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百姓,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自社會底層,早年飽受貪官汙吏之苦,故而立國之後對貪腐之風極為痛恨,並因此屢屢掀起反腐風暴。但明朝官員貪腐之風還是剎不住,總體趨勢仍是貪官汙吏越來越多。在朱元璋死後,這股貪腐之風更是不可收拾。當然,也並非所有官員都墮入此道,總有那麼一些清廉官員,在天下烏鴉一般黑中,保持著自己的清白。比如於謙。他來自一個官宦世家,先祖做官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唐朝。"兩袖清風"正是寫於他手,這樣一位忠臣,為什麼被冤殺的時候都哭了呢?到底是這麼回事?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百姓,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

于謙二十出頭就考上進士,年不到三十,就成為當時皇帝明宣宗所重用的青年俊傑。他始終恪守家風,清廉為官,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得寵而趁機撈取私利。同時,他也全然不受官場貪腐之風的影響,自己不貪,也不給別人貪汙的機會。每當從外地回京覆命,許多官員都會帶上當地的土特產和金銀珠寶,去孝敬朝中的靠山,于謙則是分文沒有。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百姓,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

不久明宣宗去世,年幼的明英宗繼位,張太后監國。這位太后是一位難得的賢明之人,大權就在手中,卻將其讓於一些賢明大臣,嚴禁自家親戚干涉朝政。對於那些貪官汙吏、奸佞小人,張太后打擊的態度十分堅決,對於清廉官員則予以提拔保護。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百姓,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

但十餘年後,待張太后和幾位老臣去世之後,朝中氣象就猛然一變。長大成人的明英宗,寵信一個名叫王振的宦官,朝政隨之開始紊亂。張太后在時,王振因為貪腐,經常被叫去責罵,甚至一度還差點掉腦袋。但張太后一死,就沒人制得住他了。那明英宗也不知是吃了什麼藥,對王振是百依百順,甚至將他視為自己的周公。王振貪汙的主要方式,是脅迫官員給他送禮,哪位要是不送,那麼第二天就會被他隨便找個藉口處以重罰,乃至抓進監獄,在一番拷打之後,安上一個罪名處死。面對如此奸佞,于謙怎麼辦?他還是分文不送,於是于謙很快就被王振打入死牢,判處死刑。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百姓,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

于謙死後,官兵前去於府抄家,但於宅沒並未有多餘的錢財,唯一值錢的或許便是明代宗所賜的蟒袍和劍器。兩袖清風來,孑然一身走,這便是于謙,一生清廉,卻落得冤死的下場,縱然是抄家的官兵都為其感到悲傷。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百姓,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

明英宗身為皇帝是不能認錯的,就把這項任務交給他的兒子朱見深。朱見深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為于謙平反,恢復了他生前舊名。于謙在明朝受到了歷代皇帝的旌表,芳名流傳後世,正如他詩中所說:"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