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啥这么怂,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错误的认知观念是关键

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学校里生活得快快乐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交到朋友。但往往我们会发现现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前两天我就看到一个视频,在操场上一个男生在欺负另外一个体型较为瘦弱的男生。从视频上来看,虽然打人的那个同学体格确实要强壮些,但两人之间的差距也并没有那么明显。

虽然我对那名校园霸凌者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但让我更加痛心的是,被打的男生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连一丁点反抗的动作都没有。

孩子为啥这么怂,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错误的认知观念是关键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会怂成这样呢?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

人的行为是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整体生活形态所决定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俗一点来讲,一个人做出的行为反应都跟自己的认知观念息息相关,而生活也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给予相应的反馈。

以我们前面说过的这个视频为例。也就是说一些错误的认知让孩子变得怂了,而就是因为怂这个特质,吸引了那些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的目光。而这也就让这些怂怂的孩子成为了霸凌者下手的目标。

孩子为啥这么怂,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错误的认知观念是关键

那么究竟是哪些消极的错误观念让这些孩子连一点反抗的意识都没有呢?

第一、你应该这样

在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的行为指指点点,总是习惯用你应该这样的句式对于孩子的行为作出评判。之前我和二宝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剪纸活动。

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位妈妈就总是忍不住想要去上手帮自家孩子,嘴巴里还念叨着:你这样弄不好看,这么剪才好看。

我并不认同这名妈妈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会让觉得自己总是做错,连这么一点小小的事情都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忙。

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在面对有难度的挑战时,不敢去尝试,更不敢去争取。就比如说学校里的同学故意嘲笑他时,他也认为一定是我做错了,是我做错了才会让别人嘲笑我。而不会从别人的身上去寻找根源的问题。

孩子为啥这么怂,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错误的认知观念是关键

第二、你应该分享

很多家长会习惯性的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时要求自家孩子退让。比如说在某些二胎家庭就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老大,告诉老大:你应该把玩具让给弟弟玩。

但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产生我不配拥有的错误认知。尤其是在孩子两周岁左右的时候恰好处于一个物权的敏感期,他刚刚可以分清楚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却又被最亲近的人强迫要求分享。

孩子会慢慢形成我不配拥有的错误认知。并且在其他的同学擅自拿走他的私人物品时,虽然内心气恼,但却会认为别人把我的东西拿走是因为我不配拥有。而这种不争不抢的表现,只会让别的孩子觉得这人好欺负。

第三、你怎么这样怂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的表现不如别人,或者是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的时候,不会去体谅孩子的情绪,只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怂。

家长会产生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去获得更多认可的人。

在这样错误认知的驱使下,这些孩子在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也不敢出声去抗议。在别人看来,这些孩子就是软绵绵的柿子,可以被自己随意拿捏。

孩子为啥这么怂,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错误的认知观念是关键

为了纠正孩子的这几种错误的认知,家长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呢?

第一、尝试去理解孩子

当孩子的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作为家长要先认同和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因为看到孩子的不足表现就感到非常的苦闷,或许孩子只是因为陌生的环境而处于过渡阶段。

如果家长能够做到真诚接纳孩子的内心感受,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于自己爱意,孩子才能够勇敢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

第二、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提出,现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独立性。

因此,作为家长需要克制住自己那颗想要包办一切事物的心,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一次次的磨练当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有利于孩子对于自我认可感的提升。家长也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这样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

孩子为啥这么怂,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错误的认知观念是关键

第三、适时的给予鼓励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作为父母并不能够一味的否定孩子的做法,而是应该及时的给予鼓励,而具体到细节的正确鼓励方式会让孩子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恰到好处的鼓励能够大大激发孩子身上未被发掘的潜能。

第四、为孩子做好表率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工作人员将参与研救的一岁孩子放在平台上,平台的另一边是人为设置的悬崖。而孩子的妈妈就需要站在人为悬崖的另一边做出或开心或害怕的表情。

研究发现,如果妈妈的表情是扭曲的或者是害怕的,那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因为看到妈妈痛苦的表情而感到恐惧,不敢越过人为的“悬崖”。相反,如果妈妈的表现是比较积极的,那么大部分的孩子都会鼓起勇气爬过人为的悬崖。

而这个研究也就告诉我们,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妈妈的情绪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果想要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那么家长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需要沉着应对,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

孩子为啥这么怂,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错误的认知观念是关键

所以说,孩子之所以会怂,很有可能还是因为家长的某些行为不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外,更应该去培养孩子的胆量,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内心力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