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範文+萬能話術+名言警句+名人案例

主題解讀可用於作文開頭,名人名言和案例都是議論文的常用素材,再從範文示例中學習文章佈局

作文可不就穩了嘛!


今天的主題——師生關係


一、主題解讀


師生關係是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它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學校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係維繫下進行的。因此,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現代師生觀的內容包括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


二、相關素材


(一)名言警句

1.教師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贏得孩子們的信任和熱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這一點,一切其餘的問題也會隨之解決了。——裴斯泰洛齊

2.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匯之處是愛的聖地。——佚名

3.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衝突,其根源在於教師不善於與學生交往。——蘇霍姆林斯基

4.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陶行知

5.幼苗需要土壤的滋養,學生需要教師的愛護。——佚名

6.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7.在民主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該充當一個民主集體的領導的角色。在民主的課堂裡,教師的觀點與學生的觀點一樣可以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尖銳批評。這樣學生和教師都能學習,教學相長。——莫里斯·比格

8.學生和先生的關係是同志的關係,教師是同志中的領導者,因此就要尊重教師。教師和學生,一切都是相互平等的關係,用中國的老話來說,叫做“教學半”或“教學相長”,在教和學當中,教師和學生都得到利益,都獲得進步。這是新的師生關係的問題。——徐特立

9.做老師的人經常在那裡假裝一副師長的尊嚴樣子,企圖讓學生把他看作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這個做法的效果適得其反。他們怎麼不明白,正是因為他們想樹立他們的威信,他們才反而摧毀了他們的威信。——盧梭

10.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二)名人案例

1.【葉聖陶】葉聖陶先生在蘇州一所小學當教師時,就給自己提出:“我要做學生的朋友,我要學生做我的朋友。”他也的確做到了,和學生親密無間。他給學生上課,常講小故事、小童話,學生特別愛聽。他在校園裡種花、種草,美化環境,給學生創造優美的學習環境。他對待學生,無論是聰明的、愚笨的,衣著乾淨的、骯髒的,都一樣和藹、一樣親熱。葉聖陶先生當時只有17歲,而學生都是十一二歲的,雖然他長得比較瘦小,和學生差不多高,但是學生都喜歡他、尊敬他。

2.【中國古代】春秋時期,孔丘同他的弟子的關係,是古代的楷模。他熱愛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學生對他尊重景仰,親密無間。戰國時期,荀況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比喻學生可以後來居上,超過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中國古代名人們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師生觀。

3.【孔子】孔子能在教育事業上取得偉大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與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和諧、融洽、平等的師生關係。孔子不擺師道尊嚴的架子,總是與學生親切交談,共同討論問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何傷也?亦各言其志也。”(那有什麼妨礙呢?不過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而已。)允許學生髮表不同意見。這體現了孔子思想的兼容幷包、體系龐大的特點,也表現了孔子博大的胸襟。容人容己,方才博得學生的敬仰和愛戴。和樂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而不厭,終身追隨。

4.【程門立雪】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40多歲時與好友遊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不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且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竟然才發現門外站著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眾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5.【安妮·莎莉文】安妮·莎莉文畢生致力於對海倫·凱勒的教育,使既盲又聾又啞的海倫·凱勒擺脫了心靈的桎梏,勇於追尋人性的獨立和自由。試想海倫·凱勒如果沒有遇到安妮·莎莉文老師,她的生活會怎麼樣?其他的老師會不會給予她這樣的關懷和愛,並充滿耐心地讓她感受到這個多彩的世界?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這個假設便無從考證,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身殘志堅的女作家,於是無數人可以讀到那篇令人感懷不已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的經歷是一個奇蹟,而引領她創造這個奇蹟的人——安妮·莎莉文是讓人無限感動的老師。


三、範文剖析


良好師生關係源於一顆溫暖的心

師生之間的關係決定著學校的面貌。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體現尊重、民主、平等、發展、和諧的關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既是新課程實施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不同的人建構良好的師生關係會採取不同的方式與方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所有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幸福是現代教育的終極價值。”所以讓學生成為幸福的人,用自己的愛心關愛學生、溫暖學生,那麼同樣也會收到學生給予的溫暖的、幸福的回饋。這何嘗不是我們所尋求的良好師生關係的樣子呢?(先簡單介紹新型師生關係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要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後藉助名言引出中心論點)

幼兒是世界上一個特殊的存在,同時也是一個美好的存在。幼兒的世界單純、善良、美好,但也同時伴隨著無助、迷茫、疑問。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遵循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關心愛護每一名幼兒。(分論點1)生活中,當幼兒難過的時候,教師能夠在後面安慰他;當幼兒孤單時,教師能在身邊陪伴他;當幼兒哭泣時,教師能為他擦掉淚水;當幼兒失敗時,教師能鼓勵他;當幼兒成功時,教師能為他喝彩……種種的來自教師的溫暖,都將使幼兒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讓幼兒心存溫暖,健康成長。(運用排比修辭,說明教師應該怎麼做,以支撐分論點1,呼應中心論點)

嬰幼兒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即基本人際信任,才能積極地發掘自身的潛力,才能有人性及價值的較充分的實現。不安全感是許多心理障礙,特別是神經症發病的最基本的人格基礎。沒有安全感,就沒有自我接納,就沒有人際信任,更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健康的心理和健康人格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表現。(對安全感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進行假設正反論證,為下面的分論點2做準備)

當幼兒內心充滿幸福溫暖,一方面可以擁有足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夠處理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幼兒對生活的熱情,成為積極樂觀、充滿活力的人。所以教師要用自己的溫暖之心,給予幼兒足夠的安全感,使幼兒成為幸福之人。(分論點2)

來自教師的溫暖,會使幼兒同樣用他們的溫暖之心回饋教師,給予教師尊重、信任、依賴,熱烈響應教師的號召,遵從教師的領導,信任教師的活動安排,使得教師也成為溫暖幸福的人,繼而再去溫暖關愛其他學生,這是一個良性美好的循環,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更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因此,良好師生關係源於一顆溫暖的心。(主題中的“師生關係”是一種相互的關係,所以通過前面的論述,在結尾處點出其相互促進作用,以此來再次強調教師“溫暖”學生的重要性,重申論點)


圖圖評析:

文章以“師生關係”為起點,簡要介紹其必要性及內容,主題在於其中的“溫暖”。

後圍繞“溫暖”從關愛和安全感兩個方面進行論述,論述中沒有過多的名人事例,卻重在語言大多數以同句式形式呈現,給人強烈的說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