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也有國歌?歷史上最短命的國歌,僅存世六天!

現在只要是提起國歌,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的響起那首“起來,起來……”的《義勇軍進行曲》,這是我們現在的國歌。提到國歌,其實作為封建王朝的清王朝也有國歌,可卻是歷史上最短命的國歌,僅僅只存在了6天,這首短命的國歌為何會創作出來,又為何如此短命呢?

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在清代以前,都沒有國歌這個概念,主要是以前對外交往不多,又存在著“天朝上國”的念頭,閉關鎖國,外交方面基本上是沒有的。清朝末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列強都開始在中國土地上活動,外交也就增多了,正是由於外交的需要,清王朝也才有了創作國歌的需要。

清朝也有國歌?歷史上最短命的國歌,僅存世六天!


據說是當時清朝駐英大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就經常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認為這是一個國家必須備的一種精神需求,覺得清帝國也應有本國的國歌,還特地上奏並呈了一部《國樂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到了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洋訪問。要知道在歡迎儀式上,一般還是會奏歡迎方國家的國歌,當時的主方也想要演奏中國國歌來歡迎這來自東方的客人。道清朝根本沒有國歌,沒有辦法,又加之情況緊急,李鴻章的參議們就只得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的七絕詩加以改編,再配以古曲,就作為國歌臨時使用。

清朝也有國歌?歷史上最短命的國歌,僅存世六天!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此曲後來被稱為《李中堂樂》,這首歌當時也是以做應急之需,只能說是最早的一首國歌替代品。那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又是哪一首呢?

宣統三年(1911年),愛新覺羅溥儀才批准創作國歌的奏摺,批諭內閣:“典禮院會奏,遵旨編制國樂專章一折;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前因國樂未有專章,諭令禮部各衙門妥慎編制。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制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於是,清王朝從此有了名為《鞏金甌》的“國樂”。大概內容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清朝也有國歌?歷史上最短命的國歌,僅存世六天!

這些歌詞是文言文,儘管寓意美滿深刻,可卻語言晦澀難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清王朝仍還抱有“天朝上國”的思想。這首《鞏金甌》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著名思想家嚴復作詞,禁衛軍軍官、皇室成員傅侗作曲。這首歌還有個別名叫《大清國雄踞列強萬萬年》。這首歌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可卻想到短命,頒佈了僅僅六天後就遭遇了武昌起義,而壽終正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