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胡同,品小食

前两篇我们向您介绍了北京的特色:涮羊肉和烤鸭,如果说您到北京一定要吃到这两样(当然能按照我们的介绍吃到最正宗的那就更完美了),那么接下来我要给各位推荐的是几种串胡同时可能会碰上的小食,这些东西搁现在就是历史“网红”啦~

我的最爱:冰糖葫芦


逛胡同,品小食


对一个吃货来说,每到秋季来上一串冰糖葫芦那真的是酸酸甜甜开胃的不得了,这冰糖葫芦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哦,谁让咱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就是一个要“仪式感”的城市呢!跟我来看看吧。

首先要挑选新鲜饱满、大小均匀的山楂,洗净,去根去蒂,然后将山楂拦腰切开,用小刀挖去果核儿,再将两瓣合上,用竹签串起来。现在很多商家都嫌麻烦,不再去核儿了,一点都不讲究,所以您在北京买糖葫芦的时候一定先问一下是不是去核儿的,如果不是,坚决不买!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资的丰富现在用于制作冰糖葫芦的食材除了山楂以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桔子,草莓,山药等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个极为重要的糖葫芦,山药冰糖葫芦!它口感绵软,回味甘甜,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的功效。最最重要的是有一句老话说“山药这东西,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俩人都吃了,床受不了”至于真假就靠您自己验证了,记得把效果回复给小编一下哦

逛胡同,品小食

成功的冰糖葫芦,出锅后外面的裹糖会迅速冷却,咬起来是咯嘣脆,完全不粘牙的。要达到这种效果,熬糖是最关键的,熬的时候一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容易发粘,吃时会沾牙;而火候太大,不仅颜色重且吃起来发苦。

制作优良的冰糖葫芦,糖不粘牙,不腻不酸,格外开胃,试想一下,走在北京深秋的胡同里,手持一根冰糖葫芦,不仅眼里看到北京的美景,口中也在品味着北京味道,是不是很惬意,还有哦,吃了这个胃口打开了,晚上可以去吃一口流油的烤鸭,岂不美哉?

于谦他爹的最爱:卤煮火烧


逛胡同,品小食


于谦他爹最爱卤煮火烧是郭德纲说的,至于真假就得向本人求证了

逛胡同,品小食

。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苏造肉是如何变成卤煮火烧的呢,这要归功于“小肠陈”的创始人陈兆恩。清朝光绪年间,陈兆恩当时售卖苏造肉的,那时的苏造肉是用五花肉煮制的,所以价格非常贵,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吃得起,而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可口的苏造肉,陈兆恩便决定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取代价格昂贵的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加便宜的猪下水进行煮制。没想到用猪头肉和猪下水煮制的苏造肉竟然在老百姓中大受欢迎,成为当时一绝。这给了陈兆恩很大的鼓舞和信心。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没吃过卤煮火烧的。

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

累了饿了,来上一碗,热腾腾的倍儿香,相当有幸福感哦。

不得不说的北京一臭:豆汁儿


逛胡同,品小食


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早上来碗豆汁精神一整天。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

相传,豆汁是辽代的食品,但是从记载看,应该是清乾隆时期才有。发明豆汁并不难,因为他是用做粉条的下脚料制作而成的。在生活窘迫,物质紧缺的年代,将这种下脚料白白的扔掉是非常的浪费的,如果不经过发酵,口感太过于粗糙,让人难以下咽,发酵的作用是让它产生糜化,方便食用。“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这是汪曾祺先生写下的话。不过小编我是一口就喷了,据说第一口喝不下去的人再也无法接受豆汁了,所以小编没有那个福气,不过要是您想对北京有更深刻的印象倒是真的可以去试试,说不定也能对上您的口味哦~

喝豆汁冬、春季流行,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

不像肉饼的肉饼:门钉肉饼


逛胡同,品小食


北京的名小吃,许多都与慈禧太后有关系,门钉肉饼也不例外。一日,御膳厨房的师傅给慈禧做了一道带馅的点心,慈禧吃后,觉得味道适口,非常喜欢,就问这是什么食物。

当时还没有名字,可是太后问,不能说不知道吧?于是,厨师想到了宫廷大门上的钉帽,于是就随口说:“这叫‘门钉肉饼’”,门钉肉饼就这样诞生了。

门钉肉饼的做法虽然不难,但是依然有很多讲究。首先外形是高三厘米直径五厘米的圆柱体,其次肉馅一定是牛肉大葱的,牛肉要选上好的、肥瘦相间的。肉饼趁热吃最好吃,一般先用筷子扎一个小眼,先吸一口汤汁,然后就可以慢慢品尝了,很像南方吃灌汤包的方法。牛肉并不完全剁成肉糜,而是保留肉粒的大小,一口下去肉丁非常有嚼劲,门钉肉饼外焦里嫩,咸鲜多汁,肉香扑鼻,吃上一口就停不下来!强烈推荐尝试一下。肉饼好吃千万不要贪多哦,一个成年人点上三四个足够了

最后说说点心:驴打滚


逛胡同,品小食


北京的点心其实没有苏杭那么有名气,我想大概是因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决定了北京缺了点南方的灵气和秀气,但驴打滚却被很多人记住了,跟这个特别俗的名称有极大的关系,什么是驴打滚?点心跟驴有什么关系?答案是木有!重要的事说三遍:木有,木有,木有!

据说,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乎,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哎,我对这个御厨的灵感也是醉了,不过也许大俗就是大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