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将军,谎称自己打了胜仗,以至于陷自己于不利之地?

史学达人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军中将师长赵锡田率领的整编第三师,被刘伯承在“定陶战役”中用诈败之计诱歼。赵锡田因为骄傲狂妄,多次报捷炫耀,让作战计划发生变动,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自己遭擒。

1946年,为了应对国民党对各解放区的大举进攻,我军在各个战场也开始主动出击,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刘伯承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各部,也同时发难,对所在地区的敌占城镇发动袭击。这是内战爆发以后刘邓大军的首次主动出击。蒋介石闻讯后,急忙调兵遣将,企图以重兵合围,消灭刘邓大军。


面对敌人的大兵压境,处于劣势,退无可退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只能坚持作战,寻机歼敌一部,以扭转战局。刘伯承左思右想,决定将目标对准敌整编第三师。

国民党整编第3师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将师长赵锡田黄埔四期出身,是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的学生,也是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外甥,在对日战争中出力不少,立下不凡战斗。曾参加“皖南事变”围攻新四军,叶挺就是栽在他的手里。赵锡田时年38岁,年轻气盛,根本没把刘伯承和他的部队放在眼里。


刘伯承要诱敌深入,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将之歼灭。他先派出王近山6纵的两个团,引诱赵锡田,边打边撤,假装败逃,并扔下不少武器装备制造假象。赵锡田果然上当,一路攻城拔寨,势不可挡,每占领一地,赵锡田赶紧上书报捷,这让蒋介石大为高兴,特发嘉奖令鼓励,赵锡田的轻敌情绪也感染了指挥官刘峙,为了让赵锡田抢到头功,便把齐头并进的另一个师调往它处,使整编第三师陷入孤军作战的态势。

刘伯承见敌中计,待赵锡田进入埋伏之后,以4倍的优势兵力对其发起攻击。虽然赵锡田奋力抵抗,但增援部队被我阻援部队拦住近身不得,只能孤军奋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敌整编第三师终被全歼,师长赵锡田被从汽车底下拖出来成了俘虏。


在见到刘伯承时赵锡田还不解的问“你们一退再退,辎重丢的遍地都是,难道是在骗我吗”?刘伯承微笑着回答道“你是黄埔毕业,难道不知道孙膑减灶赚庞涓的故事吗”?战国时期孙膑利用逐天减灶之计,让庞涓误以为齐军损兵折将而追击中伏,兵败自杀。

定陶战役是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爆发后打的第一个歼灭战,以自身伤亡3500人的代价,歼敌1.7万,其中俘虏1.2万余人,但由于俘虏人数太多,看管不力,在遭敌机报复轰炸时,有4000余人又趁乱逃跑了,让刘伯承大为光火。战后,蒋介石雷霆震怒,撤了刘峙等一干人的职务。

赵锡田一年后被共产党释放回家,心存感激的他,为共产党不做了不少工作,并一度因此被抓入狱。1949年也没有随舅舅顾祝同一起去台湾,而是去了巴西定居,并在1991年于84岁高龄时回到大陆探亲。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微点


历史上哪个将军谎称自己打了胜仗反而陷自己于不利之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在历史上谎报战功,然后给自己换取资本的人非常多,但是我最佩服的一位,还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叫做胡宗南。他这个人打仗确实不厉害,但是因为能说会道,使得老蒋对他非常信任,使得他成为了同时期黄埔生里面升官最快的人。但是有一次,他谎称自己打了胜仗,搞得老蒋非常开心,这个胜仗便是攻占延安,但是事实又是如何呢?大家不要着急,下面我便给大家娓娓道来。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人民解放军战士先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之后国民党军队开始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而当时负责西北国民党战事的便是胡宗南,他是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堪称西北封疆大吏般的存在,直接指挥的国民党军队超四十万,但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在面对我军彭总指挥的数万解放军战士的时候,却连连败北。后面我军为了更好的发展,便主动放弃延安,开始转移,而就在这个时候,胡宗南大军进入了延安。



当时大家应该都清楚,延安是我军总部所在,而胡宗南攻占延安之后,便大肆宣传,使得老蒋非常开心,但是实际上只是一座空城,胡宗南在延安什么也没有得到。可是传到南京之后,老蒋就认为胡宗南打了大胜仗,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当然事实情况胡宗南自己也清楚,但是他为了自己的地位,依然谎报战绩,平白无故的捏造了一场大捷,搞出了所谓光复延安的事情,可谓是一场笑柄。



最终没过多久,胡宗南便被我军赶了出去,而且胡宗南在陕北更是连连失败,瓦子街一战其手下一号战将并且是他同期好友的刘戡更是战死,最终于解放战争后期,胡宗南更是被赶出陕西,流窜到西康地区。其实不光是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这个人本身并不出色,但他因为黄埔一期学员的身份,以及他和老蒋是同乡的缘故,使得老蒋对他很是信任,但是在打仗的时候,他确实显得一般。而攻占延安这场闹剧,本身就是国民党战略上的一个失败,反而被他虚报为大捷,最终也使得他彻底在西北失败。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西北老张看世界


1947年3月19日,我西北野战军主动放弃延安,胡宗南的整编第一师整编第1旅“经过血战”进入延安城,在洛川前指,胡宗南接到了真实的战报:延安已经是一座空城,没有什么可缴获的东西。这个“西北王”琢磨了半天,给所谓的“中央社”发出了精心編撰的新闻稿:



国军已于本日上午10时完全占领延安,共军伤亡无算“被俘”10000余人,果然,微操大师的嘉奖电当天即到。然而,南京方面的宣传经过层层注水,这个数字很快被提升和炒作到20000余人,而我西北野战军总兵力不过26000人,胡宗南非但吹牛不打草稿,并且立马就得“上税”了。

南京方面的追魂电第二天就到了:十天后,中外记者团前来延安参观,务必做好准备工作!胡宗南登时就傻眼了,其它还好说,吹嘘出去的20000多“俘虏”去哪解决?如果没有,当着记者团的面岂不是露馅?胡宗南思来想去,只有造假一条路。



国军工兵部队被命令立即在延安郊区掘土,伪造大批新坟;辎重部队奉命把之前换装美械时,封存在西安和宝鸡的大批旧武器运来延安,以作为“战利品”;同时给整编第27师下达指示:选出数千名士兵冒充俘虏,选出若干名军官冒充解放军高级干部。

尤其是要指定三名有“表演能力”的军官,其中一名冒充旅长,两名冒充团长,同时进行问答训练,以备“记者采访”。胡宗南犹不放心,几天后亲自视察准备情况,并以记者的口气进行问答预演,哪知道这个精心挑选出来的“湖南籍”军官伪装的旅长,看见胡宗南就开始点头哈腰。



胡宗南大怒,骂他一嘴的国军腔调,根本不像共军干部,要求他必须要骂娘、骂蒋介石是国贼、骂“刮民党”等等,表现出被俘后“英勇不屈”的样子。那个少校军官一听说还得骂黄埔校长,腿有点筛糠,胡宗南哄了半天这厮才算答应,并且当场宣布给他按少将标准提供伙食,嘱咐他好好“表现”。

延安群众其实已经全部撤离,为了展现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胡宗南下令从西安招募一批商家甚至艺人,把延安南关部置得热闹起来,同时贴出布告: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回城就可以领法币20元,或者布两尺或者米两升,可惜响应者寥寥无几。



就这样胡宗南搞出来种种花样应付记者团,结果现场仍然错漏百出,反正是糊弄过去了。然而更大的后果又来了:南京“国防部”认为既然你胡宗南已“消灭”共军主力,那就应该分兵清剿,而无需担心被反击的可能,正在筹备婚礼的胡宗南无奈,只好命令部队以旅为单位,向几个方向出动。

由此,我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羊马河以及蟠龙战役中三战三捷,歼灭敌人三个整旅,彻底打脸胡宗南。仅仅一年之后,损兵折将的胡宗南部队就不得不放弃延安向南收缩,成为解放战争中最大的笑话。


度度狼gg


这种事,在解放战争中太常见了!

几乎可以说,国军的每次大败征兆很明显,那就是前方捷报频传!

可笑的是,这些完全不符合实情的战报,全部写入了国军战史,以至于湾湾《戡乱战史》中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总歼敌人数超过了5亿人,比中国总人口都多!

1,延安保卫战。

胡宗南在解放战争后期可以说是最强的地方军阀,可是在陈诚的整编师改革中,50万大军愣是缩减到了23万,别人一个整编师能有三万多人,可是胡宗南一个整编军却只有两万多人。这种情况下,胡宗南根本不敢打败仗。

当然,理论上说也不可能打败仗,因为他的对手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多人。十倍兵力的胡宗南,轻松取得延安,几乎和解放军没有交战。为了渲染延安大捷,胡宗南让国军官兵们扮演解放军当俘虏。“俘虏们”看到胡宗南就点头哈腰长官长,长官短,胡宗南大骂“你见过哪个解放军一脸谄媚像?”

这一场大型群众表演结束后不久,胡宗南所部在清化砭、羊马河、蟠龙三地三战三败1.4万余人被歼灭。

2,苏中战役。

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生,长期因为有“红帽子”没有被重用。可是江苏的韩德勤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解放战争一爆发,李默庵就登上了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的宝座,集中了五个整编师对苏中根据地来了雷霆一击。

苏中战役中,李默庵派出了6个旅进攻海安,华野主动撤出,国军各部开始汇报“海安大捷“。你歼灭3000,我就歼灭5000,你敢吹5000,我就敢吹8000,远在长江对岸常州城里指挥的李默庵一统计,华野总兵力三万,已经被歼灭了两万九。李默庵以为,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已经下海逃跑了。

就这样,新四军乘机奇袭李堡,一战消灭了国军一个半旅,这是苏中战役中战绩最大的一次战斗。

3,莱芜战役。

1947年,陈诚指挥下,国军南北两个重兵集团对华野发起重点进攻,到2月15日,南线的欧震集团发来捷报,国军攻克解放军山东根据地首府临沂,歼敌16个旅。

16个旅,哪怕每个旅只有5000人,总共也有8万人,总兵力只有30多万的华野损失8万,那一定是元气大伤了。于是,南线的总指挥陈诚认为,只要北线的王耀武李仙洲拦住华野,一定能把他们全歼。

事实却是,南线我军只准备了8个团伪装主力,真正的主力却在北线寻机歼灭李仙洲。陈诚命令李仙洲不许动,王耀武则苦劝李仙洲退回济南。李仙洲听了陈诚的,在莱芜周边大败,五万多人三天就被全歼了。

黄百韬兵团被全歼之前,徐州城里一直在宣传徐东大捷,黄维兵团被包围之前,也向总部发回了大量的捷报。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常见了,数也数不清。

前方捷报频传,然后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这几乎是国军在解放战争中前期的常态。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解放军的歼敌总数量超过800万,而国军的歼敌总数量则超过了8亿的情况了。

国军的战绩,只存在报纸上和日记里,真是悲哀!


历史知事


方圆论坛在线

历史上最早开始谎报战功并且影响甚大的将军就是汉武帝时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贰师将军这个职位也并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武职。因为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所以经常会在将军前面加一个冠名来区分他的官职。而李广利因为被汉武帝派到大宛国的贰师城收取良种马匹。所以就认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李广利其人实际上能力很是一般。他之所以能够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妹妹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所以李广利凭借外戚的身份得到了重用。要知道当时的汉武帝已经年老,他并没有年轻时候那么英明神武了。如果汉朝评选一个“常败将军”的话那么就非李广利莫属了。在李广利初次出征大宛的时候就遭受了大败。当时西域各国都非常忌惮汉军,所以一路上李广利的部队并没有得到什么补给。而李广利打了数次都无功而返。后来李广利根本没有到达大宛就灰溜溜的逃回了汉朝疆域。而李广利一行人损失惨重。汉武帝大怒要杀李广利。李广利欺骗汉武帝说路程遥远以及士兵生病非战斗减员之类的才蒙混过关。



后来汉武帝一方面为了良种马匹,另一方面为了立威,所以派出了十余万大军前去攻打大宛。这次西域各国眼看着浩浩荡荡的汉朝大军都胆寒。再也不敢拒绝为汉军服务了。后来李广利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踏平了轮台国并且击败了大宛国。后来一方面大宛国愿意献出良种马,另一方大宛国都援军康居国已经派兵赶来了。李广利决定见好就收所以结束了攻打大宛的战争。而本次战争虽然获胜了。但李广利的作用实际上微乎其微。只要还是士兵勇猛将校作战得力。李广利更像是一个混经验升级的选手。




天汉二年李广利奉命出征匈奴。虽然前期作战获得胜利。但后来李广利军队被围歼,最后脱困之后死伤十之八九。而李广利对汉武帝说并不是因为他的原因被围歼。而是她正面和匈奴死磕。最后寡不敌众才损失惨重。而之前胜利获得的人头被拿来充数当成了和匈奴遭遇时互相厮杀队证明。这也是李广利第二次谎报军功了。



后来因为李广利联合丞相刘屈氂想要废掉太子刘据立自己妹妹李夫人的孩子昌邑哀王刘髆为太子。后来由于刘屈氂因为巫蛊案有诅咒汉武帝的嫌疑,所以连带着李广利也罪责难逃。李广利一家都被抓了起来。李广利想要颌之前一样打一仗然后虚报战功妄图以此来换取全家性命。但李广利此时也真是病急乱投医了。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以及敌我双方都实力对比,以及战略战术问题。就是想拿着数万大军的性命来换取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后来果然功没有立成反而自身中来埋伏损失惨重。这下李广利不仅没有冒领上功劳。反而使得七万大军尽数毁在了他的手上。而李广利也屈辱投降匈奴。在他投降之后他全家被杀。而李广利最终也没有落的什么好下场。在匈奴潇洒没几年就被人陷害而死。



可以说李广利的骗术非常成功。本身他能力一般。但仗着妹妹李夫人的庇护总能欺上瞒下的骗过汉武帝,使得汉武帝以为李广利很厉害。而汉武帝的重用更使得李广利认不清自己的能力。最后李广利甚至自己都认为自己很厉害。结果起了不该有的心思。结果落的个全家死光光。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乱世之中,总有一些人会为了一己私利而至国家百姓利益于不顾。只要发生战争,他们便会杀良冒功、谎报军情。这种毫无人性的行为不仅害人害己,更让国家百姓蒙受了巨大损失,甚至酿成大祸。

早在战国末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规定每斩首一名敌军,便可升爵一级。此后,秦军闻战而喜,在战场上悍不畏死,以势不可挡之势扫平六国。

然而,在士兵杀敌立功的同时,杀良冒功的情况也同时出现。现代出土的秦简中就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的是秦国一名士兵拿着一个人头,到了军营前报功。

当他到达军营的时候,负责检验的官员发现首级上的致命伤是短剑造成的。而战场杀敌,伤口应该是戈矛或弓弩造成,所以验首官当即起了疑心,便将首级悬挂在了军营之前,并且下令各级军官清点各自手下的士兵,如有失踪人员,立即上报。结果不出所料,最终证实这件事属于杀良冒功事件。

当然,这种事情一旦有了开始,便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愈演愈烈。

明朝后期,由于时局动荡而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此时,杀良冒功、谎报军情的事情也就层出不穷了。

嘉靖二十二年的一天,辽东镇蒲河墩的指挥官崔弼正在痛骂下属冯贵、阎忠,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名走失人口,并且安全的把他送回了家。

看到这儿,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何安全送回一名走失人口,会被上司责骂?

实际上,不是崔弼和走失人口有仇,而是明廷对杀“鞑子”有赏,杀一个鞑子整整30两白银。所以,崔弼的意思是让他们在没人的地方把走失人口杀了,然后在用首级去领赏。

说巧不巧,刚被训斥几天之后,冯贵和阎忠发现一个身着蒙古服饰、身背弓箭的人向他们的驻地走来。当时,众多守卫将他团团围住,但经过询问之后,这个人是一名汉人,几个月前被蒙古军队掳走做了奴隶,如今乘其不备,终于逃了出来。

既然这样,一众军士就把这名走失人口迎进了军营,准备留宿他一晚。

当天晚上,所有人都睡去了,而驻地内的有个叫做伊名的士兵起了歹心,他看中了这名走失人口的弓箭以及人头,想着唾手可得的30两白银,他起身串通了冯贵和阎忠,以及另外两个守军。

就这样,这名走失人口身首异处,成为了明朝边军领赏的工具。

第二天,指挥官崔弼醒来,一到现场就看看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他立刻把人头抢了过来。不过想来想去,崔弼决定分给众人一点油水,所以他让伊名带着人头去衙门领赏,回来后众人平分。

不过,老天爷开眼,官府通过人头的伤口看出破绽,最终事情败露,崔弼和伊名被判处了斩首示众,其余从犯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奋斗人生2020


乱世之中,总有一些人会为了一己私利而至国家百姓利益于不顾。只要发生战争,他们便会杀良冒功、谎报军情。这种毫无人性的行为不仅害人害己,更让国家百姓蒙受了巨大损失,甚至酿成大祸。



早在战国末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规定每斩首一名敌军,便可升爵一级。此后,秦军闻战而喜,在战场上悍不畏死,以势不可挡之势扫平六国。

然而,在士兵杀敌立功的同时,杀良冒功的情况也同时出现。现代出土的秦简中就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的是秦国一名士兵拿着一个人头,到了军营前报功。

当他到达军营的时候,负责检验的官员发现首级上的致命伤是短剑造成的。而战场杀敌,伤口应该是戈矛或弓弩造成,所以验首官当即起了疑心,便将首级悬挂在了军营之前,并且下令各级军官清点各自手下的士兵,如有失踪人员,立即上报。结果不出所料,最终证实这件事属于杀良冒功事件。



当然,这种事情一旦有了开始,便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愈演愈烈。

明朝后期,由于时局动荡而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此时,杀良冒功、谎报军情的事情也就层出不穷了。

嘉靖二十二年的一天,辽东镇蒲河墩的指挥官崔弼正在痛骂下属冯贵、阎忠,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名走失人口,并且安全的把他送回了家。

看到这儿,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何安全送回一名走失人口,会被上司责骂?

实际上,不是崔弼和走失人口有仇,而是明廷对杀“鞑子”有赏,杀一个鞑子整整30两白银。所以,崔弼的意思是让他们在没人的地方把走失人口杀了,然后在用首级去领赏。



说巧不巧,刚被训斥几天之后,冯贵和阎忠发现一个身着蒙古服饰、身背弓箭的人向他们的驻地走来。当时,众多守卫将他团团围住,但经过询问之后,这个人是一名汉人,几个月前被蒙古军队掳走做了奴隶,如今乘其不备,终于逃了出来。

既然这样,一众军士就把这名走失人口迎进了军营,准备留宿他一晚。

当天晚上,所有人都睡去了,而驻地内的有个叫做伊名的士兵起了歹心,他看中了这名走失人口的弓箭以及人头,想着唾手可得的30两白银,他起身串通了冯贵和阎忠,以及另外两个守军。

就这样,这名走失人口身首异处,成为了明朝边军领赏的工具。



第二天,指挥官崔弼醒来,一到现场就看看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他立刻把人头抢了过来。不过想来想去,崔弼决定分给众人一点油水,所以他让伊名带着人头去衙门领赏,回来后众人平分。

不过,老天爷开眼,官府通过人头的伤口看出破绽,最终事情败露,崔弼和伊名被判处了斩首示众,其余从犯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上两件看似是小事,但由小及大,这种事情可以说是普遍反应当时的社会情况的。比如到了明朝末期,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军队就曾杀良冒功,甚至是大肆屠杀平民。左良玉在围剿农民起义军时,就曾在舒城纵兵劫掠粮草、妇女,甚至是屠杀当地百姓,杀良冒功。

也正是当时官军的所作所为,才有了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的说法。最终酿成老百姓对官军的痛恨超过了土匪,李自成看到了时机后,也顺势提出了“剿兵安民”的说法,聚拢了相当一部分人心。



当然,这种事情绝对不是是秦朝、明朝特有,历史上各个朝代层出不穷。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初的清军和湘军军纪涣散,杀良冒功事件层出不穷,这也是清廷和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屡败于太平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