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中國出現比較大的危機,為什麼都喜歡啟動大基建?

2008年與2020年的大基建,它們之間的區別,不僅僅體現在基建的領域,更重要的是基建的戰略目的不同


我們與2008年相比,時代背景不同,基建的戰略目的就不同

2008年:

處於第五次康波週期的衰退期美國是技術先導國,中國為技術追趕國,表現為信息技術在中國範圍內的全方位發展,中國經濟發展引領世界經濟發展

我們的生產要素價格低廉,出口換匯能力強,使我們具備了資本要素=>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全社會生產效率,又促進了全社會生產成本降低=>表現為GDP高速發展,人均收入提高=>因此我們才得以開啟了以房地產拉動基建時代=>基建的建設又進一步促進了全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這就是我們在高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那麼此時的基建目的是追趕,盡力完成城市化。錯過此機遇,就再也沒有了。這是第五次康波週期衰退期賜予我們的機遇,也是我們的使命

2020年:

處於第五次康波週期的衰退轉蕭條的轉換期。而蕭條期是孕育引起下一次回升期的技術發展的關鍵

而前四波康波週期表現如下:

前四波康波週期

第一波週期造就了大英帝國,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逐步造就了美國的強大。而在第五次康波週期中,中國已經逐步追趕上。

那麼未來,我們比拼的就是誰能搶佔第五波康波週期的回升期。因此我們不難得出,此次的基建,必然是新基建,其目的是孕育下一次技術發展,搶佔先機

誰贏得先機,誰將在未來引領世界。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滄海一粟的每個人,都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在時代的潮流中把握每一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