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别急着学控制情绪,先调节“心理弹性”

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无端发脾气了,我们常常会说她“耍孩子脾气”,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虽然我们会看到不少比较乖的孩子,但总体来说,孩子的脾气还是比较喜怒无常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能相对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其中“心理弹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关于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我就曾遇到过。那是一次下班在公交上,孩子要喝饮料,孩子妈就拧开瓶盖给他自己喝。孩子比较淘气,一边喝一边摇晃着身体。一个不小心把瓶子里的饮料洒出了一半,看着原本一整瓶的饮料一下子只剩一半了,嚎啕大哭起来。孩子妈一个劲的安慰“到家再给你买一瓶”,孩子仍旧哭闹不止。

孩子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别急着学控制情绪,先调节“心理弹性”

孩子这个年龄发发脾气并不奇怪,但是如果家长没有很好地引导,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种脾气可能伴随孩子长大,那将对孩子一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著名教授李玫瑾曾说过:孩子养成情绪的关键期是六岁前。良好的性情能够推动孩子的今后发展,若孩子一直喜怒不定,不懂得调整情绪,对孩子来说危害很大。


若孩子不能自我控制情绪,未来必将深受其害

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孩子,如果孩子被负面情绪缠绕,那么很难摆脱这种纠缠。尤其是孩子处在叛逆期,他们会异常固执,总认为他是对的,即使有错也绝不认错。会一直和父母以及其他人进行抗争,最终他们会因为这种与他人的对立而显得格格不入,进而无法屹立于社会之中。还有一部分孩子太过于自卑,他们整天处于一种失落、低潮、压抑的情绪之中,意志消沉,对未来缺乏信心,最终他们也会被社会所弃。

孩子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别急着学控制情绪,先调节“心理弹性”

当然有消沉情绪那么也有亢奋的情绪,这种情绪同样危害着孩子的未来。受这种情绪影响,调节不当的话往往会让孩子变得傲慢,很容易对自己取得的短暂性成就感到自满,一直沉浸在这种自傲的情绪下,往往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无论你的情绪太过低沉或者高涨,都会让人不能以一颗正常的心态处事。而自卑、叛逆、执拗就是由于缺少了高低情绪的弹性,如果引导孩子接受了这种情绪上的高低差,让他能够在悲伤与快乐的情绪之间自如的切换,这要比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有意义。


引导孩子调节心理弹性,每位家长不容推卸的责任

所谓心理弹性,就是指当遇到一些人或者突发事情时,有足够的空间去装载,并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变化。弹性越大,说明这个人对外界的刺激应对越从容。

这种“弹性”我们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例如火车行走的铁轨,每节之间都会留有空隙,这样随着温度变化,这个空隙就给铁轨的热胀冷缩留有了空间,不至于铁轨相互挤压而导致变形。

孩子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别急着学控制情绪,先调节“心理弹性”

1、衷于社交

前段时间很火的电视剧《少年派》也许很多人都看过,剧中的高中女生林妙妙的活泼可爱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她的社交能力也不得不让人称赞。你会发现她的心理弹性特别高,不管外界情况如何变化,她总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用她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影响着他人,进而互相成为好朋友。她的心里弹性良好的设置,是可以通过锻炼和引导来得到的,而这项职责就落在家长身上。

2、敢于超越自我

逃避是每个人在面临恐惧时最自然的反应,而勇气是需要后天锻炼、培养的。勇气的前提是自信,只有当一个人足够自信,她才能够在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时还能够敢于超越自我。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敢于不断挑战。

孩子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别急着学控制情绪,先调节“心理弹性”

3、积极乐观

对自己充满信心是积极乐观的前提。这种信心背后实际上是心态和情绪的支撑。王菲的女儿李嫣大家都知道,尽管先天兔唇,但是她一点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异常的自信乐观,没有因为自身缺陷而自甘堕落。也许有人曾对她指指点点,但是那些“温柔相待”还是培养了她良好的心理弹性。

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弹性”,家长可以从这几点做起

1、保持平静心态,言传身教

家长一方面要养大孩子,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对孩子往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遇事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有着强大的“心理弹性”,那么孩子也会跟着大人学,自然就有很好的“心理弹性”。

孩子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别急着学控制情绪,先调节“心理弹性”

2、为孩子“心理弹性”设上限

孩子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小则“小吵小闹”,大则睡地打滚,更严重的会伤害自己。为“心理弹性”设上限,目的就是给孩子的过激情绪做个限制,如果超过这个限制,就会做出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事。例如最多允许孩子躺地上打滚,不允许损坏家里东西或者伤害自己。

通过这个上限,逐步降低弹跳度,可以对孩子心理弹性进行优化。现实中我们为孩子心理弹性设上限也需要创造一种环境,若是在社交环境中,意义更大。

3、社交活动之中调整弹性

在应对社交活动时,外界会给孩子心理弹性一个回馈,孩子可以通过这种回馈清楚自己的心理弹性是不是合理。

如果置身家人的保护下,由于对父母很熟悉,孩子知道父母能够在多大限度上忍耐,所以他们有着很低的发泄情绪成本。而如果让孩子处在社交环境下,他们不清楚别人的忍耐限度是多少,就会收敛自己的情绪,调节心理弹性,这种心理弹性就是他们自己通过社交活动学习总结得来的。

孩子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别急着学控制情绪,先调节“心理弹性”

做为家长,我们不仅要懂得良好的心理弹性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更要懂得如何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为孩子设立一个心理弹性上限,让孩子在与外界的社交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处事不惊、积极乐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