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三個心理學方法,讓孩子越挫越勇

01

您家的孩子出現過這些情況嗎?


作為一線的老師,發現很多孩子輸不起,不能輸,一輸就大哭,那導致孩子“輸不起”的背後根源是什麼呢?

仔細想一想:

您家的孩子是否有這種現象呢:

  • 沒有得到第一名,不是最棒的,就哭······
  • 特殊的節日,比如六一兒童節,小朋友都上臺表演節目,自家孩子害怕表演不好,就是不上臺。
  • 和小朋友下棋,輸了就耍賴破壞規則,或者退出不玩了。
  • 畫畫沒有其他小朋友畫的好,索性把畫了很久的作品撕碎。
  • 比賽沒有得到很好的名次,自己生悶氣委屈哭泣。
  • 課堂上,老師引導小朋友搭建積木,如果沒有其他小朋友搭建的快就放棄不做了。
  • ········


“逆商”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三個心理學方法,讓孩子越挫越勇


以上現象均是這是逆商底的表現,那麼什麼是逆商?

逆商: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教孩子輸得起,培養孩子的逆商,即用好的心態面對挫折、自主解決困難的能力。


02

逆商為什麼那麼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都跟別人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挫折商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逆商底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它的影響還不是特別明顯,就是愛哭,缺乏勇氣,膽子小,當孩子漸漸長逆商也就是抗挫力比較弱,對孩子的影響會逐漸明顯,比如遇到困難容易放棄,考試一次失敗就不願意上學了,多次失敗甚至會跳樓······

打開網絡搜索“學霸自殺”,會看到多條這樣的新聞:

  • 2014年4月,山東滕州一位16歲的中學生跳樓自殺。
  • 2016年5月,安徽蕪湖一高三學霸因父母逼其必須考上名牌大學而跳樓自殺。
  • 2013年11月,廣州一個初二學霸跳樓自殺,被判定為“為情自殺”。
  • 2016年3月,一位被譽為“史學研究天才少年”的西安學生,在患有抑鬱症半年後,選擇自殺離世,年僅18歲。
  • ······

其中一條新聞標題道明瞭真相:成都學霸自殺事件警示:內心不強大的孩子走不到最後

!因為抗挫心太弱了,他們無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壓力,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當然,自殺的事例總是少數,更多的時候是面對挫折時心裡的壓抑和無法自拔。


“逆商”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三個心理學方法,讓孩子越挫越勇


03

面對挫折,為什麼有的孩子會一蹶不振?


1 溫室裡的花朵怎能承受外面的暴風雨?你有把孩子當“溫室裡的花朵”來養嗎?

《錢江晚報》曾經報道過一名四年級小學生因為競選班長失敗而絕食的新聞。這名孩子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班長,到了四年級競選班長時竟然落選了。因為接受不了現實,以絕食相逼。


家長由於對孩子過度的的關心和寵愛,什麼要求都滿足孩子,什麼問題都想幫助孩子解決。忽視了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困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 當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時,為了博得孩子開心,故意輸給孩子。
  • 當孩子不會寫作業,二話不說就開始給孩子講,不讓孩子自己動腦筋查資料。
  • 當孩子不會做手工,二話不說,就開始上手代勞。
  • 當孩子面臨選擇,以過來人的身份直接給出建議。

有些家長總想給孩子呈上畢生所有,他們恨不能幫孩子做一切事情。孩子面對挫折的體驗太少了,於是,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退縮,面對挫折,不知該如何解決問題,真實的內心非常脆弱,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


2 盲目與其他孩子對比

我代的樂高搭建課,每次給小朋友上完課,家長進班進行作品展示時,我們班土豆奶奶每次上完課都會習慣性的說:“你看看誰誰誰做的多棒,搭建的多漂亮,回答問題多好,你看看你······”每次聽到家長這樣的評價孩子更不願意表達了,這是土豆最喜歡的一門課,但是每次上完課後每次奶奶都會和其他孩子對比,有段時間都不願意再上課了。

我和奶奶、土豆媽媽多次溝通與其他孩子對比的危害,一定注意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告訴家長每位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這很正常,不見得搭建的多就漂亮,簡單也是一種美。作為家長我們需要保護孩子的想象能力創新創造能力。有情緒的這段時間都是媽媽接送,媽媽每次都很認真的聽孩子講解,而且還給個愛的擁抱,很快土豆的情緒就好了。孩子積極性非常高經常都早早的來上課。

所以,不要和其他孩子對比,對比沒有任何意義。


“逆商”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三個心理學方法,讓孩子越挫越勇


04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如何培養高逆商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以及“不怕輸”的精神?

兒童心理韌性研究起源於一個心理學家,叫做Werner,她和同事在1955年開始在夏威夷島開啟了一項為期長達32年的研究,他們研究了一批在貧民窟、早期經歷過非常困難成長的孩子,他們發現,三分之二的孩子在經歷這些不利情境之後仍然發育的良好。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培養逆商需要三個部分:積極的外部支持系統;培養孩子樂觀的解釋風格;經歷真實的控制性的事件!

接下來我們一一分析:

第一,積極的外部支持系統

積極的外部支持系統,也就是指家庭、社區、學校。當然,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家庭。在依戀理論中也有提到,

能夠與父母(或者是其他主要撫養人)形成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他在長大後會更加自信,更加有好奇心,善於應對挫折。如果父母能夠及時適應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暗示能夠做出有效的響應,那麼他們就能夠培養出安全依戀型的孩子。而如果父母與孩子相互隔離,存在矛盾或者是採取敵意應對,他們就會培養成焦慮依戀型的孩子,生命早期依戀型所造成的心理影響會持續終生。

比如,孩子有一天畫完一隻蝴蝶,就跑來給媽媽說:“媽媽,媽媽,我畫了一輛小火車”。這個時候,比較積極的回應就是:“啊,這是車頭,這是車廂,呀,車頭上還有眼睛呢,真有創意!”相對來說,比較消極性的回應可能是一個很冷漠的“哦”,然後繼續看自己的手機,或者是“這個算什麼蝴蝶呀,一點都不像”。

父母積極的回應才能培養出安全依戀型的孩子,有安全的孩子內心是強大的,有力量的!


第二,培養孩子樂觀的解釋風格

關於樂觀有一個“3P理論”(Personalization, Permanence, Pervasiveness;現在也有說是兩個P,是把普遍性和永久性合併成一個)。簡單來說就是內歸因和外歸因,普遍性,以及特定性的區別。

馬丁·塞利格曼教授有這樣一個案例,小依是一個十歲大的孩子,有一天他和爸爸、媽媽還有三歲大的弟弟一起去動物園,從上車開始,那個小依就不停的給弟弟搗亂,一直說,爸爸是我一個人的,你的爸爸是一個大猩猩,動物園裡那個獅子會咬到你的舌頭。還說,動物園旁邊有個監獄,如果弟弟你做錯了事,我就會把你關到監獄裡面。這個時候媽媽就非常不高興了,要過來批評小依。


媽媽如果用悲觀的解釋風格來批評小依,就會說:“你怎麼回事,你到底會不會教弟弟,你怎麼能這麼嚇唬弟弟呢?你真是一個差勁的孩子”。或者說:“你從來都沒有做一個好姐姐的榜樣,你到底會不會跟人相處?”這種解釋風格就是普遍性的,永久性的,對那個小依的影響肯定非常不好。


但如果用比較樂觀的解釋風格應該怎麼說呢?她會說:“小依,你不能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到底怎麼回事,你一向都是一個好姐姐,不僅教弟弟玩遊戲,還給他分享玩具,有的時候還抱抱他,可今天你對他一點也不友好,我對這種行為非常生氣,希望你好好反省一下,如果再繼續這樣對弟弟,今天晚上不準出去玩了!”


大家可以看到,當媽媽用這種風格批評小依的時候,就指出了特定的、暫時的行為,“你今天捉弄弟弟了”;同時指出這種行為不是一向就有的,“你一向都是一個好姐姐”;而且用實際例子來說,比如“教他玩遊戲,和他分享玩具”,指出她這個問題並不是永久性的,一般性的。用這樣的解釋風格的時候,孩子就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而且她知道錯誤並不會傷害到她的自尊。


孩子的悲觀解釋風格不是生來就有的,很多時候都是從父母言行舉止中學來的,

如果孩子已經學會了這種悲觀的解釋風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幫他找到事情當中的非特定性。父母應該怎樣運用這個樂觀的解釋風格來幫助孩子呢?最主要的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個是準確性,第二個是著重於特定的暫時的情況。

簡單來說就是對事不對人。在考試沒考好的情況下,如果父母就說你是笨蛋,這相當於給他一個永久性的、人格化的悲觀解釋。但如果說:“我看到你這次成績覺得還挺震驚的,因為你平時成績還不錯,我希望你反省一下,到底是什麼因素沒考好,接下來該怎樣努力趕上”,這就是積極樂觀的解釋風格。


“逆商”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三個心理學方法,讓孩子越挫越勇


第三,讓孩子親自經歷真實的控制性的事件

我們孩子在從小長到大的過程當中,必定會經歷一些挫折,這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必定會經歷與家人分離,會遭遇分離焦慮,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心疼孩子,哭了幾天就不讓他去幼兒園了,他就沒辦法從這個挫折中學會如何應對分離焦慮。我們如果不讓他經歷這些挫折,為了讓他開心一點,就滿足他所有要求,他就沒辦法學會從沮喪的心情當中恢復,也無法學會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每一次小的失敗或大的失敗,都會造成心情沮喪,中間還會有憂慮、氣憤這些情緒,往往會刺激到孩子的一些行為。


當孩子處於這種沮喪的情緒當中時,孩子有兩種技巧可以用:第一種,停留在令人沮喪的情境中,然後採取行動改變,終止這個沮喪的心情。這種

方法我們稱之為“征服行為”!

比如,我去幼兒園與父母分離了非常的難過,但我可以改變這種情緒,融入到幼兒園當中,跟小朋友玩耍,終止這種情況。而第二種則是離開這種環境,不讓自己沮喪,逃避它。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習得性無助”!如果父母過度保護孩子,不讓他經歷沮喪,或是一些失敗的情緒,他會學會逃避,慢慢的學會習得性無助。


所以,要讓孩子經歷失敗,經歷沮喪,不斷嘗試,直到他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步驟是可以縮短的,失敗和沮喪這些心情是構建成功和良好心情的必然過程,也就是我們獲得高逆商的必然過程。


“逆商”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三個心理學方法,讓孩子越挫越勇


tips:

1 創設安全的挫折環境,讓孩子體會失敗的感覺

作為家長如果總是故意輸給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我就是最厲害的,我永遠是第一名。如果在遊戲的過程中時不時的打敗他,孩子就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體驗失敗。既要同情孩子的失敗,也要在贏得遊戲時開心。

仔細觀察孩子的成功以及失敗的情緒,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明白“失敗”“挫折”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告訴孩子失敗不是壞事,和孩子講述自己失敗的經歷和感受,引導孩子總結經驗。那麼這樣安全的環境下鍛鍊孩子的逆商,孩子的抗挫心裡會一次又一次真實的體驗中加強。


2 幫孩子走出 “舒適圈” 擴大視野,提升應變能力

現代社會普遍的家庭都是好幾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在家裡孩子格外的受重視,一旦走出家門,到了集體環境中,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就會感到不舒服,應變能力比較弱。有意的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擴大孩子的 "交際圈" 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建立交際能力。


注意:

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包辦代替

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等方面如果家長全全參與,那麼孩子就會沒有主見,遇到事情就會手無足措,家長放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儘管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是提升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最好機會,當一個人精神上獨立時,便會很少再害怕什麼,因為他再各個方面都無需再依賴他人而生活。


寫到最後: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沒有一對父母能夠愛護孩子一輩子,讓孩子早日學會面對逆境,直面生活的暴風雨,他們才能更茁壯地成長。真正的強大不是贏得了,而是輸得起,正確面對失敗,他的人生,才不會輸在一次失敗上,而能絕地反擊,笑到最後。

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逆風飛翔的勇氣,是迎風逆襲的力量,這樣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才會更有底氣,才會更勇敢,更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