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如何應對“輸不起”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再加上後天環境的影響,造就了孩子們不同的性格特徵:有的孩子好動、調皮,有的孩子文靜、淑女;有的孩子一天到晚說個不停,有的孩子少言寡語;有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喜歡創造,有的孩子穩重有耐心、專注力強……

生活中,我們還會看到有的孩子,好勝心特別強。他們凡事都要爭第一,輸了就哭著耍賴;只聽得進讚美,聽不得批評……這樣的孩子我們稱之為“輸不起”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對輸贏過度在意,他們做某一件事的目的性很強,那就是要獲得勝利,一旦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種“輸不起”的狀態,就會經常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總是處於情緒不良的狀態,長期以往,孩子的情商就會越來越低,甚至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


爸爸媽媽如何應對“輸不起”的孩子?


那麼,面對孩子這種“輸不起”的心態,爸爸媽媽們應該如何應對呢?又能通過哪些科學的手段改變孩子的這種“輸不起”的性格呢?

“輸不起”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

孩子總是“輸不起”,因為失敗而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及時引導,就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 容易讓孩子養成習慣性迴避失敗的心態,一旦遇到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就會選擇迴避,不願意嘗試,這會導致孩子趨於平庸,很難有更好的發展。

▶️ 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自信心是孩子在不斷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形成的,若孩子因為害怕輸而不願意嘗試,自然也很難感受到事情做成後的喜悅與自信。

▶️ 會讓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因為孩子會為自己的“輸不起”找藉口,他一般不會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從外部找歸因的理由。

孩子長期處於“輸不起”的心態,而爸爸媽媽又缺少引導和幫助,對於孩子來說,確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爸爸媽媽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爸爸媽媽如何應對“輸不起”的孩子?


面對不同的類型”輸不起“的孩子,爸爸媽媽如何應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他們“輸不起”的特徵和狀態也各不相同,該如何因材施教,引導他現在“輸得起”,將來“贏得起”呢?


01 第一類孩子:做事衝動、節奏過快,自我表達意願強的“急性子寶寶”。

▶️ 性格特徵:“急性子寶寶”做事情很衝動,比如老師提問,要求小朋友舉手發言,急性子寶寶直接站起來發言了,等他講完,小朋友告狀說他沒有舉手,他才反應過來,又陷入到沮喪的情緒中。“急性子寶寶”一旦發現自己輸了,最常見的表現是大哭大鬧,不願意接受輸的事實。

▶️ 應對策略:而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要主動培養他“三思而後行”“耐心等待”的能力。比如:做事之前,鼓勵他先做兩次深呼吸或者想象自己是一隻小烏龜,有意識地讓自己慢一點,等他知道控制自己的“急性子”之後,他才能想得更細緻一些,準備得更充分一點,這樣在結果上就增加了他“贏”的可能性。就算最後他還是輸了,他也能在家長的引導下慢慢控制自己的“急性子”,平靜下來反思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

▶️ 推薦遊戲:

運動類活動:讓孩子提升對身體動作的控制和協調力,讓他們明白有時著急會起到反作用,比如各種單腳跳的遊戲等。

音樂類活動:在悠揚的音樂中感受節奏變化、音階起伏,讓孩子伴著舞曲用手指舞蹈吧,比如用手指按照音樂節拍舞動等。


爸爸媽媽如何應對“輸不起”的孩子?


02 第二類孩子:做事節奏慢,自我表達意願不強烈的“慢寶寶”。

▶️ 性格特徵:“慢寶寶”做事情慢條斯理,從表面上看不出他的好勝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在他身上不存在“輸不起”的特徵。“慢寶寶”一旦發現自己輸了,他很可能會選擇迴避競爭。比如他和別人一起搭積木,小夥伴搭得又快又好,他會說:“我不想和別人一起搭積木。”

▶️ 應對策略:假如孩子是“慢寶寶”,爸爸媽媽不要急迫地要求他參與競爭,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充分表達自己。如果孩子說:“我做得很慢,不想和別人一起做。”這時,爸爸媽媽可採用兩個方法幫助孩子: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重新演示一遍孩子和幼兒園小朋友玩的活動,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放慢速度,讓孩子在遊戲演示中提高自己的熟練度,慢慢地也能提升速度。

慢寶寶做事很慢,但也很專注,從事美術這類靜態活動會更有優勢。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繪畫,一是讓孩子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二是提升孩子的繪畫能力,讓他發現自己的優勢,再鼓勵他參與競爭。

▶️ 推薦遊戲:

對觀察力和專注力要求較高的紙面遊戲,專注點寶寶都愛玩這類遊戲,在全身心投入後收穫闖關成功的成就感,比如手指走迷宮、找不同等。


爸爸媽媽如何應對“輸不起”的孩子?


03 第三類孩子:對外界和他人反應很敏感的“敏感寶寶”。

▶️ 性格特徵:“敏感寶寶”對外界的情緒捕捉能力很強,但有時會過度解讀他人的想法,比如他人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句話都可能讓他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好。敏感型寶寶也不願意輸,輸了之後,他的想法通常是:“媽媽剛才皺了眉頭,肯定是因為我輸了,她不高興;我也很難過,以後再也不參加這個比賽了。”

▶️ 應對策略:針對敏感型寶寶,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假如孩子要參加比賽,那比賽前要給孩子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要贏得比賽,而是與自己之前的行為相比,有提升和進步,讓他關注自己進步的過程而非比賽結果。

平時多鼓勵孩子,增加他的自信心:“寶寶,你現在運動能力比之前更好了,都能單腳跳五步了,真棒。”

▶️ 推薦遊戲

繪本故事類活動,藉助繪本的“暗示”,鼓勵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增添自信心,比如《今天我很棒》《我為自己驕傲》等。


爸爸媽媽如何應對“輸不起”的孩子?


最後的話

“輸不起”的孩子很難在未來的成長中“贏得起”,爸爸媽媽們需要正確引導孩子慢慢改善這樣的性格特徵,幫助孩子養成平和的心態,提高孩子的情商,才能更好應對未來的種種磨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