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費收入同比驟降超8成 雲集會員電商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會費收入同比驟降超8成 雲集會員電商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北京時間3月24日,雲集(NASDAQ: YJ)公佈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2019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報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19年Q4總營收24.494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44.659億元人民幣,下滑45.2%。淨虧損490萬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860萬元人民幣的淨虧損有所收窄。

2019全年,雲集總營收116.720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的130.152億元人民幣的虧損額有所收窄。

營收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會員收入同比下滑超8成

財報數據顯示,第四季度,雲集總營收為24.49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4.586億元,下滑45.2%,較三季度的27.731億元,下滑11.7%。需要注意的是,雲集自2019年開始,營收增速一路下滑。自2019年二季度以來,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連續四個季度環比下滑。

會費收入同比驟降超8成 雲集會員電商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雲集表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雲集將部分自營商品銷售轉移到商城平臺,改變了原有的財務統計口徑。在新的統計口徑下,雲集的商城收入以淨收入為標準確認收入,而商品自營平臺,則以銷售額全額來確認收入。

據悉,雲集在2019年年初推出商城業務,二季度首次納入統計。財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二、三季度,雲集新增的商城業務收入分別達到5300萬元和8630萬元。第四季度,商城業務收入高達1.69億元,實現了快速增長。

商城業務的快速增長,也對GMV的增長做出重大貢獻。財報顯示,2019年Q4,雲集GMV為11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1億元,增長36.1%,商城業務相關的GMV達到50億元,佔總GMV的45%。

2019年Q2之前,雲集收入主要由商品銷售、會員費用和其他收入三部分構成。商品銷售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雲集在招股書中披露:平臺上大多數產品的銷售收入記錄為商品銷售收入,已扣除折扣,優惠券,提供給會員的推薦獎勵,返還津貼和增值稅。

自2019年Q2開始,雲集收入由商品銷售收入、會員項目收入、商城業務收入和其他收入四部分構成。

財報顯示,四季度雲集商品銷售收入為21.25億元,同比下滑39.6%,環比下滑14.1%,營收佔比86.7%;

會員項目收入1.46億元,同比驟降84.3%,環比下滑29.4%,營收佔比6%,低於二、三季度8.7%和7.5%的營收佔比。對於會員項目收入驟降,雲集表示,雲集為會員資格的獲得提供了多樣化的途徑,以進一步促進業務擴張。

商城業務收入1.69億元,環比增長96%,營收佔比7%;其他收入為966萬元,同比下滑47.8%,環比增長20%。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雲集累計會員人數為1380萬,較上季度的1230萬,增加150萬;交易會員從610萬增加至960萬,較上年同期增長57.4%。需要注意的是,會員和交易會員數的增加,並未帶動雲集相關會員項目收入的增加,營收貢獻的佔比也呈現下降趨勢。

財報顯示,2019年Q4,雲集淨虧損490萬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860萬元人民幣的淨虧損有所收窄。非通用會計準則下,雲集四季度實現了扭虧為盈,但綜合來看,雲集的處境並不樂觀,其最初“精品會員電商”的定位正面臨瓦解,轉型似乎也並不輕鬆。

放棄精品電商定位?雲集經營模式之變

雲集將其定位為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平臺,其在招股書披露,會員是平臺參與和增長的核心。雲集主要向高生活品質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在成為其會員前需要交納一定金額的會費。

此次,雲集在其財報中透露擴大會員基礎舉措,公司在2020年1月份調整了會員登記制度,允許任何在其雲集APP上登記賬號的用戶擁有一年期會員福利。這一舉措背後是雲集主動降低了會員准入門檻。此次改變或許意味著,雲集在放棄其之前堅持的精品會員電商定位。

於此同時,雲集也在通過讓利獲取會員數量的增長。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禮品包或者達到某一特定要求即可獲得雲集會員資格。

讓利勢必導致銷售費用的增加。財報顯示,2019年Q4,雲集銷售費用為3.065億元,較上一季度的2.784億元,增長10.1%,營收佔比12.5%,高於二、三季度11.1%和10%的營收佔比。

會費收入同比驟降超8成 雲集會員電商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會員電商的分銷模式類似傳銷,有極大的政策風險。擁有分銷能力及意願的小b端有限,當平臺對這部人的滲透達到一定程度後,平臺的裂變能力將達到天花板,此時行業的競爭又將回歸中後端供應鏈及服務能力。

異觀財經發現,雲集自成立以來,其經營模式在不斷的發生改變。

成立之初,雲集的主要經營模式類似於微商的層級銷售模式,共分為店主、導師、合夥人三個層級。其擁有自己的App—雲集微店,用戶繳納365元/年的服務費,便可以成為雲集App“店主”。雲集的“店主”可以邀請其他人員加入成為“新店主”,店主邀請新店主滿160名,可以成為“導師”,團隊人數達到1000名,可以申請成為“合夥人”。

這樣的模式被外界質疑為“傳銷”。2017年5月,雲集收到來自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張958萬元的罰單,其原因為是因為雲集微店在招募店主的過程中,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等行為,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的規定,涉嫌傳銷行為。同時,雲集微信公眾號、服務號被微信封停。

隨後,雲集被迫整改了其經營模式。整改之後,雲集微店改名雲集,平臺服務費換成“開店大禮包”,購買一個398元的開店大禮包,才可以成為雲集的會員,合夥人和導師變成了服務經理和客戶經理。

雲集和服務經理之間,多了一個第三方勞務外包公司。雲集與第三方供應商合作,以提供會員管理服務,把會員管理費用支付給第三方供應商,由他們和服務經理對接,簽訂勞務合同。

當前,雲集的商業模式為S2b2c。由供應商(Supplier),幫助店主(business),銷售商品給顧客(customer)。會員制電商更像是個人微商的升級版。商品不經過店主(小b端)之手,直接從供應鏈和工廠直達消費者。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雲集逐步優化運營結構,在自營模式與商城模式並存的基礎上,繼續擴充的產品類別的同時,也更聚焦於自身的運營。

相比自營而言,商城模式更“輕”,將一些較為成熟、毛利較低的品牌轉到商城平臺,大幅度地減少了雲集在物流、客服和運營人力等的方面投入。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雲集的履約費用為1.94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739億元,減少48%。低於二季度的2.965億元和三季度的2.042億元。

會費收入同比驟降超8成 雲集會員電商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隨著行業發展不斷成熟,市場參與者越來越多,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該賽道,憑藉平臺海量用戶優勢資源,推出會員模式,如京東Plus會員,考拉海購黑卡等。

互聯網巨頭除了擁有海量用戶以外,京東、考拉海購、淘寶等傳統電商早已佔領用戶心智,面對互聯網巨頭的加入,雲集的競爭壓力著實不小,雲集轉型並不輕鬆,未來走向何處,需要接受市場和資本的雙重考驗,異觀財經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