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前段時間聽朋友說,長投學院的小白訓練營,堪稱社群運營的典範!精細化地對用戶進行深度化運營,最終促成用戶成單。於是,作為運營汪的我,抱著學習的心態,報名潛伏他們的小白訓練營。想看看別人轉化類的社群運營都是怎麼做的?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下邊,我就為大家一一道來,關於小白訓練營的一些思考,以及對目前教育行業付費模式的一些思考。

一、為什麼教育行業總是有體驗課?

我相信,大家對於體驗課的模式並不陌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些初級課程作為誘餌,吸引目標用戶參與課程。從而通過體驗課的模式,讓後續部分用戶能夠進階為深度用戶,為高客單價的產品付費。

體驗課一般處於免費-100元不等,主要是為了獲取更加精準的用戶,提高後續高階課程的轉化率。現在大家更趨向於用9.9、19.9等價格的體驗課進行第一波用戶的獲取,這樣既能避免褥羊毛用戶的參與,又能避免專業領域的大神進來拆臺。

這讓我想起當時在做編程課程的推廣時候,一個99元的編程課程投放。花費幾千到一萬不等的投放費用,能夠有幾個到10多個不等的用戶報名。看似雖然收不回成本,但是隻要後續幾千元的高階課程轉化率高,就很容易收回成本,甚至達到更高的ROI。

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這樣的模式,就像滾雪球一樣,只要成本能夠收得回來,就用足夠的資金持續投入推廣,將雪球越滾越大。

這種模式在線下機構也運用的特別多!萬變不離其宗,看來當初流行的,現在依舊很流行,只是換了一張皮而已。還記得當年大學那會,各種培訓機構在大學裡邊開設各類講座(特別是針對大一新生的,剛到一個新環境,充滿著迷茫和未知的不確定,於是輔導機構就利用這種情緒,讓大一新生報名各種培訓課程)。先是各類免費公開課程,然後拿到銷售線索,由銷售進行持續跟進,促成成單。

所以,銷售線索到成單這一步至關重要,能不能滾出更大的雪球,就看最終高階課程的成單率。這一步轉化在長投學員小白訓練營中做到了極致。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別人都是怎麼做的?

二、長投學員的社群運營有什麼值得學習的點?

長投學院,不僅在14天中嚴格進行階段劃分,每個階段該做什麼樣的事情,甚至每一天都有明確的劇本。早上進行晨讀分享,終於給大家分享關於賺錢,理財的一些知識點,晚上會專門請一些導師來分享關於理財中某個細節點(如基金,股票,保險等)的分享。

每個階段都有明確需要完成的目標,我將其分為3個階段,每個階段圍繞著最終的目的,劇本不斷地在發生著變化。

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第一階段會分享各種內容,讓大家覺得理財的重要性。(大概思維是,你窮是因為你不會理財!你存不了錢,也是因為你不會理財。)

第二階段的時候,班班會分享各種因為學習理財而人生髮生變化的案例:比如有一個寶媽,在家老公不疼婆婆刁難的那種,學習了理財營之後,婆婆對她的態度發生變化,相信她說的話,把家裡的經濟大權交給她,在家的地位也更高了........前面,我稱之養魚,如何讓願者上鉤。

第三階段,就到了最終成交階段,班班會說她手上有幾個優惠名額,限時報名立減幾800元。這個名額一般低於真正想要報名的人,更能突出這個優惠名額的稀缺性,從而減少報名猶豫時間,更快速促成成單。其次,還會針對往期大家普遍存在的疑問點進行分享,打消大家的疑問。

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以上是從整個訓練營的週期來看,每個週期都有確定的事情和目標需要去完成。

接下來,我們細分到每一天,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呢?用之前一位作者的話來說的話,就是每天16個小時(從早上6點發布任務到晚上22點結束)精細化運營感動用戶。

早上7點發布任務

每天早上班班會在群裡分享今日晨讀文章,並且要求每個學員輸出晨讀的感悟,學員的每一個動作都和積分相關,後續可以用積分兌換書籍、課程或者長投學院周邊產品等。

不單單是要求學員進行晨讀感悟輸出,而且班班和學姐還會針對每個人的感悟進行點評。能做到這一點,當時我就震驚了。如果說每天進行晨讀和進行晨讀感悟分享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針對每個人的感悟進行點評就真的太難做到了!將每個細節點做到非常到位,後續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高階課程的轉化率。

中午班班分享

中午12點左右,班班每天會在群裡分享一些關於理財,勵志,成長等關鍵詞為主的內容分享,從最初的權威感樹立,到中間逐漸和大家談心,談自己在長投學院的成長,自己因為報名了課程,收穫了錢,開闊了思維等等。

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中午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大家之間相互熟悉,交流的一個過程。也從每個階段參與的人數和用戶,能最終鎖定後續能夠成交的人群。一般來說,參與感越深的人,最終也就越容易成交。

晚上分享會分享

晚上又是到了各種專業分享的環節了,針對每個階段學習的內容不同,每個內容分享的內容不同。分享內容,是作為小白訓練營的補充,讓人學習到更多關於理財知識的學習。

每天都有固定的劇本演練,每天分享什麼樣的內容才能達到每個階段需要達到的目的,我想長投學院那一定有這個劇本。

另外,還有幾個非常好玩的細節點,可能也在他們預設的劇本中體現。只能說,他們的細節點做的非常到位!

社群的命名

一般來說,很多課程學習的社群都會以課程名字+多少期來進行命名的,如高階增長黑客三期,但是他們沒有采用這樣的命名方式,而是以期數+班級來進行命名,如當時我報名的是113期104班(有交流群和任務群,一個用於互動和發言,一個用於發佈任務和內容同步)。

當時還專門有人說為什麼不加長投學院小白訓練營等關鍵詞,這樣好方便查找。我猜想,可能是這樣命名的方式,能夠降低大家對於後續課程轉化的一個牴觸感,又能增加大家對於課程的認知感。

班班和學姐的角色:

班班在群裡扮演的一個專業理財的角色,帶過很多的班級,有許多報名課程之後學習的非常成功的學員,而班班並不是公司員工。班班是從之前報名課程的學員中,打怪升級成長起來的,這樣既能節約社群運營的人工成本,也能增加班班和學員之間的親切感,最後也能避免因為身份而導致過分營銷的嫌疑。

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學姐在這裡扮演的是一個溫暖漂亮的學姐,和班班打配合,進行學員積分統計以及在關鍵時候幫助班班救場的一個人。

報名長投學院後,我發現他們社群運營的3個關鍵點

積分的設置:

積分的設置,其實是為了對用戶的每一個行為進行監督和統計,提高最後成單率的一個作用。看似是用積分兌換獎品,實際上呢,是對行為的一個統計,最終班班再根據這些行為進行分析,針對用戶的每一個進行逐一轉化。

前面,我們說到,中途參與感越深,其實到最後就越容易轉化。參與感越深,說明學習到的東西也就越多,而對於課程的認同感也就越強烈。而通過這樣的一個積分統計,班班能夠最快速地找到那些轉化率更高的人群,進行後續精細化運營以及轉化。

用戶信息的登記:

這也是影響轉化的一個關鍵點,如果來的大部分是職場人士,你天天給她分享關於寶媽的一些成功案列,牛頭不對馬尾,怎麼可能會有觸動。

在剛報名的時候,班班會讓每個人進行入學登記,辦理長投學籍。這裡邊包含:QQ、目前的角色、理財目的等信息,基本信息的填寫,能夠大致瞭解報名用戶的畫像。後續在進行精細化運營,分享各類理財知識的時候,也更有有側重點。

在現在獲客難,獲客成本高的時代,如何能夠對用戶進行精細化運營,提升現有用戶的轉化率,提升單個用戶的ARPU值是關鍵。

作者:運營汪成長日記 運營汪日常雜談,與你分享那些運營的成功與走過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