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文|香媽育兒日記

很多父母在平時照顧孩子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比賽的時候,只要輸了,或者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動不動就會哭,有時候還會把自己關起來,不和家長說話,其實有這種表現說明她是一個“玻璃心”的孩子,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

芒果今年8歲上一年級,平時看起來非常積極主動,只要老師提問題,她都會舉手回答,可是一天,由於舉手的人太多,老師沒有叫芒果,芒果竟然在課堂上大哭起來,這讓老師和同學都非常的莫名其妙,經過一番瞭解,原來芒果覺得老師不關心她才不叫她,老師也向芒果解釋了老師不是不關注她,才停止哭泣。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小玉是個7歲的小女孩,非常的可愛,有一天鄰居看見小玉坐在家門口,就主動上前打招呼說:小玉放學了啊,是不是忘帶鑰匙進不去屋子了?這麼大了怎麼還這麼粗心?本以是一句普通的話,沒想到小玉看了看鄰居,竟然哇的一下哭了起來。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其實當孩子出現像上面這樣類似敏感、脆弱、動不動就哭的現象,就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玻璃心”,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多半和學校,以及父母的影響有關,家長要時刻注意。

為什麼孩子會產生玻璃心?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很多家長不懂得“因材施教”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甚至有的家長將孩子變成了“玻璃心”。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1. 父母的溺愛

其實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玻璃心”的時候當社會上出現的某些事,或者身邊的某個人做了一件觸碰到你心靈的事,這個時候得不到正確的溝通,人往往就會產生“玻璃心”。

而有的孩子,在受到質疑,不受關注,甚至遭到別人的欺負,就會不堪一擊哇哇大哭,這樣的玻璃心,大多數都出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平時在家裡呼風喚雨,卻在學校不受重視,突然的轉變就會讓孩子產生玻璃心。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2. 缺乏安全感情緒得不到抒發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缺乏安全感,這種離不開父母庇護的安全感,會隨著長大而慢慢減弱,可有的孩子因為小的時候受過驚嚇,或者家長平時有暴力傾向,害怕被打,這種缺乏安全感和恐懼的心裡就會被放大從而產生玻璃心。

而有的孩子,則是生活上受了委屈,或者犯了錯誤被批評等原因,藏在心裡的小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溝通,孩子情緒無法得到平復和疏導,長期積累在心底,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的事情就會湧上心頭,表現的形式就多以嚎啕大哭為主。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快速化解孩子“玻璃心”這3點很重要

如何化解孩子的玻璃心,讓孩子變得不再脆弱,更加勇敢呢?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迅速解決孩子的玻璃心,讓孩子不在脆弱,易怒,無理取鬧,讓孩子不在哇哇大哭,不堪一擊,家長趕緊試試吧!

1. 包辦家長試試放手,讓孩子去做

很多“無能”寶寶他們明明可以自己動手去做很多事情,卻因為家長的溺愛、不放心、家長的事事包辦,而變得什麼都做不好,奉勸這樣的家長,包辦只能把你的寶寶從孩子養成為“無能的巨嬰”,現在玻璃心將來就會自閉。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只需要負責發號施令,和中途跟蹤,如果出現問題,後期在糾正和檢查,這樣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脆弱,即便是輸了或者失敗了,孩子也能從中吸取經驗,下次就會做的更好。

2. 訓練與鼓勵

千里馬之所以能行千里,是因為遇到了伯樂,孩子能有多大的成功完全取決於父母如何教育,好的運動員需要每天訓練,好的家長則需要時刻鍛鍊自己的孩子。演員需要鮮花和掌聲,那對於他們來說是認可和鼓勵,同樣孩子也需要父母的認可和鼓勵。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出現脾氣暴躁,愛哭,玻璃心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在旁邊多鼓勵孩子,當孩子失敗有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放任不管,一定要多溝通,通過訓練以及獎勵的方式讓孩子放下玻璃心。

3. 信任當孩子的傾聽者,發掘孩子的優點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敏感哭泣的時候一般心理都會很煩躁,不過當孩子在你面前哭的時候表示他對你是信任的,同樣也證明了他們想向你傾訴苦惱和委屈,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聽孩子說完理由,認真分析其中的問題給與正確的指導。

“玻璃心”的孩子不堪一擊,家長試試這3招,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還有的家長孩子一哭,就會對孩子吼,這種方式是更加錯誤的,有的孩子哭是遇到了難以解釋的問題,這個時候家長要從中發現孩子哭得原因,從中找到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發揮長處,讓孩子不在玻璃心。

育兒寄語:

很多孩子“玻璃心”其實並不是真的就那麼脆弱不堪一擊,而是得不到正確的解決而著急抒發情緒,作為父母我們不要只看到孩子表面哭鬧,而看不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很和孩子溝通,多鼓勵孩子,做孩子身後的伯樂,讓孩子更勇敢。

最後,你家的孩子“玻璃心”嗎?你是怎樣做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詩韻媽媽。願與你共同分享育兒知識,和寶寶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感恩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