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

對現代餐企同樣適用,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

這次疫情,對每一個餐企都是一次重創,也是一次歷練,我們應該從中學到什麼教訓?看到哪些趨勢?

來看看海底撈、巴奴、西貝、老鄉雞等頭部品牌,和餐飲供應鏈企業,以及資本方的思考。(溫馨提示:本篇涉及品牌眾多,乾貨很多,建議先收藏再細看)

頭部餐飲品牌反思

1、海底撈:迅速切入“到家產品”,攔截更多消費場景

3月12日,停業40多天的海底撈,終於開門迎客了,15個城市,首批85家門店恢復營業。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疫情至今,海底撈的高層幾乎沒有對外發聲,除了張大哥在官方公號上現身教大家做了一碗番茄雞蛋麵。但海底撈卻用實際行動,表明了這個龐大餐飲帝國對疫情的反思。

據觀察,至少體現在2個方面:

第一時間(2月15日)上線了“海底撈生鮮直配”,銷售到家食材;

2月29日,開賣到家“方便菜餚”。

從上述動作中,不難看出,海底撈意欲攻佔家庭消費場景,儘管其火鍋外送已經相當成熟,但疫情催生了“宅經濟”,消費者需要更多高效、便捷的到家產品,比如新鮮的食材、簡單加工就可以吃的半成品。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海底撈24小時到家的“方便菜餚”

海底撈認為,家庭場景的餐飲解決方案,未來有很大機會和價值,而到家產品業務的本質有三:產品夠硬,服務要好,有品牌感,這些海底撈都有實力滿足,所以在疫情這個機會點,它迅速切入。

海底撈其實也在試水小店,北京就有一家200平的,也是為了下沉市場,離消費者更近,和大店形成互補,快速響應消費者對到家產品的訴求。

海底撈千平米大店承接的是大聚會;600-800平的主力店鋪承接同事、家庭聚餐;小店就是要覆蓋那些回到家的人群,讓他們方便、快捷吃到海底撈,方便食品,或者把新鮮的食材帶回家。

“海底撈的目的,就是一層層攔截消費者的不同場景。”羽生品牌策劃邊江說。

2、巴奴(杜中兵):“疫情考評的是企業積累,無形資產儲備更重要”

這次疫情是一次對現代餐飲業的考評。考評的內容不是擁抱了什麼,而是考評企業過去的積累。

杜中兵說,這種積累,首先就是有形資產的儲備,企業財務賬上的資金和自己的存款。

誰家的錢也不會有那麼多,特別對於小店,甚至可能是拿著今天賺的錢去買明天的菜。雖然有形資產能撐的時間屈指可數,但也不必完全絕望,還有一種企業得以生存的動力,那就是無形資產的儲備。

這指的是品牌之前積累的價值,說到底,核心還在於產品。消費者真心認可產品,那麼肯定會有需求,企業這時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難,盡力滿足特殊階段消費者的需求。

這也是增加品牌和消費者之間黏性,達到雙贏的一種手段。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杜中兵說,現在做的是外送,不是外賣,疫情結束後就停掉。

無形資產還包括企業文化以及團隊建設,經歷這次疫情,也是與團隊共同成長和彼此考驗的過程。

咬牙堅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回過頭再看,這次的災難也就是前進路上的一個坎兒。對今年的業績,我比較樂觀,也許還能打平呢!

這次災難就是人生中的一場博弈,在這個世界上能贏的人,基本上都是儘可能多“利他”的人。

多做“利他”的事,有形無形中會積累很多價值,而一旦遭遇危難,就是這些價值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這次疫情,其實也是行業內的新陳代謝。

整個過程中,暴露出來各個企業在管理和經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這是讓老闆們審視自身、看到機會的過程。多加思考和總結,企業才可能在疫情過後得到優化。

3、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有些事不能說得那麼絕,重新評估上市”

這次危機給我最大的教訓是什麼?

我一直認為我們是現金流企業,我們不需要那麼多資本,但是當生意突然停下來後才發現,我們連三個月都撐不了。而且貸上款都撐不了三個月,讓我知道其實我們的造血能力、抗風險能力沒那麼強。

隨後等正常營業後,還是要接觸一些資本,因為資本也是一種社會資源,也是重要的力量,我原來有點沒看明白,總覺得我們現金流行業,你給我那麼多錢,我也不一定能用上,但是現在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我會重新評估西貝上市,這次疫情對我教育深刻,有些事不能說得那麼絕。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4、喜家德創始人高德福:“留住優秀人才比什麼都關鍵”

現在應該儘量把員工都留住,別讓他們到行業外去。因為如果因此造成行業的人才大量流失,這個行業將面臨真正的危機。哪怕員工現在急需錢,最好是企業可以想辦法幫員工解決經濟問題。

因為優秀的人,大都認真仔細,可以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承諾書是工具,留住員工的心是關鍵。

5、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不恐懼、不慌亂、不出昏招”

面對危機,首先要做到三不:不恐懼、不慌亂、不出昏招。

自助者自強,自強者自立。面對疫情,99%的精力要放在內部自救方面。有加工配送的企業,加工配送中心的安全將上升到最重要的位置,試試最嚴格的消毒隔離管控。

面對危機,就是要保安全、穩經營、找機會。應積極開展組織變革、系統梳理、流程的再造、包括在線培訓。疫情封閉多天,當成一箇中長期的拓展培訓。

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活著就是好貓。

6、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血液(現金流)沒了,心臟、肝肺再好也得死”

很多人平時不重視,我們自己分析,這次疫情中最難受的是那些過度發展、甚至舉債發展的公司。

在企業困難的時候現金為王,這句話一點沒錯。所有活下來的企業都會得到這個教訓。就相當於一個人的血液,平時流一點血你會覺得無所謂,但如果全部放光,心臟、肝肺再好,還是得死。

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審慎應該比樂觀更重要,該減薪要減薪,不能逞能。“就算是個蒼蠅腿,我也不嫌”。我覺得要悲觀一點,如果日後好了,多補償一點,但現在你得活著。

7、樂凱撒創始人陳寧:“好鋪位、低租金、好人才將被釋放”

疫情後會有更多資源釋放出來,好鋪位、低租金、好人才!

行業的洗牌會在短期減少市場供應,這對我們是短期利多。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報復性反彈,甚至我更喜歡冬天,我怕夏天的市場過熱。冬天的行業大洗牌會給我們更好的點位、更低的租金、更長的租期、更強的採購議價能力、更有競爭力的人才。

只要我們把“顧客第一”當成信仰,心無旁騖,資源聚焦,壓強投入,飽和攻擊。最終,我們會成為時間的寵兒,成就偉大品牌。

8、大渝火鍋(董事長杜松林):“火鍋生鮮超市,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趨勢”

首先,這次疫情非常考驗企業的資金儲備和運營能力,財務狀況直接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這讓我們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平常把兩三個月的風險儲備金留夠。

第二點,危機既有危險也意味著機會,疫期火鍋消費需求並沒有減弱的,沒有堂食,但家庭火鍋就多了,我們推出家庭火鍋之後,賣得特別好,銷售額和平時堂食幾乎持平。

這次疫情,歷練了我們的外賣系統,也算因禍得福,讓我們看到了火鍋的前景。

第三點,火鍋生鮮顯現出前所未有的趨勢,我們公司就準備做火鍋超市,正在籌備,一個月就開出來,面向全國大力鋪開。生鮮超市,對現有火鍋市場是個彌補。

從這個角度,這次疫情反而是幫助我們,看到了一條通往未來的路。

9、左庭右院(創始人鄭堅):“危機都是機會,根據需求變化去調整”

這次疫情,讓我們發現和優秀企業之間的差異,包括他們對事情整體的一個預判能力,後期的一個跟蹤能力,其實都是我們的不足,這個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

我們也跟銀行建立起信貸關係,平時是沒有的,疫期是個很好切入的機會。

也倒逼我們思考,現有模式的調整及優化。疫情是帶著機會的,但是我們怎麼去操作,怎麼去調整?

餐飲向上的大方面沒有改變,增長的趨勢也沒有改變,其實需要一個恢復期,也需要商戶根據市場變化,根據顧客需求變化去做調整,它不是自然而然恢復的。

也就是說,順應趨勢很關鍵,趨勢就是顧客的需求,比如接下來,食材、就餐環境的安全、健康、分餐制、公筷等這幾方面是需要著重調整的。

我一直是比較樂觀,疫情反過來是快速倒逼組織變革的機會,因為平時沉迷於日常工作中,沒有精力去推進。所以,當下都沒問題,未來都會獲取很大的機會。

10、八合裡(創始人林海平):90%的產品搬到線上,發展“多渠道銷售”

疫情期,因為“日虧300萬元,賣房發工資……”八合裡海記火了。

後來,開始在美團上做外賣,並逐步擴大範圍,除了炒牛河,還推出了牛肉火鍋套餐外賣,以及一些米飯套餐。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外賣營業額,比原來翻一番。在林海平看來,在這個特殊時期,開通外賣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收入、盤活店鋪。

“我想用這個來測試下團隊運營和危機處理的能力,等疫情過後,我們的營業能無縫對接。不然完全歇業一段時間,重新啟動會更麻煩。”

經此一役,林海平對未來餐飲業的形勢、企業風險的管控、團隊的運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

他發現,外賣也是一種很好的消費方式,是一個新的機遇。 疫情期間打通了外賣這條銷售渠道,目前已經初顯成效,接下來會更大力推廣。

疫情過後,八合裡預計要將90%的產品搬到線上。此外還將對外賣的整套打包、外賣包裝VI做設計。

雖然剛恢復的堂食生意並不好,但他對前景卻很樂觀,“看得到光的”。他給八合裡定下接下來要走的路:多渠道銷售,堂食、外賣、電商都要做。

11、香天下(創始人朱全):“重視社群營銷、精準營銷、私域流量”

經過這次疫情,教育我們企業,一定要留存利潤以抗風險,最好設立企業風險基金。

疫期我們做一個小時直播,就賣出了10萬多盒小火鍋,直播的威力很大,我們準備開啟全員直播。未來,數字化是必然趨勢,建議大家重視社群營銷、精準營銷、私域流量、會員制管理。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香天下門店

此次“抗疫”,也充分展現了團結的力量,平時為人付出,艱難時刻合作商紛紛支持,非常感動。企業內部也一樣,不要一個人扛,團隊的力量大。疫情時更顯人才的責任心和能力。

平時注重企業文化建設,這是企業的核心,是無形的資產。(相關閱讀:香天下創始人朱全:3個舉措,讓重創的火鍋店活過來!)

火鍋業將在5月份迎來報復性消費,但相比往年同期的銷量,可能還是會差點,因為消費者缺錢了,所以,性價比高(人均40-80元)的火鍋會成為主流。還有簡單加熱就能吃的半成品也會大流行。

12、蜀大俠(創始人江俠):“把更多精力放在直播平臺”

疫期券包的售賣,讓我們關注到了私域流量線上成交的重要性,幫助蜀大俠迅速調整營銷戰略。

微信公眾號的秒殺券包活動,帶給我最大的思考就是,蜀大俠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直播平臺。可以售賣卡券,也可以是底料、蘸料、方便火鍋等,甚至是半成品的外賣。

從以前的圖文傳播方式,變成直播傳播,組建直播團隊,降低轉化成本。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而且這次疫情後,你會發現,顧客對半成品的需求增加了,對食品能夠無接觸到家的觀念也認同了,還有對預包裝、無菌處理的產品有了改觀。

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這次疫情消費者的心態來做調整。

13、大龍燚(創始人柳鷙):“不要等疫情來了再反思,平時就要不斷思考”

往年二月份是方便食品的淡季,因為春節期間大家不會去吃這些東西。而今年,大龍燚在方便食品上做到了1300多萬的銷售額,比往年銷量翻了五六倍。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這樣的成績,一方面得益於大龍燚的超前思維,在方便食品的佈局上比海底撈要早很多。其次,便是大龍燚把事情做到了更精細化,拓展全產業鏈產品。

在疫情前,大龍燚對於產品的佈局已經達到了80%的程度,正是這次疫情,對產品的出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14、井格(創始人王一達):“重點關注新零售,提升組織能力是核心”

正好利用此次疫情,大家都休息的時間,考慮新的商業模式、品牌迭代和規劃、產品研發。

特別是新零售,是未來餐飲企業著重要去關注的。

疫情後,我們整體菜單不會調價,但會做促銷活動,會隨著疫情結束迅速做出反應,活動力度相對較大,期望第一時間抓住顧客。

我把餐飲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是靠人工技術的正常餐飲企業,另一類是靠組織能力的連鎖企業。

連鎖企業始於勞動高度密集型企業,人才成長系統搭建和完善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近兩年,我們在這方面投入了重大精力。

餐飲供應鏈端的反思

1、中冷合創供應鏈創始人孫繼勇:“效率,成火鍋供應鏈核心競爭力”

這次疫情培養了一個習慣,大家在線上購買、社群購買、原來只是年輕人這麼做,現在四五十歲的都這麼做。

而這個習慣背後是效率,去中間化。把人工房租等大山去掉以後,從源頭直接到消費者,則新的交易者有了更大的成本優勢給了C端,在一個長時間的習慣養成下,會選擇更加高效、快捷、便捷的購物方式,比如火鍋到家。

海底撈、西貝、巴奴等16個頭部餐飲品牌的疫後反思……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火鍋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效率。

供應鏈企業開始為火鍋店提供一站式解決的方案,這對於火鍋店來講,是第一大效率。

第二,供應鏈企業不僅輸出產品,還輸出服務,對於80%的中小餐廳來講,也是非常需要的。

第三是,去中間化所帶來的成本優勢。

舉個例子,一家火鍋店如果要生存,它需要從當地拿貨,如果它在縣城,那麼它需要到市裡拿貨,市級就需要到省會級拿貨,這其中會有好幾個獲利者,都會增加成本,去中間化將帶來成本優勢。

再舉一個例子,一家火鍋店買若干個產品需要找若干個供應商,但現在,他們可以通過供應鏈企業一站式購買,效率得到空間提高,服務質量也將有很大提升,有些供應鏈企業開始提供金融租賃服務,提供資金。

總的來說,就是效率、服務、成本優勢、系統助力這4個維度就是火鍋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2、奧琦瑋創始人孔令博:“數字化,成火鍋運營基礎設施”


對於火鍋來說,一是經營形態會進一步多元化;二是在至少3~5年的時間內,火鍋依然是獨領風騷式的業態,不論是發展速度、毛利水平、受消費者的歡迎程度,還是後端產業鏈的推動,都會持續領先。

其他業態的門店數量會迎頭趕上,但是創造利潤的能力一定會遠遠落後於火鍋。

三是,會衍生出很多食品性、流通性的第三方服務公司,他們的增長也會越來越大。

火鍋未來的經營會變成:前端基於個性化體驗,後端是智能化設備,在後端是供應化集群,讓供應鏈供應和終端門店的加工過程,進一步聯網化、數字化,通過實時數據監測風險,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衛生和整潔的保障程度,提升運營效率。

對數字的需求也會更強烈,數字化不再是效率工具,而是成為連鎖企業的設備設施。

諸如百勝、麥當勞、星巴克這些公司,在數字化管理底層建設上投入了很多,如麥當勞在2019年花3億美金,收購了一個做“千人千面”(Dynamic Yield)的人工智能公司。

目前國內相對有瓶頸的原因在於企業體量相對較小,認為有些風險靠人為可控。

數字化時代,餐飲行業一定會變成“1+N”的模式,即一個實體店面+N個線上渠道,實體店面打造體驗,為客戶提供心理感知,線上的虛擬店面提供持續的服務和營銷。這樣,業績可能還會有突破。

資本方思考

“現在是投資餐飲的好機會”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 宋向前

我們認為現在是投資餐飲的好機會,我們是長期主義者。理念是價值投資。可以忽略短期價值波動。

巴菲特有個理論,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其合作伙伴查理芒格也說過,凡事都要倒過來想。

對我們加華資本而言,市場狂熱的時候,是賣出投資標的的好機會,市場蕭條的時候,是進入產業的最好時機。

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肯定很大,大概率中國GDP會下降2—3個點,我個人認為,保不保得住4是個問題,但是不會改變,長期經濟增長向好的趨勢,我們仍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消費。

大多數餐飲業之前不考慮資本化,認為是個很麻煩的事,在系統性的風險面前,平常最不容易出問題的,往往是最可能爆發危機,其實脆弱性很大。

我們需要強化反脆弱的能力,停下來看看來的路 ,為什麼別人能活,我活不下來,我們免疫力為什麼如此之弱,這是疫情給我們最大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