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李自成從闖王變回流寇,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徹底?

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恢弘大氣5000年曆史的國家,5000年曆史長河中發生的很多經典故事不勝枚舉,出現的各種名人和故事也相當之多。今天我們要來說說的,便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梟雄:闖王李自成的故事。成王敗寇!李自成從闖王變回流寇,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徹底?

成王敗寇!李自成從闖王變回流寇,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徹底?

在明末清初那個戰亂不斷的動盪年代,闖王李自成曾經一度風光無限、號稱擁兵數十萬之眾,跟隨在闖王李自成麾下的大軍也能征善戰,攻城略地打下了許多城池,最終打進了大明王朝的首都京城,迫使明朝最一代皇帝崇禎吊死在了後山歪樹上。一句“朕非亡國之君,但有亡國之臣”是崇禎留給這個世界的憤慨遺言,打下了京城差不多坐擁整個大明王朝江山的李自成按理說已經完成了大業,接下來只需要加冕登基統治好這片大好河山即可。但後來發生的事實卻又並非如此,李自成在打下了京城以後遭遇到南下清兵時的潰敗速度簡直驚人,一代梟雄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作鳥獸散的孤獨慘死下場,這又到底是何原因?

成王敗寇!李自成從闖王變回流寇,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徹底?

李自成在打江山時曾經喊出過一句口號,叫做“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憑藉著這麼一句口號,李自成在當時的大明黎明百姓中贏得了很多民心基礎,在很多時候也確實發生了當地百姓對李自成的到來夾道歡迎的場景。

成王敗寇!李自成從闖王變回流寇,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徹底?

但事實果真像口號裡所說的那樣“闖王來時不納糧”嗎?並非如此。我們都知道李自成率領的大軍被大明王朝稱之為“流寇”,其在外出征戰時是一支流動性極強而得不到可靠後勤供應保障的軍團。不論是古代的戰爭還是現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一直經久不變,李自成浮於表象虛偽口號下的真實做法,是每到一地攻佔一城之後就殺掉城裡的明朝官員,洗劫城裡的所有糧食,沒了糧食吃的黎民百姓怎麼辦呢?簡單,只需要加入李自成的大軍就好,闖王給你管飯。這種猶如蝗蟲席捲式的作戰方式,每到一處之後基本只留下一座狼煙地洞、地皮都被颳了三層的空城,帶來的結果則是李自成的軍團猶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糧食和後勤保障也從未斷過。

成王敗寇!李自成從闖王變回流寇,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徹底?

除了這些不得民心的實際做法以外,李自成手下大將們的人品也是大都好不到哪兒去。就拿李自成的心腹、大將劉宗敏來說,這位老兄在幫李自成打下京城以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治理城市、維持軍隊,而是滿城裡搶錢、搶女人,各種貴婦皇女都是劉宗敏的首要目標,生怕下手晚了被別人給搶先。有這麼一位“好將軍”做帶頭示範作用,其手下的士兵也自然好不到哪兒去,各種為非作歹行為在京城裡層出不窮。這樣一支軍隊能夠敗給作為當時世界上戰力最強軍隊的八旗清軍,說真的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