋真宗见李宸妃产下了个怪胎,龙颜大怒,将李宸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德妃立为皇后。后来,刘妃所生之子天折,而李宸妃所生的男婴在经过一番波折之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再后来,在清官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经双目失明的李宸妃相认,母子团圆,结局十分美满。

可这毕竟只是小说,自宋朝以来,由于小说、戏剧等各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演绎,仁宗生母之谜日益鲜活生动,备受世人关注。那么历史上的宋仁宗是否有过“狸猫换太子”的经历呢?

历史上,肯定没有母子相认这一事。

因为宋仁宗在得知自己的生身母亲时,李妃已经去世很久了。在《宋史》中专门记载了李宸妃其人其事。李宸妃是德妃的侍女,本来是杭州女子,人长得花容月貌,十分讨皇帝喜欢。当她怀上龙种时,刘德妃已经被立为皇后,掌控后官。在李宸妃生下后来的仁宗之后,刘德妃立刻就把孩子从李妃怀中夺走交杨淑妃抚育,说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并请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立为太子,将真相一下子隐瞒了几十年。从此李宸妃母子之间的联系就这样被割断了。

1022年真宗去世之后,13岁的赵继承皇位也就是宋仁宗。普日的刘皇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刘太后,她临朝辅政,又掌权后官。众人都不敢冒着杀头的危险来挑明这个真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仁宗母子不相认。天圣九年(1031年),仁宗的生母病危,刘太后这才晋升她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本来秘而不宜,是准备以妃子的礼仪举力丧事。可是宰相吕夷简却上书对刘太后说,仁宗现在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妃可是等太后百年之后,一定会有人向仁宗票告实情的,如果仁宗因此而怪罪太后家人,那是谁都无法去控制的,所以现在应当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那时即便谁要说任何坏话,仁宗也不会拿刘氏子孙怎么样的。刘太后认为宰相吕夷简说得在理,于是决定以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于是就下令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李宸妃的丧礼因此举行得极为隆重。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病逝,宋仁宗刚刚亲政,这个秘密就逐渐公开了。

当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时,心中是无比的悲痛和愤怒。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车前往安葬李宸妃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太后的住所,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再作处理。这时宰相吕夷简出面劝说皇帝:太后虽然做得不对,但也有养育之恩,不能忘却。况且她还以皇后礼仪安葬宸妃,说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开始时,仁宗并没有立即解除对刘太后住所的包围。后来在重葬生母的过程中发现生母并没有遭到残害和虐待的迹象,还穿了皇后服下葬,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即下令散了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生母虽然得到厚葬,仁宗仍然感到对生母感到无限愧疚,为了弥补这份内疚之情,他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
所以,从《宋史》中的记载来看,历史上并不存在“狸猫换太子”,包拯与李宸妃肯定毫无关系,李宸妃更没有流落到民间。至于刘德妃如何将宋仁宗收为己子,现在已无从考证了。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赵在登上皇位之后的9年时间里,李宸妃为何口不言?难道她还有什么不能说的隐情吗?
不管是戏曲还是野史,都说有狸猫换太子一事,遗憾的是,正史里并没有记载这件直到现在“狸猫换太子”的真假还不清楚。可见,宋仁宗从未被用狸猫换过。后来的小说作品本来就是移花接木的,我们不能将其作为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实。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真是假,这段悲惨而又圆满的故事始终还会在历史中流传下去。

天天开心历史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有历史原型,但不是史实,是后人的戏曲演绎,也是对章献刘皇后的抹黑。

宋真宗的这位刘皇后,堪称自带女主光环,成功逆袭的玛丽苏典范。刘娥,出生于平民之家,嫁给一个手工艺人,小银匠为妻。可是,这位手工业者嗜赌如命,输的倾家荡产,把老婆也给卖了,刘娥辗转到了襄王府为奴婢,没想到被17岁尚未婚配的王爷一见钟情了,并从此相亲相爱的几十年。

但是襄王的皇帝老爸不乐意,堂堂的王爷怎么能娶一个二婚的婢女为妻呢?于是,皇帝下旨给王爷赐婚,并且下令将刘娥赶出王府。

襄王爷,日后的宋真宗,一边跟贵族小姐成亲,一边将刘娥偷偷安置下属的家中,经常跑过去幽会,冷落了正妻,那位小姐成亲不到两年就气出心病去世了。

皇帝赶紧又给他赐婚了一位郭姓大臣的女儿,宋真宗还是乖乖娶了,依然养着外室刘娥,直到他老爸驾崩,自己登基称帝,这下终于不用偷偷摸摸和刘娥约会了。

这位刘娥聪慧漂亮温柔,可惜被宋真宗宠爱了多年,却不能生出个一男半女,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侍女,谎称身体不适,让她代替自己侍寝,李侍女肚子争气居然就怀孕了,一年后生下了个儿子,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刘娥就和宋真宗商量,把这个孩子过继到自己名下,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孩子。因为当时郭皇后以及其他人所生的5个儿子,都莫名其妙的夭折了,帝国迫切需要一位继承人。为什么会出现一只狸猫呢?可能是让这只猫代替新生的儿子,破除了皇宫中对于皇子不利的诅咒吧,竟然成为后人对刘皇后的抹黑手段。

虽然刘娥在生前一直没有告诉是赵祯,你是侍女所生的儿子,也不允许李侍女与儿子相认。可是她对侍女并没有加害灭口啊,相反封她为宸妃,享受的也是贵妃的待遇,还将她的父亲和兄长都封了大官。

1032年,李宸妃因病去世,刘皇后特别允许给她穿上皇后的服饰,以一品夫人的礼仪厚葬。然后第二年刘皇后也去世,此时就有小人,跳出来想邀功,告诉宋仁宗,说你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而且是被刘皇后毒死的。

宋仁宗下令开棺验证,看到李宸妃并没有毒死的症状而且还穿着皇后的服饰,当即判定此人是造谣,将他杖责发落,之后对刘皇后的家人更加尊重,当然对李宸妃的族人也是非常照顾了。

所以说狸猫换太子这件事,历史上可能有这么个事,但真相绝对不是演绎中的那么阴险残忍吧。






萱扬历史


一般来说,狸猫换太子最早源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说的是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掉换李宸妃所生婴孩,李宸妃因此失宠 赵恒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查处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宸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

历史上,刘妃确实不是皇帝宋仁宗的生身母亲,宋仁宗为李氏所生,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曾临朝十二年,后来李氏病故,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

《宋书》记载:“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也就是说,刘太后执政有方,公正严明,有一定威严。

直到刘太后去世,大臣才把真相告诉宋仁宗,后来他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溢号“庄懿”,后改“章懿”,并且亲自主持迁葬李宸妃的仪式,仁棕在打开李宸妃的棺木察视时,发现其肤色如常,不像是被害死的,而且其规格确如皇后。

还有一点,这件事是仁宗亲政初年,但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本被派到建昌任职,后来由于包拯为孝敬年事已高的双亲,请求回到家乡附近任职,于是在和州做官。这样包拯还是不在父母身边,故辞职回家,孝养双亲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才在亲友劝告下,离家去天长县任职,而这时他已经40岁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去过京城,根本不存在帮助仁宗寻找生母的可能性。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早源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远远早于明朝,其真实度有待考量。





瑜葚


有一个叫刘娥的女子很受宋真宗宠爱,她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很是聪慧,可以协助宋真宗处理一些政务。宋真宗才能并不出众,且好大喜功,有种说法:就是他拉低了“泰山封禅”的层次,后世帝王才不再向往这项盛事。这么一个既貌美如花,又聪明能干的奇女子自然很受宋真宗青睐。正巧郭皇后病逝,立后的第一人选就是刘娥,这也是宋真宗努力的结果。寇准、王旦、王安仁等朝廷重臣却坚决反对,理由是刘娥出身太差,不能母仪天下。

是什么样的出身,使贤惠精明的刘娥遭到寇准等名臣的一致阻挠呢?刘娥出身很不错的,将门世家,但年幼时父母双亡,做了歌女。姥姥家又比较势利,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她许配给了一个银匠。后来丈夫龚美行情不好,打算把刘娥卖了换钱,刘娥才有幸结识了当时的王爷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其实宋代虽然经济很发达,但对女性的束缚却是很重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些理论在北宋初年虽然还没形成,但也是有社会根基的,任何理论是不会由空想催生的。刘娥有过丈夫的身份,成为了继任皇后最大的障碍。宋真宗和刘娥商量下,决定利用皇子手段增加刘娥筹码。很尴尬的是刘娥偏偏一直没有产下皇子,迫于无奈,只能“借腹生子”了。

刘娥有个侍女李氏,身世很可怜,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年纪轻轻做了尼姑。一次刘娥上香时,结识了李氏,觉得她和自己同病相怜,就带回宫做了侍女。宋真宗临幸了侍女李氏,不久后生下了一个皇子,对外声称是刘娥生的龙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公羊传》很好阐述了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


由于皇子赵受益,刘娥成为了皇后,但她也成就了一代明君宋仁宗。不是刘娥做靠山,侍女生下的赵受益是不可能即位的。除了历代雄才伟略的开国之君,宋仁宗绝对是前三的存在,和汉文帝、明孝宗一样,后世评价极佳。相传,一次宋仁宗出行,回到宫中就让爱妃倒茶,连呼口渴。爱妃问他“为什么不在路上说,让侍女取水呢”?宋仁宗不在意的笑了笑,说到:“我注意到了她们没带水壶,我说口渴,她们会因粗心受罚的”。

宋仁宗就是这样的宽仁,他的这一优点在治国中也有体现。她的宠妃张氏为父亲讨官,他答应了。结果被御史包拯发现了,包拯拽着宋仁宗的衣服,大声指责他的过失。口水喷了宋仁宗一脸,仁宗一边擦脸上的口水,一边接受包拯和一群谏官的指责。事后包拯不仅没有受罚,宋仁宗还放弃了提拔岳父的决定。


可以说,每个成名的谏官廉吏,背后都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包拯的传奇少不了宋仁宗的宽仁。宋仁宗的治理下,政治清明,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名臣应运而生,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

宋仁宗即位时才十三岁,刘娥垂帘听政,太后病逝后,他才亲自治国。刘娥以生母的名义抚养他,仁宗叫她大娘娘,刘娥好姐妹杨氏,仁宗叫她二娘娘。刘娥对年幼的仁宗很苛刻,要求他勤修治国之道,仁宗一旦胡闹就教训他。杨氏会偷偷给仁宗送吃的,在他伤心时安慰他。宋仁宗因此很害怕大娘娘,喜欢二娘娘。晚年宋真宗病重,没有尽到半点父亲责任,正是两个娘娘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勤政爱民的宋仁宗。


刘娥病逝后,赵元俨告诉他了真相:他是李氏的儿子,刘娥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这一消息对于仁宗来说如此突然,宋仁宗追封了生母李氏为太后,也对刘娥产生了怨念。盛怒之下的宋仁宗很怀疑生母,是大娘娘刘娥害死的。亲自去李氏棺木处开棺验尸,但棺木打开后的景象使所有人都惊呆了。

李氏衣着华丽,尸身完好的保存在水银之中,神态如此安详。刘娥善待李氏显而易见,宋仁宗感叹道:“大娘娘所作所为自在人心”,并且十分愧疚自己猜忌刘娥。温和的宋仁宗一反常态,在宋廷之上据理力争,同时追封刘娥和李氏共入太庙,追封皇太后。

刘娥抱养李氏皇子也在后世演变成了故事,说:刘娥把李氏皇子换成狸猫,诬陷她产下妖物,后来包拯还追查此案。也就是脍炙人口的“狸猫换太子”,其实刘娥是善待了李氏的,并把宋仁宗培养成了一代贤君,包拯也是因仁宗的存在,才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善始易,善终难,唐太宗李世民晚年都痴迷寻求灵丹妙药,宋仁宗却是个例外。一次,有人向宋仁宗进献了一批美女,他很中意。谏官王素劝谏他不要沉迷女色,宋仁宗听完一边抹泪,一边下令派人送她们出宫。王素见到皇帝这样也不好意思了,告诉仁宗:不用如此着急。宋仁宗的回答是,日久生情,别离更苦,仁爱勤政就是仁宗最好的写照。

在宋仁宗治理下,北宋国力蒸蒸日上,欧阳修、范仲淹、包拯、韩琦等名臣层出不穷。而宋仁宗人格培养方面,刘娥的严苛和杨氏的慈爱相得益彰,她们共同成就了一代贤君。可“狸猫换太子”广泛流传,刘娥成了千古妒妇,这对于她是不公平的。

《宋史.本纪第九》、《龙川别志》、《狸猫换太子》、《东轩笔录》


汉史钩沉


狸猫换太子案是一个精彩的公案故事,惩恶扬善和团圆结局十分符合中国百姓的胃口,更有助于这个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其实,这个故事有着很相似的历史原型,但是案件的过程、结局却与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有着很大不同。刘妃、李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们的确是宋真宗赵恒的妃子,也的确和宋真宗、宋仁宗父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

刘妃是四川人。当她还在襁褓中时便成了孤儿,由外祖母家抚养长大。刘氏相貌出众,奏得一手好乐器。因家境贫寒,不幸沦为倡优,四川银匠龚美娶她为妻。后来,龚美带着她到北宋首都开封谋生。当时的皇太子赵恒正执掌开封府,龚美因锻造出众得以结交皇太子。太子赵恒对龚美说:“四川女人美貌多才,你替我找一个四川姑娘吧。”龚美遂将刘氏献给太子,太子对其宠爱有加。太子的奶妈对此十分厌恶。有一次宋太宗问太子奶妈“太子最近消瘦憔悴,左右是什么人在侍奉他”?奶妈便将此事告诉了皇帝,皇帝于是让太子赶走这个女人。太子无奈从之,却偷偷将刘氏放在了亲信张耆之的家中,还专门给她盖了房子。宋太宗驾崩后,太子即位为帝,是为宋真宗。他又将刘氏接入宫中封为德妃。

刘妃不但颜值高,音乐好,还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史载她聪明过人,通晓书史,对于朝中事务,只要听一遍就能够详述其本末。宋真宗退朝后,刘妃常常陪皇帝批阅奏章到半夜,参与了许多军国大事的决断。宫中事务,皇帝也时常听取刘妃的意见。皇后郭氏去世后,宋真宗想立刘妃为皇后,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宋真宗不从,坚持立刘氏为皇后。当上皇后的刘妃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病重以后,军国大事便主要由刘后决断。

在真实的历史上,另一位女主角李妃,在刚入宫时只是侍奉刘后的一名宫女。成为宋真宗的嫔妃后,她在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生下一个儿子,这竟然是宋真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也就是日后的宋仁宗赵祯。李妃怀孕生子的时候,正是刘后权势熏天之时,孩子刚一生下,刘后直接凭着自己的权势将李妃的孩子据为己有。因此,刘后夺李妃孩子是事实,但并不是通过狸猫的方式“巧取”,而是凭借自己的权势“豪夺”。受害者李妃惧于刘后的权势,也未曾做出反抗,终身也未能与自己的儿子相认。

李妃去世之时,刘太后本想以普通宫人的礼节将其下葬,丞相吕夷简却上书要求厚葬李妃。刘太后轻蔑地说:“一个宫人死了而已,丞相这是什么意思?”吕夷简答道:“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刘太后生气地说:“丞相是想离间我和皇帝的母子感情吗?”吕夷简从容答道:“太后如果不考虑刘家未来的安危,臣就不敢多说了;若您挂念刘家安危,请用厚礼安葬李妃。”太后终于醒悟,遵吕夷简之意用一品礼仪厚葬李妃。临葬之时,吕夷简又告诉主管官员罗崇勋:“李妃应当身穿太后礼服下葬,用水银实棺。日后若是出了差错,别怪我没提醒你!”罗崇勋遵嘱照办。

宋仁宗赵祯十三岁即继承皇位,根据先皇遗诏遵刘氏为太后,军国大事悉决于刘氏。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宋仁宗的身世,但是惧于刘后权势,当时谁也不敢向宋仁宗说明真相。刘后夺子之举虽然不齿,但她多年来极力辅佐宋仁宗治国,赵祯与刘后母子情深。刘太后病重之时,宋仁宗极尽孝道。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燕王才向宋仁宗告明身世“陛下是李妃所生”。宋仁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连日不朝,并且下诏罪己,追封李妃为太后,厚待李妃族人。

当时,朝野盛传李妃是被刘后害死的。为李妃重新安葬时,宋仁宗赵祯亲赴墓地哭祭。开棺之时,李妃面色如生,是穿着皇太后礼服下葬,因为是用水银保护,所以并未腐烂,也证明了李妃并非刘氏害死。宋仁宗感慨地说:“人言其可信哉!”于是更加厚待刘氏,吕夷简的良苦用心终于起了作用。尽管如此,刘后夺子、干政、逾制等跋扈行为不能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容,当时朝野舆论不断用此攻击刘太后。名臣范仲淹向宋仁宗反映这些情况时,仁宗答道:“此朕所不忍闻也。”他下诏内外都不要再提及此事了,极力维护刘太后的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