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這樣做,遠離中風與偏癱!

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的頭號殺手,遠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防控心腦血管疾病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是頭等大事。對於年紀較大的人來說,動作過急、過快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尤其對心臟不好,最好注意以下幾個慢動作,以免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1

起床要慢

人在睡眠中,血流相對緩慢,血壓偏低。若一睡醒匆匆起床,體位的突然改變會使血壓立即上升,心跳加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可能對瞬間變化承受不了,附著在血管上的粥樣斑塊極易脫落,導致腦卒中或心臟病發作。因此,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或老年人晨醒後不要太急,最好先躺2~3分鐘,再坐一會 兒,搓搓臉、伸伸懶腰,下地後站兩分鐘左右,然後再活動。

跟我這樣做,遠離中風與偏癱!

2

低頭彎腰要慢

低頭彎腰過快或猛然抬頭很容易導致體位性低血壓,還容易閃腰,所以最好儘量避免這樣的動作。如果必須做撿東西等動作時,彎腰應緩慢,最好手扶桌椅,使身體有個著力點。


3

轉身要慢

不少人因心臟功能衰退和腦動脈退化,血管彈性降低,體位改變時常發生頭暈眼花等狀況。有中重度頸椎問題的人,突然轉身還可能導致暈倒,甚至癱瘓。所以轉身時,要注意動作別太快,幅度不要過大。


4

上下樓要慢

老年人控制力差,腿腳不靈,比如,明明想把腳放在樓梯臺階上,做到的卻可能只是腳懸在半空,當意識到情形不對時,又不能及時糾正。因而,老人上下樓最好手扶欄杆、慢步而行,儘量別跨步,等雙腳全部在一個臺階後,再走下一步,減少關節承重,這對骨質疏鬆老人尤為重要,可大大降低跌倒及骨折風險。


5

行走要慢

快速行走會加重心肌供血不足,誘發或加重心臟病。腦血管血液循環更有賴於心臟正常泵血,運動量太大會出現腦供血不足。因此,老人散步應慢行,還可準備一條手杖,增加雙腿支撐力。散步一般每分鐘60~70步即可。

跟我這樣做,遠離中風與偏癱!

6

騎車要慢

老人反應較慢,協調能力相對較差,若騎車過猛過快,容易摔倒,還會增加交通事故風險。因此,外出儘量步行,如需騎車應慢行,別過於用力,超出 身體極限。每天騎車儘量控制在半小時內。若騎行中感覺身體不適,應停下休息。還可佩戴護具,包括護膝、護踝、護肘和護腕,以防摔傷、蹭傷。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一定要記住這6組數字,做好心腦血管的保健。

每天攝入2000(2550)卡路里熱量

一般情況下,女性每天需2000卡路里的熱量,男性在2550卡路里左右。一日三餐約為:早餐300—400卡路里,午餐500—600卡路里,晚餐600—700卡路里,水果零食等約100—200卡路里即可。(半斤牛奶約150卡路里、一個煮雞蛋約75卡路里、2兩米飯約120卡路里)。對於;老人來說對於卡路里可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那麼在生活中要做到不要吃得過飽,少吃油膩食物,注意葷素結合。

跟我這樣做,遠離中風與偏癱!


腰圍小於80釐米(85釐米)

肥胖影響心臟健康,而腰圍是反映體重指數的一個便捷方法。女性腰圍超過80釐米,男性腰圍超過85釐米,心臟負荷就會加大。腰圍與臀圍的比例超過0.85(女性)和0.90(男性),就要多加註意了。


早起脈搏60—90次

起床之前,測量手腕或頸動脈處脈搏。正常人安靜時的脈搏約為60—90次/分鐘。如平時注意鍛鍊,心臟肌肉都處於良好狀態,心跳會慢些。但如果不經常鍛鍊,心率卻低於正常範圍,就可能是患心臟疾病的標誌。


血壓低於140/90毫米汞柱

血壓高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血壓不能超過140/90毫米汞柱,即使血壓在120/80—139/89毫米汞柱間,仍處於危險中,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採取預防措施,多運動,少吃鹽及高脂飲食等。

跟我這樣做,遠離中風與偏癱!


低密度脂蛋白低於5.2毫摩爾/升

如身體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濃度超標,血管內就會逐漸形成斑塊,一旦斑塊破裂,會引起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總膽固醇水平應低於5.2毫摩爾/升(患心臟疾病或糖尿病者應低於5毫摩爾/升),LDL-C水平應低於3.5毫摩爾/升(有心臟病史的應低於2毫摩爾/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應為1.3毫摩爾/升以上。


甘油三酯小於1.7毫摩爾/升

甘油三酯會從脂肪中釋放,但濃度過高會引起冠狀動脈疾病,尤其是女性。正常人的甘油三酯應小於1.7毫摩爾/升。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