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丨“老胃病”沒必要新注意,堅持堅持就好了?當心變成胃癌

多年“老胃病”時不時發作,每次胃痛老張都按自己的“獨家秘方”去藥店買藥來吃,沒正經去看過醫生。兩年前老張有一次胃疼得特別厲害才去看醫生,醫生建議老張做個胃鏡檢查。但老張說做胃鏡比生孩子還難受,拒絕胃鏡檢查。

直到去年胃痛症狀加重,原來吃的藥都不管用後,不得已去做檢查,結果胃鏡檢查發現胃癌,進一步做CT檢查發現全身已有多處轉移,基本失去治療價值。因確診太晚,沒過多久,老張便離開了人世。

其實當年老張胃痛時去做胃鏡檢查也許還只是早期癌,但他張一直覺得自己是“老胃病”,沒太在意,最終耽擱了病情。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老胃病”患者也就因為這樣的原因錯過及時診治。

闢謠丨“老胃病”沒必要新注意,堅持堅持就好了?當心變成胃癌

胃癌為何如此“兇險”?

胃癌高居腫瘤死因前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發現得太晚。絕大多數人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胃部症狀,等到症狀明顯時已經是中晚期。

原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主持人方靜便是因為胃癌去世,年僅40多歲。

早期胃癌患者沒有明顯胃癌症狀,僅部分病人有輕度消化不良等症狀,包括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疼痛、噁心、打嗝等。

然而這些症狀並非胃癌所特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也有類似情況,因此許多 “老胃病”患者對這些症狀的警惕性比較低。

闢謠丨“老胃病”沒必要新注意,堅持堅持就好了?當心變成胃癌

如何才能遠離胃癌

胃癌看似如此兇險,無從防範,其實並不然,胃癌的發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通常由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致病因素、以及自身易患因素等共同導致。那麼我們該如何防範胃癌呢?

1、生活習慣調整

少吃醃製高鹽熏製等不新鮮食物,多吃新鮮果蔬;

治療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I類致癌因素;

戒菸酒,長期吸菸酗酒會增加胃癌發病風險,尤其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2、檢查排除

早期胃癌不僅症狀隱匿,而且在抽血、超聲、CT等一般的健康體檢中檢查的項目基本難以發現。

因為胃癌的早期常常僅有胃黏膜上細微的改變,目前的CT、彩超等技術無法捕捉到如此細小的變化。

確定胃部疾病良惡性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胃鏡,胃鏡也是確診胃癌的“金標準”。

通過胃鏡檢查,醫生可以直觀地觀察胃內的真實情況。

需要做病理確診的,還可以通過胃鏡取活體組織進一步檢測。胃鏡結合肉眼觀察與病理學分析可以對早期胃癌、癌前病變做出準確判斷。

這就是為什麼醫生會根據病史,建議上了年齡又沒做過胃鏡的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目的就是排除或早期發現胃癌。

3、出現以下信號時要警惕

信號一“老胃病”出現的疼痛性質規律、改變

信號二:無胃病史突然出現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

信號三:出血、不明原因的貧血

信號四:無法解釋的體重短時間內下降

如有上述疑似症狀者,建議做胃鏡檢查進行相關排查,給自己的健康加上一把“安全鎖”。

近幾年,胃鏡的發展越來越細,條件允許者可以在麻醉下接受無痛苦的狀態的胃鏡檢查,人們大可不必“談鏡色變”。

闢謠丨“老胃病”沒必要新注意,堅持堅持就好了?當心變成胃癌

定期檢查有利於早發現

胃癌能否早期發現,防範意識很重要。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新發胃癌在中國,相比韓國和日本我國的早期胃癌的比率非常低,大部分病人發現時已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而韓國日本也屬於胃癌高發國,但他們的早期發現率非常高,使得治癒率也大大提高。因此我們建議胃癌高危人群(年齡40-50以上、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長期高鹽飲食等)至少做一次做胃鏡檢查,做到心中有數。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明顯異常,3-5年後再檢查即可,如有癌前病變等發現則應按醫生建議進行相應治療並複查

由於很多沒有胃病基礎的人因害怕做胃鏡檢查,胃部不適就隨便吃點胃藥,致使早期胃癌拖成晚期,錯失了早期治療的機會非常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