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善言語,這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這樣來化解

小丫媽媽給我發私信訴說她的育兒困惑,小丫今年六歲,她平時話比較少,她在幼兒園裡基本很少主動和小朋友玩,要麼是自己坐在座位上畫畫,要麼是老師同學極力邀請,她才會和小朋友一起玩。小丫媽媽每次帶孩子外出遇到朋友時,小丫從不主動給他人打招呼,總是害羞地躲在媽媽身後,不是一句話也不敢說,就是說話很小聲,朋友都以為小丫沒禮貌,弄得小丫媽媽很尷尬。

孩子膽小、不善言語,這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這樣來化解

通過與小丫媽媽的溝通,得知小丫媽媽工作很忙,小丫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一直由因生病無法正常進行語言表達的奶奶照顧,小丫說話比同齡孩子晚,社交能力非常差,小丫媽媽眼看著孩子面臨著上小學,她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她能適應新環境嗎?能找到好朋友嗎?

小丫的情況,是典型的社交退縮,很多孩子都出現過這種情況,社交退縮,也叫社交焦慮,這是一種社交障礙,表現在許多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中,羞怯、膽小,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人際交往效果極差,將來會嚴重影響到人際關係與事業發展。在當今社會,社交能力作為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能力,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自然就會提升,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孩子的社交能力與年齡並不一定成正比關係。當父母發現孩子有社交退縮現象,需要及時介入並引導,幫助孩子培養社交能力。父母如果希望孩子遠離“社交退縮”,就需要做好對孩子的引導與幫助。

孩子膽小、不善言語,這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這樣來化解

一、孩子有“社交退縮”傾向的表現

1、被動

孩子總是害怕與人交往,在社交活動中比較被動,從不主動與小夥伴交往,不會主動發起邀請別人與自己共同完成某事,有時別人主動邀請,他才可能參與夥伴們的活動,或者孩子寧願選擇自己玩,不願進入到陌生環境。

2、害羞

孩子面對熟悉的人,尚且能正常交往,可一旦處於社交環境中,就表現出極度害羞,伴有臉紅、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情況,他們會盡量避開與陌生人打交道,經常會採取“逃”或“躲”的方式避開社交場合。

3、緊張

孩子平時說話很正常,可是面對社交環境,有些孩子一張口就會出現結巴的現象,這種現象很常見,這是由於孩子

過度緊張導致的,他們對自己不自信,害怕出錯,被別人嘲笑,結果是越緊張,越容易出錯,孩子就越想逃避社交。

孩子膽小、不善言語,這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這樣來化解

以上就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家長們對照一下,你家孩子是否存在這些特徵呢?除去遺傳和體質原因,造成社交退縮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後天習得的,家長的這些做法會導致孩子出現社交障礙。

二、孩子“社交退縮”的原因跟家長息息相關

1、家庭環境的影響

原本穩定的家庭結構,由於父母關係不和睦、父母離異、家庭暴力、婆媳關係緊張等原因,使孩子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家庭狀態中,人際關係不和諧,父母常常對孩子冷漠忽視,缺乏與孩子的正常溝通,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很容易封閉自己,不願意與其他人交往。

2、父母過分保護或放縱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或任其發展,經常對孩子過度保護或放縱,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程度過高,難以獨立面對外界複雜的人際關係,遇到挫折,就會止步不前,原地等待父母的救助。父母採取的錯誤做法,使孩子發展成社交退縮,比如告訴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說話,這就會讓孩子懼怕陌生人,不敢跟別人說話。

孩子膽小、不善言語,這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這樣來化解

3、受父母的影響

父母自身患有社交恐懼症,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比較少,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極少帶孩子接觸外界事物,孩子長期受父母的影響,就會失去社交能力的學習機會,社交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

社交退縮會給孩子帶來諸多不良影響,比如很難結交到朋友,很難與別人有效溝通,容易造成別人的誤解,極易形成孤僻自卑的個性等等。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適應社會,獨立生存,那麼父母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遠離“社交退縮”呢?

三、家長這樣做,可化解“社交退縮”

1、和睦的家庭環境

社交退縮,與孩子的心理問題相關,和睦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孩子,一家人相親相愛,其樂融融。沐浴在家人關愛中長大的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自信、勇敢、不怕失敗、勇於拼搏。家長們,不要讓你們兩口子的吵架聲充斥在你們的家庭,給家裡增添全家人做遊戲的笑聲,談天說地的辯論聲,朗朗的讀書聲,悠揚的琴聲,給孩子增加點有益的營養,為孩子的心理成長助力。

孩子膽小、不善言語,這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這樣來化解

2、提供社交機會

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父母的親身示範,所以父母首先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見到朋友主動禮貌問好,其次父母要善於給孩子創造社交機會,比如孩子過生日時,父母可以讓孩子主動邀請班裡的同學到家裡玩;天氣晴朗時,帶孩子外出到公園遊玩,鼓勵孩子邀請不認識的小朋友做遊戲;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籃球場,讓孩子找人一起打球;父母還可以給年齡稍長的孩子報名夏令營,讓孩子獨立參加活動。社交環境不需要很正式,只要用心觀察,處處都是社交機會,家長們,擦亮你們的眼睛,去努力尋找吧!

3、多鼓勵,多放手

心理學家發現,兒童的社交恐懼與成長經歷有關,如果父母對孩子要求太高,孩子不管怎麼做,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總會得到負面評價,孩子的心理就會很受挫。父母對孩子保護過度,也會導致孩子因缺乏社交鍛鍊而形成社交退縮。基於以上兩點,父母需要做的是,

給孩子多一些正面的肯定與鼓勵,少打擊批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從父母的話語中感受到積極樂觀的力量。父母也要學會放棄一手包辦,在該放手時主動放手,讓孩子見識雨雪風霜,學著面對困難與挫折,學著與不同的人交往,學著處理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

孩子膽小、不善言語,這是孩子“社交退縮”的表現,這樣來化解

大多數孩子的社交恐懼,都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就提前做好準備,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要讓你們的疏忽造成永遠的愧疚。家長們,如何幫助孩子避免“社交退縮”,你學會了嗎?你們的孩子有社交退縮現象嗎?

你是怎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的?請把你的經驗和想法分享在下方評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