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學佛學的注意事項”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佛渡有緣人”,我理解的“有緣人”應該是具有顯性佛性的人。佛性根植於人的內心,就是佛根。每個人先天佛根具足,先天都具有佛性。但我們絕大部分人的佛性被後天的貪嗔痴慢疑心推向遠處遮蔽起來了,與佛根分離。學佛,就是用佛道和佛的精神把我們被後天貪嗔痴慢疑心推向遠處遮蔽起來的佛性修出來,歸位於我們的佛根。怎麼修出來,這沒法用語言來說。但有一點,凡是報以利己目的性和功利性燒香拜佛,這是迷信,這樣的發心與佛的無分別心和無貪嗔痴慢疑心背道而馳,完全背離了佛的教化初衷(甚至一些貪官汙吏在家裡擺佛堂拜佛,在他們看來佛和受賄者沒有區別,挺滑稽的)。佛說,五蘊皆空,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聲味觸法。佛,怎麼可能顧及你的私心,怎麼可能貪念什麼香火。修佛,修的是深埋在每個人的心底佛性,悟得真相。有些人的修行是偽修行,見人就作揖行禮,滿口佛話,帶個佛珠,打打坐,拿一些佛的道理當普通常識,把佛經中某些用語當口頭禪一樣,可能這些文字所蘊含的真正的意義他自己都不懂,更不要說悟得佛的智慧。學佛的要有佛緣,需要在因緣的基礎上有悟性和智慧的加持,同時還要有以持善念,善行和感恩心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次第而行,修得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真正的佛法智慧可不是用佛教用語堆砌的,更不是一般常識和雞湯式的嘴上修行、說教(這類現象在所謂搞企業管理的培訓師身上挺明顯的,動不動把修行掛嘴上,照本宣科式說教,包裝的像得道高人一樣。如果紅塵中無常真發生在他身上,可能他的煩惱程度和其他人還是沒兩樣。當然,企業家胡小林的修行之道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精進修行融合了儒釋道),是深入骨髓的悟。可能佛陀所悟之道都是沒辦法徹底用功能有限的語言說得出來的,其般若智慧遠遠超越了文字。

南懷瑾老先生不建議普通年輕人學習佛法,容易出不來。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一般的年輕人經歷的無常少,閱歷少,受苦磨練少,甚至人生平安順遂,個性也極強,這是不具有佛緣的。與佛結緣的條件不具足,要麼形式主義表演給自己和別人看,學不到佛道,要麼鑽進去出不來,走向迷信,走火入魔,學成神經病。但年輕人裡有兩類人還是可以學佛法,一類,大智若愚者,也就是表面看似愚笨,但實際很聰明,悟性高,能進能出的人。二類是沒有讀過書,大腦像一張白紙的人,就如先天具足佛根的且佛性尚未遠離的小孩子一樣,沒有後天的貪嗔痴慢疑心。

那麼我們如何鑑別什麼是偽學佛人。有一篇文章裡總結過有以下八類(在此恕我借用一下):

1、煞有介事型

2、生不如死型

3、眾人皆醉我獨醒型

4、精緻利己主義的自私自利型(這種在年輕人中比較常見)

5、追星者與個人崇拜型

6、誦讀家型

7、刻意放生者型

8、素食偏執型

以上八種類型也不都是孤立存在的,也有兩種以上共有的,且互為影響關聯。具有以上任何一種,都是我執,是執著於有形有相的東西,這將成為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礙,甚至走向邪門歪道。就如金錢,美色,權利,地位等這類你自以為成功的要素,恰恰是也是讓你頹廢墮落的因。佛陀說:若以音聲色相得見如來,是人行邪道。所以,學佛法不可以想當然,一定要觀照自我內在有無較好的悟性以及相應的經歷閱歷,是否有一定的善心,善念和感恩之心所加持。沒有這些基本條件的想修行人,不妨就讓自己做個貪嗔痴慢疑心具足的人更好些,這也許是暫時的因緣,也許在以後無常的日子裡有很多事和菩薩來渡你,讓你佛緣具足。

其實,我說的話題未免太大了,有對佛法不恭敬和不謙卑的嫌疑,很罪過。佛學智慧大如無邊際的宇宙,佛經浩瀚如海,豈能是我等凡夫俗子區區市井小民可以妄論的。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