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誰的過錯?

《小城三月》是蕭紅的最後一部作品,作者用細膩、平淡的筆觸描述了少女翠姨的短暫一生。她在十九歲的年紀愛上了堂哥,明明知道這段感情不可能被社會認可成全,還是在不斷默默的憧憬抗爭著直至死亡,讓人感覺無限悲涼。

翠姨生得並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她伸手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對那櫻桃十分可憐的樣子,她怕把它觸壞了似的輕輕地捏著。

透過這段文字,感覺翠姨就站在我們面前一樣,是如此細膩柔軟、溫文爾雅的一個少女形象。可就是這樣一個少女,卻如東北的春天一樣短暫,最終在青春正好的年歲離開了這個世界。

蕭紅《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誰的過錯?

感傷之餘,讓人不禁要問:翠姨的死,到底是誰的過錯?

一、翠姨之死,是她自身性格內斂,不敢抗爭的緣故

翠姨,她沒有買,她猶疑了好久,不管什麼新樣的東西到了,她總不是很快地就去買了來,也許她心裡邊早已經喜歡了,但是看上去她都像反對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

翠姨是一個性格內斂、喜歡隱藏自己喜好的人,這從以上她對待絨繩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雖然她很喜歡絨繩鞋,但是她一直在剋制著自己的感情,生怕別人知道了似的。

而在作者陪著她坐車轉了整個小城的每個店鋪,最終仍然沒有買到時,她又悲涼的感慨:“我的命,不會好的。

由於沒有買到合適的絨繩鞋,便推導出自己的命運不好,可能在一般人看來實在是小題大做,卻也預示著她的悲情。因為她什麼事情一開始都要放在心裡,不表露出來,好像別人都不配聽她的心聲一樣。一如最初她跟哥堂哥的相遇並動情,由於不合時宜,她一直深埋心底,對誰也不說。

一個人站在短籬前面,向著遠遠的哈爾濱市痴痴的望著。雖然她從來沒有對誰說過,可是動作卻出賣了她的感情。

即使她和堂哥單獨相處時,也是拘謹著不知所措,只能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語,而且在一聽到有人要來時,就馬上慌亂的掩飾自己的窘態,生怕被別人發現。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終結,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洶湧的感情。在將要離開人世的彌留之際,第一次失態的拉著堂哥的手,“像要把心哭出來般”的大哭起來。

而就這短短的一次表現,她已經感覺到今生無憾,“我心裡很安靜,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到底是怎樣一個內斂的人, 可以如此懦弱卑微的愛著?即使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從不抱怨什麼,反而感覺沒有什麼遺憾。

我小時候,就不好,我的脾氣總是,不從心的事,我不願意……這個脾氣把我折磨到今天了……

她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就是從不抗爭為自己而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都沒有真正對堂哥表露自己的心意。

翠姨的死跟她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聯,因為就是她的忍讓和不抗爭導致了自己的悲劇,雖然最終她也堅持了自己的立場,以死來埋葬追隨自己的愛情,可是對於她來說,只是無意識的抗爭罷了。

蕭紅《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誰的過錯?

二、翠姨之死,是由於堂哥的退縮,不作為導致的

那麼關於翠姨的死,堂哥要不要負責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堂哥是翠姨之死的直接參與和推動者。

“我的哥哥(就是那個堂哥)吹簫吹得最好,這時候他放下了簫,對翠姨說:'你來吹吧!'翠姨卻沒有言語,站起身來,跑到自己的屋子去了,我的哥哥好久好久地看住那簾子。”

從這段文字來看,翠姨的樂器演奏的也很好,所以堂哥對翠姨頗有好感,在翠姨害羞的跑走後,可以好久好久的看著翠姨所在的屋子簾子。

而在翠姨愛上堂哥後,堂哥也是知道的,這從作者所描述的堂哥和翠姨的互動中就可以看出來。

“哥哥對翠姨比對我們稍稍客氣一點。他和翠姨說話的時候,總是“是的”“是的”的……”

有一天晚飯之後,翠姨和哥哥都沒有了。

我聽見在後屋裡,或者在我的房子裡是有人的。

我跑進去一看,不單是翠姨,還有哥哥陪著她。

這可謂是小說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堂哥和翠姨竟然在別室獨處。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單身男女獨處就已經不被社會接納了,更何況翠姨已經訂婚許了人家。

因為她對於堂哥的感情,她可以冒著極大的風險與堂哥單獨相會,可是堂哥呢?他明知道一旦被發現對翠姨名聲有隱患,還是這麼做了,在這裡可以看出堂哥的不負責任和對翠姨的無所謂。

如果堂哥想要和翠姨光明正大的談戀愛,也是可以的,翠姨只要把已經訂的婚退掉就行。但是這個需要堂哥來出頭促成這件事情,因為如果翠姨主動提出來,那麼以後堂哥家裡人就可能嫌棄她。

再者,翠姨由於是寡婦的女兒,而且其母親又改嫁了一次,在族人眼裡已經被扣上沒家教和命不好的帽子了。如果她再貿然提出來這個要求,那她就更不會被社會所容。

而如果由堂哥提出來,一切就順理成章。但是堂哥不但沒有說過,還在被作者這個小妹妹發現他們密會後,通過玩遊戲輸給她讓她高興來收買其為他們保密。

可是就算不懂事的妹妹不說出去,他們多次約會和行動間帶出的蛛絲馬跡,族裡其他人也未必沒有察覺到,因為作者的母親很久以前就在心裡猜疑著他們了。

直到婆家催嫁,她都依然沒有等到堂哥開口,在她臨死之際如果不是由於作者母親的催促,堂哥甚至都不會過來看望她。從始至終,都是翠姨一人在默默忍受抗爭著。

雖然堂哥在翠姨死後經常落淚,但也只是一個繡花枕頭而已。痴情的翠姨看上這麼一個慫貨是她的悲哀和不幸。

所以說,翠姨的死,堂哥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他的退縮、不作為,加速了翠姨的死亡。

蕭紅《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誰的過錯?

三、翠姨之死,是由於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摧殘

翠姨之死,固然有她自身的問題和堂哥的責任,但是最大的因素是當時社會的道德壓制。因為在那個封閉而黑暗的世界裡,翠姨只是千千萬萬個不幸中的一個而已。

在一個沒有愛情的時代,婚姻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不需要任何感情基調的東西,“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需要隨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這些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所謂道德倫理,是阻擋翠姨追求愛情和幸福的真正罪魁禍首。

她沒有念過書,可是卻並不太同一般的女子一樣沒有見識,因為她對讀書的“我”和堂哥都是選擇毫無保留的相信和敬仰,而且她從內心裡也真心渴望讀書。

雖然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影響,有了一定的思想覺醒,但是身處舊社會,她總是認為自己與美好和幸福無緣,因為她是“改嫁的寡婦的女兒”,她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的命運不會好的,也根本無力擺脫舊思想的轄制,可以說她的死也是一個時代悲劇的縮影。

她就這樣孤獨的死去,在小城三月,如同春天一樣短促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蕭紅《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誰的過錯?

她像魯迅所說的鐵屋子裡的人一樣,如果沒有接觸到新事物和新思想,也許生命也不會就此消亡。畢竟在她剛開始訂婚許配的時候,她也只是默默的接受,沒有抗爭過什麼。

所以說,翠姨的性格內斂,從忍受家人把自己許配給一個從不認識的人,到接觸新思想後對於堂哥的愛戀和崇拜,以及抗爭後仍然失敗的經歷,都是當時那個萬惡的封建社會導致的。

有人曾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而翠姨和堂哥在三月的小城相遇,也是他們的宿命。雖然作者只是用淡淡的筆觸訴說他們之間的相知相處,可越是這樣,越讓我們感覺到無盡的蒼涼和悲傷。

作者簡介:思然,寫作踐行者,想要用文字提升自己,時刻走在精進路上的90後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