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職場,是危機還是機遇?

疫情的影響,很多公司選擇保守性的發展戰略,在人員數量和福利待遇上都相應縮水。但房貸、房租、信用卡,花唄都得還,讓人不禁感到“入口”縮小了,“出口”卻沒變的無力感。

對於老闆來說,現金流吃緊,錢更要用在刀刃上,什麼樣的員工值得投資,什麼樣的人得早點請走,成了躲不開的話題。

怪不得有人說,這次疫情成了“職場試金石”。

未來,這三種人的職場可能會很艱難。

1、技能單一、缺乏成長空間的人

前段時間,酒吧“雲蹦迪”火了,2月8日上海酒吧TAXX在抖音直播,“知名酒吧+直播新模式”的雙重效應使其在4個小時收入70多萬,引起全行業關注。9日,杭州酒吧OT再創新高,5個小時收入近200萬。

不少網友對“雲蹦迪”感到十分新鮮,紛紛表示“在家蹦迪”、“人生第一次OT轉場TAXX只需要兩秒鐘,我的快樂又回來了”......

職場人生 || 疫情後的職場,是危機還是機遇?

行內人分析,酒吧直播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醞釀了許久,只是酒吧沒人的時候,不得不試水,以後會有常規化的趨勢。

宅經濟發展,其實考驗的是人思變的能力。

如何快速掉頭,把自己的技能變成市場更需要的東西。職場也是一樣,技能越單一,發展空間越受限,這也是為什麼有句老話,亂拳打死老司機。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強調技能的多樣化,不僅是在危機時刻給自己一個Plan B,也是因為職場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過去可能精專就足以抱有一席之地,但危機時刻,能調整自己,給公司創造更多價值的人,必定會更容易生存。

2、人品不正、三觀不正的人

業務發展初期,團隊裡什麼人都得有,市場廝殺,需要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沒有下限的人才。但步入正軌,成熟上市公司的運作模式中,這樣的人不會被留太久。

長期投資,信任才是基礎。而人品不夠,做事不擇手段的人,很難贏得信任。

職場人生 || 疫情後的職場,是危機還是機遇?

初入職場,總能看到各種利害關係,但隨著事業版圖的擴展和層次的提高,你總會發現,那些事業做得好的,通常都很正直並且人品夠好。

因為誰都明白一個道理:兩面三刀的人,或許一時會和你站在一起,但是長久的合作不行。

3、喜歡抱怨、負能量爆棚的人

因為此次疫情危機,失業的恐慌加上對前途的憂慮,每個人心頭都陰霾一片,可以說,無論是對公司還是個人,都是艱難的一關。

非常時期,人人自危,稍有不慎,職場就會變成修羅場,而“祥林嫂”式的隊友,對團隊來說更危險。

職場人生 || 疫情後的職場,是危機還是機遇?

團隊想要點燃激情,可能要花很長時間,但毀掉這份激情,一分鐘就夠了。在非常時期,保持穩定的情緒,就是一種難能的得力。

團隊想要成功,不僅需要每個人有較高的能力和素質,還需要能夠同別人合作,彼此信任,不搞破壞。

很多人說,這次疫情給行業洗了個牌,經不住的總會被淘汰,在職場也是如此。

同樣的環境,有的人能快速反應,主動把握趨勢和變化,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壓力和焦慮,他們選擇直面挑戰,充實提升自己,並因此獲得很大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