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01 拉開職場差距的,是應對逆境的能力

2017年,某程序員因公司內部矛盾,被公司辭退,而後跳樓身亡,留下了妻子和需要撫養的兩個孩子。

他從小優秀,南開碩士,當時年薪幾十萬,在深圳有兩套房。事業上小有成就,家庭裡幸福美滿,是大多數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了。

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職場變故,他終究選擇了以這種殘酷的方式妥協。

當今社會,職場危機成為大多數中年人的通病。

光鮮亮麗常常站在薄冰之上,一擊即碎。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人生順利的時候,往往很容易應對,我們每個人並沒有什麼差別。

而真正拉開差距的,是當你失敗時,是不是“輸得起”,當你身處逆境時,能不能“抗得住”。

正如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的那句話:生活是由循環的暴擊構成的。

所有的人都會遭遇逆境,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大大小小的“挫折”。豆漿灑到衣服上了,上班堵車遲到了,被同事穿小鞋了,領導對方案不滿意了,被客戶投訴了……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一個人每天遇到的挫折平均有32個,而且還在不斷上升。

玻璃心的人,是沒有辦法過好自己的人生的,也不可能在職場上獲得真正的成功。

羅振宇說,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如何面對挫折或者逆境,是我們避不開的話題。

只有擁有從挫折這條溝裡爬出來的能力,才能在職場上不斷攀登。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02 疫情之後,職場人將面臨更多的逆境挑戰

受疫情影響,免疫能力差的企業,成為重症患者,“資金鍊斷裂”“營收斷崖式下跌”“成本高企負債增加”……有的企業進了ICU,有的則直接宣告了死亡。

而活下來的企業,在逐步復工後,也面臨著行業洗牌,經營轉型等壓力。

企業的困境,直接影響員工的利益。

2020年,職場人將步入更艱難的境地。

很多人可能即將面臨被解僱、降薪、崗位調整等,職場逆境的頻次和程度,將增加很多。

一方面,企業整體用工需求肯定會減少,招聘收縮,對失業的人來說,可能會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競聘一個崗位。在這種情況下,能力強的人都可能會面臨著殘酷的篩選和淘汰,更別說普通人了。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可能會通過降薪的方式來渡過難關。收入減少可能導致家庭經濟開銷陷入窘境。

還有,在疫情的催生之下,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新的商業模式加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的互聯網技術加快應用,企業復工後,對人才結構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職場人的危機感必然會更加明顯。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面對疫情之後這些新的逆境挑戰,受傷害的不僅僅是普通人,那些智商、情商雙高的人,可能受到的打擊更大。

因為過去的經驗以及對自己的高要求,他們會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對逆境的反應也會更加強烈。

如果抗逆境的能力低,就很容易自暴自棄,亂了陣腳,失去翻盤的機會。

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裡的比喻很形象:2020年,我們要從電梯模式切換為攀巖模式。

我們,要習慣困難。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03如何應對2020年的職場逆境?

一位俄國作家說: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暴風雨始終會到來,如果不能衝出重圍,撥雲見日,那豈不是白白遭受了這場苦難?

那麼,面對職場逆境,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刻意訓練應對模式

腦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學習過程,位於大腦表層的意識區,當我們反覆想某事或者做某事的時候,大腦會開闢出密集且高效的神經通路,這種思維模式或行為就會逐步進入潛意識、無意識區域,習慣就形成了。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來形成應對逆境的有效行為模式。

《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這本書,給了我們這樣的訓練方法:LEAD工具。

1、傾聽逆境反應(Listen)

這一步是讓大腦覺察逆境的降臨。這是其他一切行為的前提,只有意識到逆境,才能主動應對。

這一步有兩個關鍵點:

  • 發現逆境。

有時候我們會對某些逆境習以為常,比如:

正在開車,突然有人來插道,你立刻想發火甚至開口大罵。

你晚上正在加班寫報告,熊孩子跑過來糾纏,你狂躁得想要狠狠教訓他一頓。

這些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逆境,會悄無聲息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需要下意識去注意他們,讓大腦時刻保持警惕。

訓練小竅門:

在訓練初期,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技巧來幫助自己培養嗅覺,比如發現一個逆境,給自己一個獎勵。

  • 拉響警報。

當我們發現逆境後,要用“誇張法”來告訴自己,以引起大腦的注意,從而推進應對行為的發生。

《複製卓越:烙印技巧》提出,音量、尺寸和力度影響印象的深淺。

根據這個原則,我們來設計自己的“警報聲”。比如你可以用蠟筆小新的語調來這樣設計 “哇~~逆境!嘿~嘿~”。

這時候,大腦會浮現出蠟筆小新賤賤的模樣,這種有點搞笑的方式,一方面會更加引起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會改變心境,促使我們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

訓練小竅門:警報聲的設置根據自身經驗,越荒唐越好;在允許的情況下,大聲吼出警報內容;用一個搞笑並且誇張的動作來“拉響”警報。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2、探究結果擔當(Explore)

這個步驟是要回答“我應該對結果哪些部分擔起責任”或者說“我可以做些什麼來解決問題呢”。

當我們在做這個步驟的時候,要避免陷入兩個陷阱:一是滋生受害者心態,二是思想災難化。

舉例來說明:

場景:某企業復工後,對公司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某員工由營銷部調整到了支撐部。

受害者心理會認為:公司體制就是這樣,關係勝於一切,我又不會搞關係,有什麼辦法,只能任人擺佈……

思想災難化會認為:慘了慘了,老闆一定認為我是個辦事不力的糟糕員工,我以後在公司不會有任何發展了,這次肯定還會被降薪,說不定過段時間就會被解僱了,找不到工作家裡的房貸也還不上了……

前者是將逆境歸因於“體系”,自己“無能為力”,後者是將逆境擴大化,認為“人生都完蛋了”。

這兩種思維都充滿了無助的氣息,是非常消極的逆境反應,對逆境應對毫無益處。

當意識到出現這樣的心態時,我們要立刻糾偏,走到“擔責”的正軌上來。

比如針對上述案例,我們應該對哪方面負責呢?是否可以向領導表明心意,爭取留在營銷部?諮詢本次調整的緣由?或者請領導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當你接受適當的責備,決定從自己的行為中吸取教訓,並對結果的一些部分擔起責任的時候,就能夠重拾部分掌控感,並促使自己去採取行動。這樣就能讓你度過這次逆境。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3、分析證據(Analyze)

這個步驟正是為了解決步驟二中的兩個陷阱,幫我們消除逆境反應中消極的情緒部分。

具體做法是問自己三個問題:

有什麼證據表明我無法掌控局面?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一定會影響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必然會持續很長時間?

通常情況下,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沒有!

消極的情緒常常來源於我們的想象,就像上述案例,只有調整部門是事實,其他的降薪、解僱、找不到工作等等都是想象出來的。

通過三連問,我們會將現實與自己的“想象”區分開來。讓自己意識到,事情遠沒有到無法挽回的局面,從而調整心態,積極應對。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4、採取行動(Do)

經過前三個步驟,我們已經調整好了心態和情緒,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了。

我們要列出行動的清單,再通過漏斗法,將清單變成行動。

具體做法:從行動清單中,篩選出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明確時間節點,然後是第二步、第三步……通過漏斗一般,將清單轉變成行為。




第二、情緒宣洩

心理學上的情緒宣洩定律認為,不良情緒不會自動消減,如果不宣洩出去,它會一直積累,引起心理問題。

我們在剋制階段,可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就如洪水一樣,堵塞是暫時的,最後到一定程度,就會“決堤”。

比如你在公司被老闆訓斥,你不敢對老闆發火,於是很剋制。然後回到家裡,向家人發洩。

上面介紹的LEAD工具法,其實就是通過重塑“挫折認知”,短暫的剋制不良情緒,促使採取積極的行動。但負面的情緒,還真實存在,我們需要找機會發洩出來。

“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躺一會兒”,這碗黑雞湯,其實就是一種負面情緒宣洩。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情緒宣洩的方式有很多種,但要遵循“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的原則。

對我來說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哭”加“傾訴”。

比如上個月,我寫的稿子連續被甲方退稿,大多是全盤推翻重寫。而且甲方給予非常差的評價,諸如“文筆太差”“我們不會為這樣的文章付費”等等。

那一瞬間是非常崩潰的,但我馬上意識到逆境,很快調整自己情緒,重新梳理甲方需求,改稿到凌晨兩點。

有一天凌晨四點多,我起來給寶寶喂夜奶。看著Y先生在旁邊熟睡,我“哇”一聲就哭了出來,我覺得自己實在太委屈太累了。把Y先生吵醒後,一邊哭一邊講這段日子的心酸。

講完後,突然覺得整個人輕鬆自由爽歪歪。

另外,還可以聽音樂、運動、諮詢心理醫生等方式來宣洩負面情緒,每個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宣洩方式。


第三、覆盤精進

當逆境事件結束後,我們需要進行逆境應對進行復盤,將優點沉澱下來,缺點進行改進。不斷堅持,我們應對逆境的能力自然會提升一個層次。

如何進行復盤呢?

具體做法是:對照LEAD工具法的四個步驟,採用“情景重現法”進行復盤。

在覆盤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信息、思維、情緒三方面。

是否快速意識到逆境的到來?

逆境反應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否出現受害者心態或災難化現象?

是否收集足夠的信息來分析自己的處境?

是否將行動清單變現?

覆盤是一個查漏補缺和糾偏的過程,同時也是進一步去鞏固和實踐LEAD工具的過程。

還記得我們前面所說的習慣培養嗎?我們反覆去想或者做某件事,就會形成自動化的思維。

通過覆盤過程,可以加快形成這種行為模式。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值得一提的是,戰勝逆境,並不是一定要完美地解決問題,取得成功。

戰勝逆境,更多的是一種心理結果。

也許你某個項目失敗了,但是你積極面對,從中學習了經驗、得到了教訓、認清了自己,你就戰勝了這次逆境。

最後,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個女兒向父親抱怨生活多艱,想要自暴自棄。作為廚師的父親,沒有說話,拿來三樣東西:胡蘿蔔、雞蛋、咖啡豆,分別放進沸水裡煮。20分鐘後,讓女兒觀察變化情況:胡蘿蔔變軟了,雞蛋打破蛋殼後,裡面變堅固了,咖啡豆則借水之力,變成了濃香的咖啡。

2020年的你,在職場逆境前面,是做向苦難低頭變軟弱的胡蘿蔔,越挫越勇變堅強的雞蛋,還是擁抱變化,轉危為機,獲得更好發展的咖啡豆呢?

疫情之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將成為職場上的王者

我是瓶小柒,一個想成為比別人厲害一點點的人,期待與您共同成長。


熱門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