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保險真的保險嗎?有的人說保險是騙局,這是為什麼呢?

社保小達人


保險只是一個工具,買錯了用錯了,就不保險。買對了險種、條款、保額,保險就是“保險的”。送你買保險避免上當受騙的6個建議

一、保險不是“萬金油”,一種保險保一種風險。

保險的種類是非常多的:醫療險是用了才報銷的保險,意外險是殘了死了才賠的保險,重疾險是收入補償型保險,定期壽險是保障期內死亡才賠的保險,終身壽險是一定要賠的保險,投連險是有投資功能的保險。這些保險又分為保障型的和理財型的兩大類。

這些還只是保險大類,例如醫療保險還可以往下細分,和具體的風險連結起。比如普通醫療保險、百萬醫療保險、高端醫療保險等等。

從以上的保險分類來看,這和其他金融產品是類似的。比如基金有貨幣市場基金、債劵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類型,債劵可以分為國債、地方政府債、企業債等類型。

保險的分類告訴我們,買什麼保險才有可能得到什麼保障,不可能出現買意外險得到重疾險的理賠,買醫療險得意外險的理賠,買定期壽險得終身壽險的理賠等情況。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要對保險有過高的期待,不能把保險當“萬金油”用,不能拿保險和投資比較收益率。同時,買保險要買對才“保險”。

二、保險是法律合同,真實合規是理賠的前提。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買保險實際上是買保險合同,只要雙方履行各自的責任和義務,最後理賠還是不理賠,是以保險條款為準則。當發生的風險與保險條款相吻合時,保險公司就要履行理賠責任,受益人就有會享受保險權益。

前不久,2019年1月到6月的全國保險理賠數據出爐了,數據顯示有3類不理賠的類型:1)不是保險責任、2)投保時健康狀況不符合要求、3)保險業務員不專業。

具體表現為:沒有如實告知、保單資料填寫錯誤、既往史遺傳病等。當出現這些現象時,就會與保險合同的條款有不符合的情況,這種情況會有不理賠的結果發生。這時對於投保人而言就是“不保險的”,其實真實原因是人為的、不真實的,不是保險本身的問題。

因此要讓保險“真的保險”,必須按照合同辦事,不虛假不填錯,要符合合同條款。

三、保險中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公司、業務員和客戶都想利益最大化。

保險行業有的理賠金額是巨大的,特別是對一般家庭而言。比如幾百塊錢保費的上百萬保額,比如意外險和定期壽險上百萬的保額,比如重疾險的幾十萬的保額等等。

這些鉅額理賠對普通家庭而言無異於久旱遇甘霖,對他們是有極大的吸引力的,可以讓業務員或保險客戶挺而走險,因此保險行業中,發現不少的騙保事件。

既有保險公司騙取客戶的保費,也有投保客戶騙保險公司的保額。對受害人而言,保險真的不是很“保險”,因此有人就說“保險是騙局”

四、避免受騙上當的建議。

為了讓保險起到“很保險”的作用,讓保險幫助不幸的家庭渡過難關。我們在買保險時應該注意以下6個要點,防止買了保險卻得不到理賠。

1)選擇正確的保險公司:資信力高,償付力強,服務能力好,投拆解決能力強的公司。

2)選擇正確的保險產品:保障內容完善、理賠條件不苛刻、產品性價比好。

3)如實告知健康狀況,不隱瞞不撒謊。

4)正確履行保險義務,如實填寫資料,及時更新資料。

5)提前規劃,分步實施,保障全面,保額充足。

6)選擇專業的、穩定的保險經紀人、保險規劃師、保障代理人。

綜合以上分析,要讓保險發揮作用,防止拒賠或保額不足等問題,我們要買對保險公司、買對險種、買夠保額,如實健康告知,正確填寫資料,及時更新資料等。

關注我,持續收看家庭理財乾貨;分享給好友,友情因分享更豐盛。


白話家庭理財


雖然現在人們對保險認可程度越來越高,但是還有很多朋友仍然覺得“保險就是騙人的”。

這個印象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在百度搜索一下“保險騙人”,跳出來的就有上千萬條。

很多朋友雖然投保了,也會惴惴不安,擔心自己將來萬一出險,會不會不給理賠。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知守君今天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 代理人制度帶來的銷售誤導

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雖然有少量的保險業務,但是並沒有取得很大的發展。

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生病了國家全部報銷,養老也是國家管,所以有沒有保險,其實意義也不大。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的商業保險業務是一度被停止的。

直到80年代,國家發現已經沒有能力承擔給全國人民治病和養老的這個任務,所以啟動了市場化改革,同時也開放了商業保險的業務。

1992年,友邦保險進入中國,同時引入了代理人制度。

在當時,這個制度對保險公司來說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因為:

  • 這個制度不必收到用人指標、薪酬制度的制約,能夠吸收大量的銷售人員,採用人海戰術迅速的把市場做大;

  • 同時,代理人的薪資採用佣金制度,可以很好的控制銷售成本,在迅速做大市場規模的同時,又不必擔心營業成本急劇攀升,保證保險公司可以盈利;

正是因為優勢非常明顯,所以國內的保險公司也紛紛效仿,比如:人壽、平安、泰康、太平、太平洋等這些老牌的保險公司,也都大力發展代理人。

而主要靠人情保單和人海戰術的營銷模式,也弱化了保險對專業性的高要求,在很多地方甚至是0門檻。

保險業的發展初期,正好和我國國企改革的時間點重疊,所以有很多當時下崗職工加入了代理人隊伍,現在這批代理人的年齡都已經偏大了。

正由於代理人隊伍年齡偏大,學歷素質較低,有的甚至只有小學、初中學歷,所以很多人的學習能力無法適應當前信息爆炸時代。

這就導致,保險公司為了滿足老齡化、低素質代理人隊伍的需要,在培訓的時候,也是簡單粗放,將複雜的保險條款轉化為所謂的“賣點+話術”

只要代理人能夠將產品賣出去就好了,剩下的什麼問題代理人就不要管了……

而且,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簡單培訓、快速上手、快速出單,三個月之後淘汰也沒有關係,再招聘補充新人就好;

反正新人既是代理人更是客戶,自保件的佔比可以達到70%以上,招聘的越多,銷售額越高。

所以,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銷售誤導行為,靠著詆譭同業、誇大宣傳、炒作停售來吸引客戶也就不足為奇了。比如:

1、詆譭同業

2、誇大宣傳

3、炒作停售

這種消息很容易就會被拆穿,但是還總是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當然會讓人覺得“保險就是騙人的”。

2 代理人綜合素質低下帶來的服務差

另外一個方面,隨著體檢技術的進步,小問題越來越早的被檢查出來,非標準體越來越多。

為這些人服務,需要相關的醫學、核保等專業知識,但是很多代理人並不具備。

比如:有的朋友體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2級,有的保險公司可能會做出拒保或除外承保的處理。

但是,由於代理人的不專業,害怕出現拒保、除外承保影響銷售,有的時候會故意引導客戶不進行告知。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甲狀腺癌,必然會出現理賠糾紛。

這種問題出現得多了,當然也會讓大家感覺“保險就是騙人的”。

3 銀保渠道追求利益帶來的銷售誤導

銀行保險也是保險公司銷售的重要渠道,因為銀行只是賺取存貸利差的話收入比較低,所以銀行也在大力開展第三方業務。

銷售保險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

但是,銀行保險的銷售人員會考慮這個人的家庭收支、身體健康等情況嗎?

更多的時候,是通過誇大收益率、偷換概念,引導客戶把想要存的錢買成了保險產品。

等到客戶發現實際收益率達不到宣傳的那樣,甚至還不如同期的定期存款收益率高;

或者想取錢的時候,發現這個錢已經變成保險了,如果提前取出來就要虧都很多。

當然也會讓大家感覺“保險就是騙人的”。

4 以銷售為導向的模式忽視用戶的真正需求

保險公司以銷售為導向的業績指標,也推動銷售人員不會站在用戶角度來考慮問題。

比如:保險公司這個月要求銷售額達到6000萬:

  • 保障型保險,平均每單保費5000元,要銷售1.2萬件才能完成目標;

  • 而理財險,平均每單保費5萬元,只要銷售1200件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主管,你會怎麼做?當然主推理財險啊!

這個月定下任務主要銷售理財產品,各個團隊從上到下進行培訓,每天早會全部用來講解理財產品。

從各個不同的維度來宣傳理財產品的必要性、公司理財產品的優勢、銷售話術。

同時,要求各個代理人向自己客戶主要推薦理財產品。

果然,到了月末公司的銷售目標達到了。

但是,這個是為了解決客戶的問題嗎?這只是解決了保險公司,或者說保險公司主管的績效問題。

有一天,我們發生保險事故了需要理賠,或者我們自己學習了保險知識之後,突然發現花那麼多錢買的保險,不僅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還增加了自己的負擔。

當然也會說“保險是騙人的”。

5 我的一些感想

最應該重視誠信的行業,卻被很多人認為是“騙人的”,真是諷刺啊!

保險行業的所有這些亂象,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不專業的人在做不專業的事”。

保險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商品,載體是一紙合同,但是卻涉及到醫學、金融、法律等等專業知識。

它不是今天的收益,而是一個未來的保障,需要由專業的人員來進行準確的描述,你才能理解;

需要根據你的財務、身體、職業等實際情況,以及風險偏好,量身定做全方位的保險方案,才能夠真正解決自己問題。

這些,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夠勝任!

作為保險從業者,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認識保險,用好保險,不再說“保險都是騙人的”……


知守觀保


保險產品也都是合法合規的產品,是非常正規的產品。但是可惜的是有些人對於保險產品印象不是太好,這主要還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下面來分析一下。

買了保險,有時候賠付較慢

好多保險產品買的時候催著你趕緊交錢,等到你萬一有事情的時候,又是調查,又是取證的,還要審批,可能保險的賠付遲遲批下不來。這就造成了人們容易產生埋怨,感覺保險賠付較慢。這樣的事情,確實是由於保險公司速度流程造成的,但是隻要是保險公司肯定賠付都是要走流程的,因為畢竟需要審批和取證等環節,這可能比想象的理賠環節複雜多了。理賠環節越複雜,客戶就會越覺得保險讓人感覺不舒服了。


有的保險理財口碑不太好

前些年,有一些保險公司在銀行營業廳裡面賣保險,保險人員經常忽悠一些本來存定期存款的中老年人去參與保險理財,這些保險理財不僅時間長,有急事取不出來,而且到期的時候可能年利率比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還低,這肯定讓很多人非常惱火,可能就會說保險理財是有點讓人不舒服了。實際上這些也都是保險推銷員為了提成,就隨意高說保險理財收益率等造成的問題。中老年人有幾個能夠看懂幾十頁的保險合同呢。

保險合同不詳細介紹

好多保險產品,銷售員急著讓你籤合同,根本就不給你解釋合同是什麼意思。有事情的時候,可能出現這個不保那個不保的,有時候保險還不敢用,這就讓人非常惱火。比如常見的汽車保險,有時候就會不敢用。現在汽車保險有非常多的細則條款,比如車損險,盜搶險,玻璃險,劃痕險等等。這些作為普通老百姓真的搞不清楚這麼多名堂的。但是一旦你的車被輕微劃傷了,一般幾百塊錢的修理費,你可能還是不敢用保險,只能是自己去修,因為如果你一報保險,可能下一年保費就要至少漲幾百塊了。有保險不敢用這也是好多人說保險有點讓人不舒服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保險確實是都是正規的產品,但是這些正規的產品在具體銷售的時候,有時候業務員會誇大保險的理賠範圍,或者是誇大保險的收益率,或者是設置一些理賠的門檻,這些都是保險讓大家感覺有點讓人不舒服的原因了。


睿思天下


保險,保險。

商業保險總的來說是靠譜的。但也要看你買的是什麼樣的保險。

但無論如何,商業保險一定要買!不管你現在多少歲!

商業保險是什麼?商業保險就是天災人禍發生在你身上的概率極低極低,確實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一旦發生在你身上,就需要很大一筆錢!

如果你能提前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會有天災人禍發生在你身上,

你一定會在此之前買好保險對不對?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20歲將生病住院,那麼19歲買百萬醫療險最划算;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30歲將發生意外,那麼29歲買人身意外險最划算;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40歲將罹患癌症,那麼39歲買重疾險最划算;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50歲將作古昇天,那麼49歲買人身壽險最划算;

如果你現在不知道天災人禍等壞事情將何時降臨到你身上,

那麼現在買保險是最划算的。

立刻馬上買!

商業保險總的來說是靠譜的。但也要看你買的是什麼樣的保險。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我剛畢業的時候,在廣州的中國X安做過業務員。當時剛到大城市,沒人脈沒資源,親朋好友也都很反感保險,為了出單,只能自己買保險,買了4個自保件,一年8000多元。

麻煩大家首先看看我當時買4個的保險。

年繳2902.2元,繳納20年,保障是2.1萬。

試問一個一年拿得出將近3000元繳納保險的人,會在自己有困難時拿不出2.1萬元嗎?會稀罕這2,1萬元的保障嗎?

這就是我的紙質保單。

交30年,一年3463.32,保障才可憐巴巴的12萬,15萬,20萬。

3463.32*30=103899.60元。

保障方面,重疾險12萬,意外15萬,身故20萬。槓桿率太低了!撬不動美好人生!

第一種情況,未罹患重疾,未發生意外,身故了,受益人能拿到20萬。

第二種情況,如果萬一罹患過重疾獲得了12萬元,之後,又發生了意外,此時能獲得3萬,之後身故,受益人還能拿到5萬元。

第三種情況,如果萬一罹患過重疾獲得了12萬元,受益人還能拿到8萬元。

第四種情況,未罹患重疾,不幸發生了意外,此時能獲得15萬,之後身故,受益人還能拿到5萬元。

試問一個一年拿得出將近3500元繳納保險的人,會在自己有困難時拿不出十幾二十萬元嗎?會稀罕這丁點保障嗎?

於是,在2019年9月份,我果斷給自己、孩子和父母買了百萬醫療險、重疾險和意外險,這三個險是每個人都要有的。

拿百萬醫療險為例。

這是我的百萬醫療險,大家對比看看保費和保障。一年兩百多塊錢,可以獲得幾百萬的保障。

那究竟要買什麼保險呢?

第一,買保險就是買概率,就是買保障。不要想著返還,不要跟投資分紅掛鉤,純粹一點,保險就是保險。不建議買有返還功能、分紅功能、投資功能的保險,如教育金。因為10年、20年後、30年後,貨幣貶值,貨幣價值早已經今非昔比了。想投資就去買理財產品、炒股、買基金等等,最不濟把錢放在餘額寶也比保險投資混在一起強。

第二,不建議買長期險,如我上面例舉的這兩種買30年、20年的保險。建議買短期險,並且記得開通自動續保。萬一沒有發生不好的事情拿不到理賠款,幾百塊錢的保費就是打水漂了,不要心疼保費,就當為祖國的福利事業做貢獻了,不要想著要返還,當你買保險想要返還時你就要入坑了。

第三,我建議,買保險一定要買槓桿率高的保險。槓桿就是小投入撬動大回報,意外險和報銷型醫療險都屬於保費相對便宜,但保額相對較高的險種,尤其醫療險,年齡越大,保費可能就越貴,特別適合收入 還不穩定的時候趁早購買。意外險和百萬醫療險是“槓桿率最高”的保險,兩百塊錢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意外保障,可以解決不管是意外或疾病住院所產生的醫療費用。

年輕人一定要配齊的商業保險有:百萬醫療險+成人意外險+成人重疾險

父母長輩一定要配齊的商業保險有:百萬醫療險+中老年意外險+中老年防癌險

青少年一定要配齊的商業保險有:百萬醫療險+少兒意外險+少兒重疾險

商業保險真的很好,但不能因為商業保險太好了就用商業保險取代社保,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各有各的功能,各司其職,兩者你要兼有。

昨天(3月13日)晚上,我打電話給客服,要求退保。他告訴我,現在是疫情防控期間,門店都沒有營業,只能在APP上並且在工作日聯繫空中客服予以退保。我問他,我的這款平X福能退多少錢,他說大概3200元吧。損失慘重,只能及時止損。沉沒成本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能力有限,僅供參考。

本人早已不從事保險行業,不存在推銷。

現實生活中,要關係非常鐵的人,我才會跟TA分享我這些觀點。


欣欣祥和


說起來,保險及保險理財產品從來都不是騙人的,但可惜的是國內保險業給很多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形象。典型的屬於“歪嘴和尚唸經”,我認為這應該歸咎於販賣保險及理財產品的代理人(也就是銷售人員),過分誇大保險功能甚至故意忽悠客戶,其唯一目的就是把客戶兜裡的錢“搞走”。


說到底,保險代理人並沒有真正為客戶量身打造一款適合自己的產品,尤其是在產品規劃方案上搞得動輒幾十頁甚至上百頁,以至於大多數普通客戶根本沒有心思看完,或者說就算看了也看不懂。這就是典型的不重視客戶體驗。

最糟糕的是,有些保險理財產品不顧及客戶感受,甚至歪曲、誇大其詞、隱瞞風險,並一再向客戶吹噓可以實現到期後的較高收益。這一點在銀行櫃檯辦理過保險理財產品的人,都是一肚子委屈。


事實上,保險理財產品由於兼具保險與理財的功能,年化收益率普遍只有3%~4%,即使是風險較高的投連險,收益一般也只有5%~6%左右吧。而某些代理人為了忽悠客戶購買,甚至可以把預期年化收益率說成8%以上,最可氣的是還給你承諾“保本+高收益”。不知有多少缺乏專業理財產品知識的人上當受騙。

總之,我認為保險這個行業在國內一直處於不登大雅之堂的,就連保險代理人自己都覺得自己像搞傳銷的“騙子”,總是不那麼自信。這與西方國家的主流保險背道而馳。產品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賣產品的人,沒有用心賣而是耍心眼兒。我們在防範銷售人員惡意以高收益引誘購買的同時,也要意識到中途退保本身會帶來的損失。一旦已經購買的情況下,就不要輕易退保。反正我最後提醒大家,不要只顧著短期內的高收益率,長遠考慮謹慎投資才是上策。


東震木


其實說白了,保險會騙人嗎?不會,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重點是人為的,有很多業務員專業性差,功利心強,為了掙錢,誤導消費者,導致很多時候,客戶出險,當時業務員說管,但是合同裡並不包含,就導致拒賠,更離譜的是幫助客戶隱瞞病情,帶病投保,用所謂的兩年不可辨條款來應付,但是這一條說白了,很多時候都不適用,所以,買保險,不要只聽業務員說,即使你倆關係再好,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多查查,多看看,自己瞭解一下,再根據自己需求,結合業務員介紹做出自己的判斷


划水不用槳_一生全靠浪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商業保險也好、醫保也罷,說簡單點,即使一種風險轉移的手段而已,是將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而已!當然,突發事件,有可能發生、有可能並不會發生,保險公司賺的就是“概率”的錢!

保險產品真的是可以“保險”麼

保險的確可以防範可能的風險,這種風險往往是特定的!比如,108種重大疾病,一旦患病、且符合保險公司的理賠標準,那麼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資金賠付(不超過保額)!

而保險公司“玩”的最溜就是“概率”的遊戲,有幾十、甚至上百位精算師,將未來特定的風險進行量化,足可讓保險公司賺取超額的利潤!

為何有人會說保險是騙人的

  1. 保險公司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瞎忽悠、亂承諾”。大部分人對於保險的印象,其實只是來自於保險銷售人員,但這些銷售,又有多少是專業人士的!50歲的大媽,經過兩天培訓,就到處向親朋好友賣保險,會很專業麼,除了儘可能的誇大保險的功能、甚至胡亂承諾以外,還能有什麼!

  2. 買保險容易、理賠難。買保險時,這也保、那也賠,動輒幾十頁的保險合同,誰有耐心看完,全憑保險銷售人員的一張嘴。而真正需要理賠時,一切按合同辦事,這不保、那不賠,保險理賠糾紛不斷!

  3. 保險理財(銀保)≠理財,提前支取,要扣除一筆手續費用。這種產品,既不是保險,又不是理財,通過銀行渠道代銷,保本+高收益,某些代理人員誇大其詞、承諾高回報、刻意隱瞞缺點,導致很多投資者提前支取,會損失一大筆資金!

綜上所述,保險的確是具有保障的功能,但國內的保險代銷人員,完全曲解了這種含義,為了自己的利益,瞎忽悠客戶,這才是導致保險口碑極差的主要原因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6b4c5aea76a6a5839002b9db5f6624b\

王曉波頻道


保險的本質是為了轉嫁風險,用財富槓桿原理應對突發事件。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的保險意識也逐漸提高。保險本身沒有問題,只要符合合同規定的情況,保險都能賠付。關鍵是,被保人有沒有符合保險合同要求。

而某些保險代理人也就是銷售人員為了提升業績,誤導消費者銷售不符合其實際情況的保險導致了最終賠付困難等問題。

銷售人員沒有將保險合同的許多專業術語給消費者解釋清楚,也造成了很多人稀裡糊塗的買了不合適的產品。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保險口碑變差,因此才有這樣的說法。


蠟筆小星2018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真的,除非你相信它是真的

保險產品保險公司是為數不多的被立法的項目《保險法》切實保護客戶利益

世界上還沒有一家壽險公司倒閉過(國際上每個國家都有保險法)

如果連保險都不保險了,世界上沒有可靠的東西了

保險公司誕生300年左右了…

保險有儲蓄險有消費險

有定期保險有終身保險

有意外,醫療,重疾,年金,壽險等產品

一定要綜合配置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