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我傾訴了他最近的煩惱,他家有一個4歲左右的兒子平常挺乖的,但是最近他開始從幼兒園把玩具帶回家,因此感到十分擔心,害怕自己的兒子偷東西偷上癮了。許多父母在一開始看到自己,

平常乖巧可愛的孩子,突然未經過別人允許就把東西偷回家了,相信許多父母都會感到十分驚訝。

其實小朋友喜歡把一些東西送回家,並不是十分罕見的行為,這也並不是意味著孩子的品格變壞,或者是孩子開始做出一些道德敗壞的行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對孩子加以管教,最重要的是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一味的去打罵孩子,更重要的是,也不要對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遇到這種情況,許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十分焦急:"孩子偷東西,到底要怎麼處理這種行為呢?"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金錢觀念還沒有完全的形成,他們做出順東西的行為,其實只是單純的想要這個物品,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偷竊行為意味著什麼。因此作為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引導是十分關鍵的。要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而且也要避免當孩子遇到同樣的誘惑的時候,也要讓孩子自己控制住,不要隨便偷別人的東西。

許多家長存在疑惑,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孩子避免這種行為呢?大部分的家長所採取的措施就是需要給孩子講道理,牛頓孩子的道德觀念,甚至有些偏激的父母會採取打罵的行為。許多家長把這種行為當做是簡單偷東西,但是其實在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需要家長好好的瞭解真相到底怎麼樣。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在小的時候都有過去偷東西的想法或者是行為,作為家長其實並不應該因為孩子第一次去犯這種錯誤就馬上覺得孩子變壞了,需要加強管教。有學者曾經做過統計,說孩子第一次有偷竊想法或行為的年齡,往往集中在5~8歲的年齡段。

作為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過於打罵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1、在孩子3-5歲的時候,內心不是故意偷拿東西

在現實生活中,只要父母仔細觀察,無論孩子,3歲或者是4歲左右的時候,都會有著偷竊的行為。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這種行為,在嚴格意義上並不能歸於為偷竊,因為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還沒有分清現實生活與自己內心想法的區別,在他們心中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是沒有差別的。當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佔為己有。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2、在孩子6-10歲的時候,逐漸理解偷竊是錯誤的

相比於3~5歲的孩子,這個時間段的孩子他們的心智會稍微成熟了一點,開始逐漸聽懂家長的教育,會逐漸的意識到偷竊是錯誤的行為是不可以採取的。通過來自家長的引導,他們也會逐漸的意識到物權意識。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偷竊的話,基本可以認定為是故意的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主動去進行偷竊背後的原因也十分複雜。有可能是他們渴望擁有這個物品,或者是被別的同伴帶壞了,只是單純的模仿。作為家長對孩子瞭解清楚背後的偷竊動機是十分關鍵的。

面對孩子偷竊的行為,不要一味的去打罵孩子,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

1、 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背後的心理動機

對於孩子首次偷竊的行為,作為家長需要先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動機,孩子是沒有偷和拿的概念,或者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才會去做這種行為的。

家長需要了解清楚才可以從根本的方面去解決問題。

曾有專家指出:孩子的問題行為,常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偷,也是如此。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種錯誤的行為,其實都藏著孩子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背後的心理動機是十分重要的。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孩子的問題行為,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當父母看到後,不僅孩子的問題行為可能改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也會加深。孩子偷竊的行為,其中背後的原因,或許有些孩子想要得到這個物品,可能有的孩子是因為渴望。總而言之,作為家長必須清楚的瞭解背後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針對這個原因給孩子進行引導,這樣家長才有可能去避免孩子再次發生這種行為。

2.少對孩子斥責,利用共情去讓孩子敞開心扉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偷竊的行為都會十分的焦急和緊張,彷彿只要沒有趕緊加以改正,孩子的品格就會變壞了。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幾乎每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行為,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亂貼"小偷"的標籤。

許多家長這時候會問,當孩子偷竊之後,他們習慣性的會對家長進行隱瞞,如果家長想要孩子承認自己做出了偷竊的行為,其實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孩子他們會掂量,假如自己說了真話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也許會受到來自家長的打罵。

家長越嚴厲,孩子就越容易說謊。而輕鬆的談話氛圍,才會更容易讓孩子敞開心扉。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家長不妨換一種談話方式,就跟平常與夥伴之間進行聊天一樣,淡定的與孩子聊一聊其中的過程,利用共情去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這種行為,對孩子表達出"我願意傾聽你這個想法。","我理解你的。"真誠態度。這樣孩子就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從而更加讓孩子毫無心理負擔的對家長敞開心扉。

3.從小做好強調物權意識,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許多家長存在這種錯誤的意思就是認為孩子年紀還小,不要讓孩子過早的去接觸金錢。對於孩子主動提出錢這個概念的時候,許多家長採取的方法大多是避而不談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孩子需要有著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知道錢是通過正確的勞動渠道獲得的,明白錢這個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與此同時作為家長也要從小做好強調自己、別人的物權意識,分清楚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要拿,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首先也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從小要教育好,要孩子只做正確的事情,違反道德法則的東西我們一概不做。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動機,別一味打罵

這樣孩子從小就在心裡劃分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慢慢的形成好習慣,從而順手牽羊的小動作,就會慢慢消失了。雖然說偷竊是一件聽起來十分嚴重的事情,可是隻要我們加以管教和引導,孩子漸漸就會意識到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了。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