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慶陽】慶陽蘋果變“金果” 日子越過越紅火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慶陽】慶陽蘋果變“金果” 日子越過越紅火

航拍寧縣焦村鎮佔地6800畝的海升蘋果產業基地 韋德佔 攝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

仲春季節,慶陽市寧縣焦村鎮海升蘋果產業基地裡,隨處可見“產業工人”為蘋果疏花的忙碌身影。“冬修枝,春疏花,夏疏果……現在正是進行剪枝、疏花和春季管護的好時候。”袁小玲是寧縣焦村鎮西卜村村民,在基地“上班”5年時間的她,如今已經成了果樹管理的“土專家”。

走進海升蘋果產業基地,記者發現樹間距僅相隔1米,大概一人多高,枝條如垂柳般伸向地面,相隔3.5米成一排,每排果樹下通有一根滴灌管道,科技感十足。

“這是國內目前最先進的蘋果種植方式——矮砧密植。這裡種的是貨真價實的‘科技蘋果’!傳統的蘋果種植,每畝地最多種40棵果樹,採用矮砧密植技術,每畝地可以種植200棵。”談及矮砧密植,焦村鎮鎮長石亞玲十分自豪。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慶陽】慶陽蘋果變“金果” 日子越過越紅火

袁小玲(右一)正在進行剪枝、疏花和春季管護工作

2014年,寧縣引進陝西海升集團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自此,袁小玲家裡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袁小玲將家裡的5畝土地流轉種了蘋果樹,自己也常年在海升蘋果產業基地打工,一年可以拿到2萬多元的工資,入股的5萬元每年都有分紅收入,袁小玲從以前的糧農成為了產業工人。

和袁小玲一樣,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蘋果產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慶陽地處北緯35——37度、海拔1100——1700米,是西北黃土高原的蘋果優勢產業區,優質蘋果的7項主要生態指標和6項輔助性指標,慶陽都可以滿足。”慶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盧小亨說,慶陽蘋果個大、色豔、質脆、味香甜,2019年慶陽蘋果作為甘肅“十大綠色甘味”入選農業農村部首次認定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寧縣縣委副書記羅睿介紹,2014年以來,在陝西海升集團的帶動下,寧縣發展“海升蘋果”果園7萬畝,蘋果種植面積達45萬畝,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蘋果基地。

“在海升集團的引領下,寧縣群眾接受了蘋果矮化的理念和技術,看到了蘋果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羅睿說,寧縣20%的果園按照海升集團的種植管理模式得到了更新,打造了現代蘋果產業“331+”股份企業的生產基地,總面積1.66萬畝,共涉及4個鄉鎮30個行政村,蘋果的銷售價格與以前的價格相比,每斤多增收1元錢,給群眾帶來了穩定、持續的收入。

為把蘋果這一優勢產業發展起來,慶陽市按照以工業化思維謀劃現代農業的理念,把蘋果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助推脫貧攻堅的首位產業來抓,對內設立果業局,加強力量,大力發展“海升模式”蘋果基地。也因此成就了“慶陽蘋果果真好”的消費品牌,逐步形成生產、貯藏、批發、運輸、電商、旅遊等蘋果全產業鏈開發集群。

【記者手記】

治貧之本,在於產業。“有產才能富民,有業才能興家。”在發展扶貧、帶貧產業中,必須立足地方實際和突出特色,這樣的產業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續發展。

作為革命老區,慶陽市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對蘋果產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伸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使貧困戶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夯實了鄉村產業振興和全面奔小康的根基。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慶陽】慶陽蘋果變“金果” 日子越過越紅火

寧縣的海升蘋果產業基地與麥田、油菜花海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慶陽】慶陽蘋果變“金果” 日子越過越紅火

寧縣的海升蘋果產業基地與麥田、油菜花海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慶陽】慶陽蘋果變“金果” 日子越過越紅火

“慶陽蘋果果真好”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慶陽】慶陽蘋果變“金果” 日子越過越紅火

寧縣蘋果種植面積達45萬畝,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蘋果基地 韋德佔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