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昨天,朋友哭哭啼啼的抱怨,说她和女儿吵架了,女儿越来越不听话,每次自己都强压怒火讲道理,结果她越讲女儿越不愿意听,昨晚还去姥姥家没回来。我赶忙问怎么回事。

原来昨天她女儿文文打电话过来说:“妈妈我想下午和同学去公园玩一玩,我们都约好了。”

朋友一口拒绝了女儿的要求:“你都高三了,现在学习这么紧张,怎么还能去玩呢?那多浪费时间呀!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做两道数学题,等你考上好学校了,让你玩个够。”

文文并不“买账”:“我们都约好了,就玩2小时,不会耽误学习的。”

朋友仍然坚持:“2小时也不能浪费,你想,如果你现在玩了,到时候考不上好学校,别人都考得比你好,到那时人家谁还会理你呀......”没等朋友说完,她女儿就生气的说:“烦死了,一天到晚就知道讲道理!”挂了电话,而且晚上还没回家。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能力不够,某件事情没做好,家长就说:“你对自己没信心,怎么能做好呢?”

孩子在家里不出门,家长会语重心长的对孩子说:“你应该锻炼身体,这样总是呆在家里不行的。”

爸妈们费尽口舌的大道理,真的能收到预料之中的效果吗?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一、什么是讲道理

讲道理就是爸爸妈妈不停的用自己认为对的观念来全力说服孩子,希望孩子按他们的要求这样做、那样做。而实际上,我们的“讲道理”对孩子来说,就感觉是无休止的唠叨和噪音。

很多人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给孩子讲道理就像是对牛弹琴,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聪明的爸妈,从来不和孩子讲道理。因为想要毁掉一个孩子,那就不停地给他讲道理就够了。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二、讲道理的危害:

1、孩子关闭和家长交流的通道: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出事后,父母想不通,本来可以告诉父母就能帮助解决的问题,孩子宁愿自己出事,也不愿告诉父母,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父母的唠叨和讲道理,使他们厌烦,阻塞了孩子跟父母的沟通之路。

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不愿把欢乐和痛苦告诉父母,不愿意与父母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2、唠叨和讲道理让孩子崩溃,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孙俪曾在微博中分享道: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研究表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调动孩子主动思考,让孩子有机会体验,这样比强行灌输道理有效得多。

前段时间义无反顾跳下大桥的17岁男孩,让我们心痛无比。和同学吵架、被学校批评,他已经很懊恼了,而妈妈无休无止的说教,最终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崩溃,留给妈妈的只有无尽的后悔和自责。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3、孩子故意和父母对着干,甚至走上歧途:

喜欢说教的父母像个监工,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还容易让孩子反感。面对唠叨的家长,孩子自动开启屏蔽模式。

有人在学校里做过“你如何看待唠叨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孩子们是这样写的:

“我妈一唠叨,我就拿着书去蹲厕所。”

“她一叨叨,我就烦,就想顶嘴吵架。”

“我妈简直是个事儿妈,我都替她累得慌,能做我就做了,做不了、做不好的你就是再说也没用啊。”

“我有个办法,我妈一唠叨,我就戴耳机听歌,她唠叨什么我也就听不见,听不见心就不烦了。”

“开始我还会还会顶嘴,现在直接进自己房间写作业假装没听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交流。”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心理现象: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容易引起听者不耐烦甚至逆反心理。

4、干任何事情没有自信:每天都在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参与,永远抱着挑剔和高高在上指导的态度。这样导致孩子对自己没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做不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难以获得成功。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三、父母应该怎样做

当然,不唠叨不讲道理并不等于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有智慧的去管理。

1、首先,爸爸妈妈要知道孩子的三个叛逆期:3次“叛逆期”时,爸妈更要注意“讲道理”的策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宝宝叛逆期

宝宝叛逆期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次叛逆期,主要是发生在2-3岁的宝宝中。2岁这个年龄,宝宝会走会跑了,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想自己掌控自己的行为,因此特别爱拒绝和说不,以此来展示强调自我。

儿童叛逆期

儿童叛逆期主要是指6-9岁。这时的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像大人一样独自做很多事情了,所以他们不喜欢家长束缚、管教他们,希望和家长站在同一个高度来实现长大了这件事情。因此很容易出现顶撞家长的行为。

青春期

第三个叛逆期就是12-16岁,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荷尔蒙分泌旺盛,体内激素的变化会导致情绪起伏波动大,容易焦躁,父母不恰当的说教就会引起冲突。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2、抓住时机和孩子讲道理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有些道理还需要家长来教,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抓住时机,用平等的态度、简短的语言将他的错误指出来,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孩子。

3、不要碎碎念的讲道理

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天天给自己讲大道理,孩子也一样,无休止的讲道理起不到任何效果。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家长高高在上的姿态,家长应该和孩子像朋友那样的聊天来沟通信息。比如可以用身边真实事例来打动孩子,也可以反问孩子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这些都比直接讲道理效果好。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4、不要在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

孩子在哭泣、愤怒,在发泄的时候是听不进去道理的。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情绪的发泄。所以当孩子的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喋喋不休的讲道理,等孩子心情平复下来的时候再和孩子谈谈。然后建议孩子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可以怎样处理,给孩子一些可行的建议,而不是命令。

5、多听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

孩子之所以叛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所以平常父母一定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先听听孩子的解释,然后再来解决。这样孩子也会更乐于听取父母的建议。

6、学会放手、学会相信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后果:做一个豆腐嘴、刀子心的父母。提醒一遍孩子即可,告诉他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学会放手把一些事情交给孩子处理。

孩子大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辨别是非、对错,父母不要过于担心,即使孩子因为某些事情“吃亏了”那也是一种收获,一种经验的积累,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出现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的自立,这才是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方式。

聪明的爸爸妈妈,永远不和孩子讲道理

7、改变沟通方式

给孩子实际的帮助,当孩子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冷静的听孩子说完事情的经过,尽量用行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讲大道理。

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写出这件事情的利弊,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制定出详实可行的计划,并监督孩子完成。

例如孩子作业不会了,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举例子,讲解题型,而不是骂孩子笨。当孩子不讲卫生,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打扫卫生,监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孩子脏。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就是说,要让孩子明白道理,不是单单从口头上“讲述”就有用的。

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对孩子来说,他们希望爸爸妈妈对自己理解、支持与共情,而不是简单的讲大道理。请爸爸妈妈们学会适时的闭嘴,收起你无休止的“讲道理”,不要因为你所谓的关心和教育,造成孩子成长的遗憾,不要让自己的不当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