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明縣:勠力同心拔窮根摘窮帽

——寧明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農彩雲 鍾文芬

全縣16個貧困村脫貧摘帽,2271戶7783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23%,全縣漏評率、錯退率均為0,目前僅有4個貧困村、貧困對象310戶875人未脫貧……過去一年,寧明縣堅決貫徹落實脫貧攻堅部署要求,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脫貧攻堅統攬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攻堅克難,於2019年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全面實現脫貧摘帽。

創新機制 吹響脫貧攻堅集結號

“為了扶貧大家付出了很多,希望在‘四合一’裡向組織展示工作最好的一面……”2019年寧明“四合一”考核之前,北江鄉法奎村第一主任梁榮富在日記裡寫道。

擔任第一主任一年多時間裡,梁榮富腳踏實地,積極為法奎村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把脈問診”,為群眾辦實事100多件。

這是寧明縣幫扶幹部駐守農村傾力扶貧的縮影。

2019年,寧明縣創新將幫扶工作網格化運用到脫貧攻堅工作,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發揮退居二線領導幹部餘熱,激發全縣幫扶幹部工作幹勁,全面夯實幫扶工作網格化機制,為脫貧群眾真脫貧、不返貧提供有力保障。

據統計,寧明縣共選派396名脫貧攻堅工作隊員,進駐162個村(社區)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實現每個村(社區)都有第一書記。同時,持續推進結對幫扶工作,確保全縣17563戶貧困戶均有幫扶聯繫人結對幫扶,落實57個貧困村、105個非貧困村(社區)有掛點包村後盾單位。

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是寧明縣開展脫貧攻堅的一大法寶。寧明縣壓實縣、鄉、村三級臨時黨組織責任,將領導壓到一線解決問題,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號召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踐行初心使命;率先探索建立基層黨建聯合體,打破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集中後盾單位資源解決農村道路硬化等問題,共建立鄉鎮級黨建聯合體13個、村級79個,解決600多個問題。

為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寧明縣還創新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排查大解決、環境大整治、滿意度大提升“五大行動”,倡導全縣6895名幫扶聯繫人每週到村屯一次、每月視情況到村屯住一晚、與貧困戶吃一餐飯、開一次家庭會議、解決一個問題、核對一次信息、打掃一次家庭衛生、照一張合影“八個一”活動,先後協調解決了產業獎補、危房改造、醫療等方面問題35167個,有效拉近了幹群關係,做到真幫實扶。

針對扶貧領域信訪新形勢新問題,寧明縣以直面矛盾問題“大走訪”、回應群眾訴求“大接訪”、精準排查化解“大處訪”、堅持群眾滿意“大回訪”、強化責任落實“大督訪”的“五訪”為抓手,將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縣內,打通扶貧領域信訪工作的“最後一公里”,共組織大接訪活動15次,參與群眾7000多人次,解決群眾反映問題386個。

與此同時,為防止邊脫貧、邊返貧現象發生,寧明縣還對標脫貧戶的“三保障”和各項政策落實等進行拉網式大排查,全面“體檢”脫貧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基層組織建設等指標,摸清問題,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鞏固脫貧成果。

聚力“造血” 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徑

產業是脫貧之基,致富之源。寧明縣緊抓這一根基,重點發展蔗區、林區、景區、邊貿區、現代農業區“五大戰區”扶貧產業,通過“以獎代補”鼓勵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提升貧困群眾“造血”功能,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2019年,寧明57個貧困村均有“3+1”特色產業,全縣“5+2”特色產業覆蓋96.69%貧困戶,累計發放產業獎補資金7498.2萬元,受益17784戶。

村民富了,村集體經濟也要富起來。寧明縣積極探索“入股企業分紅”“甘蔗互助有償服務”“土地增減掛鉤利潤分紅”等三種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在“入股企業分紅”創新模式帶動下,寧明以廣西華昊牧業有限公司等大型肉牛養殖場作為全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肉牛養殖中心區,引導貧困村資金入股,年底以分紅形式獲取收益。據統計,每村每年獲得不低於2.4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入股最多的村實現年度分紅7.15萬元。

為使貧困戶、村集體、企業三方共贏,寧明蔗區各村民合作社還與寧明東亞糖廠和海淵東亞糖廠2家制糖企業簽訂有償服務協議,合作社通過開展“雙高”基地建設、承包集體荒地種植甘蔗、組織村民互助等方式提高甘蔗單產量,糖廠則以甘蔗入廠量為基數,以每噸1元的甘蔗產量獎補資金給蔗區村民合作社,以此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此外,寧明縣還將土地增減掛鉤工作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鄉(鎮)村民合作社與寧振公司簽訂有償服務協議,村民合作社通過提供開展“三清三拆”、協助土地丈量核查等一系列服務獲得集體收入。按照每畝獲得5000元服務費計算,全縣各村(社區)增加用地指標9000多畝,該項舉措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500萬元。

目前,全縣16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4萬元以上,其中22個貧困村達到10萬元以上,5個貧困村達到20萬元(含)以上。

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是寧明拓寬產業扶貧的一大渠道。2019年,全縣註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園)等92家,帶動25%以上貧困戶實現經濟增收。

粵桂扶貧協作還為寧明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過去一年,寧明利用縣域資源、勞動力優勢和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市場優勢,與新會區加強產業合作,共引進11家企業,吸納就業人員411人,其中貧困戶139人。

精準當先 築牢貧困發生“源頭”

貧有百種,困有千樣。針對不同致貧原因,寧明縣因人因戶精準施策,壓緊壓實行業部門責任,圍繞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等制定實施方案,推動農村保障制度與精準扶貧政策無縫對接,牢牢鎖住貧困“源頭”。

為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寧明縣落實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198政策”,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截至目前,全縣貧困人口參保92340人,參保率100%,貧困戶住院報銷比例91.41%、門診慢性病報銷比例87%,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全覆蓋。對患10種慢性疾病的貧困人口,寧明還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隨訪活動,滿足貧困群眾所需。

針對貧困學子,寧明縣完善學生資助體系,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2019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均能享受免課本費政策;享受農村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39256人次、資助金額2064.09萬元;享受營養改善計劃56458人、劃撥資金2201.5萬元;累計發放雨露計劃補助3627人次579.1萬元。

聚焦“住房安全有保障”,寧明縣設置城中和愛店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現1176戶4720人易地搬遷入住。並對全縣“四類對象”4903戶住房進行鑑定,確保住房安全;實施“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43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8戶全部竣工並撥款864萬元;其他三類對象147戶已竣工103戶並撥款190.55萬元,其餘44戶在建。

與此同時,寧明縣抓牢綜合保障性扶貧,將全縣1246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政策;164人享受特困供養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6792人參加養老保險,參保率100%;2308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238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補貼均享受的有1520人。

此外,寧明還將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幫助困難群眾就業增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2019年共安排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8人到公益性崗位就業;認定就業扶貧車間12家,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91人;以村為單位組建扶貧“愛心超市”,全縣建成165家村級“愛心超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