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方法,會把孩子"越管越壞",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菲菲今年在幼兒園上大班,到了下午的零食時間,都會由老師拿小推車給小朋友們發放蘋果。

輪到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他們都會按照車上的零食順序拿走蘋果,但是輪到菲菲取的時候就會挑一個最大的拿走。

回到家裡的時候,菲菲特別沉溺於看小豬佩奇的動畫片,連吃飯的時候都會拿著手機看動畫片,任憑爸爸媽媽怎麼勸都無濟於事。

菲菲的這些舉動從側面反映了其父母對於寶寶教養方式出現的一些問題。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個教育基地,父母的教養方式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影響深遠,家庭中要加強對幼兒的養成教育。

家長要逐步形成科學的教育方式,優化家長的教養方式,重在提高家長素質以促進幼兒良好養成,走出各種家庭教育的誤區,還給孩子一份健康。然而多年的教育實踐卻告訴我們:

有些方法,會把孩子

家庭教育中確確實實存在著種種誤區

1.愛得過滿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4+2+1"模式,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都視孩子為心肝寶貝,對孩子百依百順。雖然年輕的父母掌握了基本的科學教養方式,但是面對隔代親,年輕父母顯得心有力而力不足。

孩子在幼兒園遊戲中不小心擦傷了,經老師的解釋後媽媽便帶孩子回家了。可到了第二天,爺爺、奶奶又前來質問:"臉怎麼會破呢?是不是幼兒園小朋友弄傷的呀?"甚至還當著孩子的面說:"小朋友以後打你,你就打他們!"

來自於祖父母的無條件溺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不利於孩子走進集體以及健康成長。

2.沒有教會孩子怎麼去愛別人

現在的孩子集幾代人的寵愛於一身,之所以會挑最大的蘋果必然是因為家中最好的東西一定都是他的。

在孩子的意識裡就沒有"分享""謙讓""合作"這些詞語,有的只是得到和享受,孩子們在大人的呵護中變得自私、任性、霸道。在溺愛中孩子們已經漸漸失去了愛身邊的人的能力。因此,我們會發現如今的孩子智商越來越高,情商卻越來越低。


有些方法,會把孩子

3.期望過高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凝聚了幾代人的希望於一身。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高期待。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願望和理想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揹負了太多本不屬於自己的壓力。

在這種高期待的要求下,父母往往會給孩子定一些不切實際的成長目標,這些目標再督促孩子快速成長的同時,也給予了孩子隱形的巨大壓力。對於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高期待會使他們壓力倍增,不利於心靈的健康發育。

4.陪伴過少

由於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工作繁忙、應酬多,為了安慰孩子,只好給他們買更多的玩具,把孩子丟給老人。但是,物質的滿足並不能夠代替精神的陪伴,有研究調查顯示,留守兒童長大後的犯罪率高於有父母陪伴的孩子。

而且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會給孩子很多正面的影響,比如母親的細膩溫情、父親的勇敢堅毅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絕佳學習對象。在雙親積極陪伴下的幼兒的心智發育會普遍偏高。

但是,現實情況中,父親的角色常常"消失","喪偶式育兒"逐漸成為一種大勢。父親常常由於承擔家庭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工作時間長、外出交往機會多,所以造成在家庭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孩子們收到父親角色的影響較少。缺乏父親的陪伴和影響並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全面發展。

有些方法,會把孩子

那麼,面對教養孩子的這幾種誤區,家長朋友們可以做些什麼來糾正呢?

1.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開放的時間不同。"把孩子培養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家長也要尊重幼兒的獨立性,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

例當孩子想去獨立探索一些未知事物的時候,家長要特別注意給予孩子這樣的機會,因為孩子不是父母的專屬物品,父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指使孩子做事情,這樣就完全忽視了幼兒的獨立性,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經過獨立思考後產生獨特的想法。

父母應該在孩子自由發展的原則下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培養自信心。比如說有的孩子要自己澆花,家長擔心孩子會將水灑一地,而阻撓孩子進行此類活動,讓孩子失去了獨立做事的機會。

當孩子回答"不"的時候,要清楚瞭解孩子獨特的想法以及否認的原因,

不能將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附庸,強加給孩子自己的思想。

有些方法,會把孩子

2.建立和諧家庭氛圍

和睦的家庭氛圍的構建,對於幼兒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輕鬆愉快的、民主平等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的構建,是每個父母應該去做的事情,只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才會感到家人之間的愛、和諧與溫馨,才能夠流暢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才能自主地選擇喜歡的活動,這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有些方法,會把孩子

3.積極陪伴孩子

雖然現代生活方式給年輕的父母們帶來了壓力,但是對孩子的關注應是責無旁貸的,還是要留有時間陪伴孩子,只有陪伴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讓幼兒覺得家才是最溫馨的港灣,除此之外,家長還要經常帶孩子出去玩,要鼓勵他們與同伴之間的愉快交往,在快樂的環境中使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得到有效培養。

有一句公益廣告說得好:"愛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所有家長深刻反思、認真對待

父母的陪伴有利於孩子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養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的陪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幫助他熟悉外界的環境和事物。

有些方法,會把孩子

4.樹立科學育兒觀

科學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建立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的,特別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在溝通中建立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從而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

家長朋友們要明確瞭解每個孩子都是有著自己思想的個體,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對其進行賞識教育,採取激勵措施對孩子進行教育,正如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顏元所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即便是批評也要講究藝術,不能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打罵,這樣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恐懼父母,還會使孩子潛移默化地養成粗暴、兇狠、好鬥、蠻不講理的性情。

要正確使用批評策略,拒絕挖苦體罰等錯誤的懲罰方式,可以採用口頭批評(不是辱罵)、暫停活動等方法。這樣會使孩子自覺遵守規則,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好了,今天關於教養孩子出現的幾個誤區以及和改進方法就分享到這裡,各位爸爸媽媽有更好的建議一定要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