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浮生六記》,從沈復和芸娘坎坷的愛情中悟出婚姻的真諦

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又一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這場疫情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驗。一部分家庭經受不住疫情的考驗而分崩離析。據說很多城市的民政局復工之後,辦理離婚都需要排號了。這些現象一方面說明了在沒有經濟供給且時間共處一屋簷下,生活情趣和經濟基礎l都會使婚姻走向盡頭。

禁足在家的日子裡,拿起書櫃上的《浮生六記》再次閱讀。《浮生六記》為沈復所著,沈復是清代布衣文人、畫家、園藝師。字三白,號梅逸,出生於蘇州書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遊幕為生。中年之後家庭遭變故,與愛妻顛沛流離,歷經坎坷。飢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復悲痛欲絕,後隨友人四處遊幕。《浮生六記》其實是沈復的自傳體作品,在清朝是比較有名的一本傳記,筆墨之間,纏綿哀婉,真切感人。百年來流傳海內外,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

陽光下再次細細品讀,這本曾今我認為兩情繾綣的小記,再讀卻讀出了芸孃的悲哀和沈復的無奈。筆者從前兩記中得出——不論古今,從經濟和生活情趣兩方面入手才能保證婚姻的基礎。所以今天,我將分享一下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再讀《浮生六記》,從沈復和芸娘坎坷的愛情中悟出婚姻的真諦


01、浮生為夢,為歡幾何:人生寂寞如雪,浮生如煙如夢,所幸能執手一良人,共度餘生

① 布衣文人的浮生,道盡世間萬般無奈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記載了自己和妻子以及朋友之間生活的一些小記。沈復和他的父親都是在做幕僚,但是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所以稱之為“布衣文人”,居住在蘇州滄浪亭畔,因為出生書香門第,所以好園林,好畫畫,好寫詩。

“浮生”兩個字源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沈復在此書中的文字,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中的從容靜寂。天地萬物都都現在慢慢消散,時間一晃而過,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夢一樣,生命無常,別離多,歡聚少。浮生兩字,就已經說出了沈復這本書蘊含的意味。人生在世,不過是短短的浮生,往事如煙似夢。這本記傳是清朝唯一的一本描寫了夫妻閨房之樂的小記。

其實沈復在那個時代算是一個很重夫妻感情的人,將自己與妻子的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


再讀《浮生六記》,從沈復和芸娘坎坷的愛情中悟出婚姻的真諦


②閨房記樂:讀出了陳芸的聰穎、可愛和賢淑

我幼年時與金沙於氏訂了親,然而她八歲卻夭折了。於是娶了陳氏。陳氏名芸,字淑珍。我舅舅心餘先生的女兒。她天生靈秀聰明,學說話時,給她讀長詩《琵琶行》,很快就可以背誦。可惜的是她四歲時父親去世了,家中只有母親金氏與弟弟克昌家境一貧如洗,芸長大後擅長刺繡織染,一家三口全靠他的手藝為生;即便克昌上學,給老師的學費也從未短缺。

有一日,她從書筐中翻到了《琵琶行》,逐字辨認,才拾得文字。刺繡的閒暇,又慢慢學會了寫詩,寫過秋“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妙句。

從沈復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陳芸出嫁前是一個非常聰明、勤勞、有責任心、對生活的有追求的女子。還在學話時就可以學著背詩,即便是在古時候,也沒有退卻養活一家的責任,日子過得清貧也有閒情逸致自己學習作詩,並且做出了很有韻味的詩句來。

陳芸著實是一個對生活有期盼和情趣的女孩子。她婚前的境況,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很多自以為優秀的女孩子做不到的。這些經歷也是她日後嫁給沈復後能夠在婚姻初期過得幸福和快樂的前提。

再讀《浮生六記》,從沈復和芸娘坎坷的愛情中悟出婚姻的真諦

02、從沈復和芸孃的真情中感受婚姻的相處之道:生活情趣是維護婚姻的基本條件,好的夫妻願意成全彼此

芸整日陪我溫課論古,品月評花,芸不善飲酒,勉強著可以喝三杯,我便教他古人的射覆酒令助興,我想人世間的歡樂也不會超過如此情景吧。

這一年的七夕,芸擺好了香燭瓜果和我在一起在“我取軒”中繼拜祭織女。我鐫刻了一枚“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兩方印章。

賞月品花,論酒射覆,從這些細碎又美好的婚姻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他二人的夫妻生活情調和生活情趣。好的夫妻彼此都能成全,相互影響,共同成長。好的夫妻,身體和靈魂終將結為一體,我知道你有1000個缺點,我也有一堆麻煩,我們任願決定把自己小小的生命本金合為一處,同裘共枕,共同奔赴同一個命運。古人說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等等。也是這個意思,對吧?這樣說來婚姻這門學問不僅是好大、好難的學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打好基礎,否則很難把婚姻經營好。

笑挽素雲置餘懷,曰,請君摸索暢懷;痴心物色憨園;女伶中有蘭官者,端莊可取。

在沈復和陳芸的婚姻生活中,陳芸一心想要為生活並不富裕的沈復納妾,這一段讓人覺得陳芸作為封建社會的女子雖是有情趣的可在這個問題有未免有些不可思議,也許是那個時代女人表現婦德的表現方式之一吧。

林語堂感嘆過: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芸孃的可愛在於她的深情,而她的深情體現在日常的瑣碎裡,吟得來詩,也能做得來好飯。

再讀《浮生六記》,從沈復和芸娘坎坷的愛情中悟出婚姻的真諦


03、坎坷記愁:沈復的無奈,恰好體現在不能為陳芸遮風擋雨,恩愛夫妻陷入家庭生活的困窘,無可奈何

①家庭突遭變故,婚姻逐步走向下坡路

人生中的坎坷究竟從哪兒來呢?往往是自己作孽所致罷了.

我則不是如此造成的,我的性格,講情義,重然諾,爽直不羈,卻因而給自己帶來了負累。而且,我父親稼夫公慷慨豪俠,急人之難,成人之事,幫助朋友嫁女,撫養故人兒子,這樣的事數不勝數,父親揮金如土,大都是為了別人,我們夫婦偶爾有急需花錢的地方,免不了典當度過,最初是移東補西,接著就是難以為繼了。正是應了諺語,“處家人情,非錢不行。”先是有小人非議,慢慢又招致家人的譏笑。

  • 芸娘受責於公公
  • 芸娘失歡於婆婆
  • 芸娘被小叔誣陷

不過幾年光景,這對夫妻的家庭慢慢生了變故,接連這三件事情讓芸娘在公婆家失去了信任,而沈復作為芸孃的丈夫並不能站在芸孃的立場給芸娘辯白並且在家庭入不敷出的日子裡,沈復並不能為芸娘遮風擋雨,婚姻到了這個時候,花前月下和兩情相悅是要經濟作為後盾的。

再讀《浮生六記》,從沈復和芸娘坎坷的愛情中悟出婚姻的真諦

②從芸娘離世、沈復痛苦之中頓悟人生無常的道理

我想請醫生診治,芸阻止我說:“我的病因,初音弟弟出走,母親去世,悲傷太過所致,接著因為感情,然後是忿恨激動,平時又太過多慮,滿心希望努力做一個好媳婦,卻不能如意,以至於頭暈,發呆等諸多病症畢至。所謂‘病入膏肓,良醫束手,’請不要再做無用的花費。

承蒙你的錯愛,百般體恤,不應因我的執拗任性而拋棄我。得知己如你,有夫婿如此,我已經此生無憾。”

我強忍著悲心安慰他說:“你病了八年,虛弱難的日子好次了,今日為何突然說這樣傷心的斷腸之語?

芸握著我的手,極力想再說什麼,但是隻斷續重複著”來世“二字,忽然氣喘起來,口不能言,雙眼直視,任我千呼萬喚,芸已經不能說話,痛心之淚,自她眼角涔涔流溢。繼而喘息漸漸微弱,淚水枯乾,一縷魂魄飄渺,竟然長逝而去。

當時,我面對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此恨綿綿,絕無盡頭。

在沈復記錄的這一節,關於陳芸離世的文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陳芸的不捨和幽怨,更加可以感受到沈復的痛苦和無奈。可是,無常是常,在他們的生活中,如果早一些規劃,能夠做好迎接無常的準備,一些困境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沈復對自己的苛責以及命運坎坷只能無奈的接受,並且深深的活在對陳芸思念中。


寫在最後:

再次品讀沈復和陳芸的閨閣小記,其中不乏對陳芸產生憐惜以及對沈復的蔑視。這個時候的沈復,不僅不能為妻兒遮風擋雨,也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讓陳芸在病中含恨離去。可是追溯到當時封建社會制度禮教,可能沈復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畢竟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像現在這樣,能夠選擇的路有很多條。可見,不論是哪一個時代,婚姻想要有保障,一定要做到懂得生活情趣並且努力創造家庭的經濟價值為婚姻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