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3.55億人患有骨關節炎。近20年來我國發病人數不斷攀升,截止2015年患者已達1.5億,是骨關節炎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骨關節炎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膝關節病變嚴重時可用柺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


藥物治療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還有控制炎症的雙醋瑞因等,可以試用,但療效均不太肯定。


膝關節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同時也是運動時最易損傷到的關節。膝關節由上方的大腿骨(股骨)和下方的小腿骨(脛骨)組成,同時還有一塊小骨頭隨著膝關節運動在股骨表面滑動,叫做髕骨,髕骨上連人體最強大的肌肉——股四頭肌,下連脛骨前側,肌肉收縮就可以伸直膝關節。對了,戰國時期的孫臏受到的刑罰刖刑就是切除髕骨,使膝關節再也無法伸直的力量。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在膝關節周圍有一圈強大的韌帶連接股骨和脛骨來保證膝關節運動的穩定。人體韌帶的強度接近相同粗細的鋼纜,在運動時可以承受數百公斤的力量。

膝關節的穩定依靠以下四組主要的韌帶:

1.內側副韌帶:在膝關節內側連接股骨和脛骨,防止膝關節過度外翻。

2.外側副韌帶:在膝關節的外側連接股骨和斜放的脛骨和腓骨,防止膝關節過度內翻。

3.前交叉韌帶:在膝關節中心斜行連接股骨和脛骨,可以限制脛骨的向前滑動和旋轉。

4.後交叉韌帶:走行和前交叉韌帶相反,限制脛骨的向後滑動和旋轉。在關節接觸面之間還有覆載於關節骨表面的軟骨和兩個月牙形的結構叫做半月板,用於緩衝關節骨之間的撞擊。


膝關節的退化時間表

  • 15歲以前

    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 15歲~30歲

    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

  • 30歲~40歲

    膝關節周圍的髕骨軟骨,出現早期輕度磨損,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

  • 40歲~50歲

    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痠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

  • 50歲以上

    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


男女膝關節壽命不一樣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的大數據表明:骨性關節炎在女性患病率中佔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佔第八位。就是說,男性和女性在股性關節炎這個疾病上發病率不同。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是不一樣的,這個很好理解,那麼為什麼意義上長得一樣的膝蓋壽命就不一樣呢?——因為生理過程不一樣,女性要生育、還要經歷更年期。

女性

  • 首先,女性生育期時,為了生產做準備,全身關節都要放鬆,膝關節會變得鬆弛。因此產後會出現膝關節沒力、怕冷、痠痛等,這種一般是一次性的,不過如果產後調養不好,膝蓋的問題就會積累下去。

  • 其次,女性在30歲後,骨齡通過峰值後,骨量流失,骨密度下降,會出現膝關節前面疼痛,上下樓、下蹲時有疼痛感。這個時期男女都會有。

  • 第三,女性50歲左右停經、進入更年期時,會出現一輪嚴重的骨丟失。如果這輪照顧不好,不但膝關節會出現問題,還會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髖部骨折或者膝關節出現明顯的退變。

男性

男性膝關節,一般只在30歲左右會出現短時間的退變。60歲之後,是出現全身機能衰退的一個階段,可能有腰椎壓縮骨折、膝關節明顯退變、髖骨骨折等現象。


選對運動,事半功倍,選錯傷害加倍

朋友圈流傳這一篇文章《她每天2萬步,竟得了這個病……》,內容是說走路走太多,傷害到了膝蓋,得了滑膜炎,於是就有一些極端的說法出現,說為了保護膝蓋最好不用運動。而事實並非如此。運動的確有兩面性,但是如果在運動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就沒什麼問題了。


  • 膝關節是屈伸關節,只有在屈伸運動時,循環才是良好的。也就是說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做繞環運動等等都是不適合的

  • 膝蓋的最大承載力在20歲左右形成,如果20歲左右時的體重能維持一生,膝關節老化速度就會大大減慢。

  • 我們20歲以前可以通過鍛鍊把膝關節鍛鍊得很強壯,20歲-50歲之間,即使使勁運動,對膝關節的影響是不大的。

  • 如果20歲時不怎麼運動,到30歲後想保持身材怎麼辦呢?如果之前運動量很少,想恢復運動,可以選擇從游泳、練腹肌、腰背肌等非負重運動開始,慢慢再過渡到負重運動,那樣膝關節就不容易受到傷害了。

  • 損傷膝關節的運動包括深蹲、爬山、強迫體位(如長時間蹲、跪等)。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關節軟骨也要保護

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關節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關節軟骨,關節軟骨在關節活動中起重要作用,關節軟骨主要的功能是緩解壓力的作用,在壓力作用下,軟骨被壓縮,解除壓力,又可伸展,類似於彈性墊的效果,可以保護軟骨下的骨骼不受破壞,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除此之外,關節軟骨還有潤滑作用,使骨端滑動。如果關節軟骨破損,關節在活動的時候摩擦力增加,就會出現疼痛。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作為現代人的通病,以膝關節為例,青春期軟骨厚度通常為2.5公分,而55歲以後常只剩下0.5公分,甚至更薄而產生破裂、骨刺,這種損傷常常不可逆,帶來長期的巨大痛苦。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50歲以上人群的骨關節病發生率為50%,70歲的老年人發病率高達80%。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再生醫學干預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症可以累及全身許多關節,由於膝關節對人體活動影響最大,所以改善膝關節功能成為臨床醫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絕對健康再生醫學中心運用以下幾種療法為患者精準治療:

‍Prolo增生療法

Prolo therapy增生療法是通過注射生長因子或生長刺激因子來促進機體正常細胞和組織生長,將具有溫和刺激性的藥物注射到韌帶及肌腱上(即損傷部位),是注射到韌帶及肌腱的發病處及與骨骼的附著處。注射後產生會輕微的炎症反應,從而“打開”正常的修復進程,使得這些組織結構重建。同時通過小神經纖維的麻痺及下層結構穩定性的增加的聯合作用使得這些組織增強並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

富血小板血漿(PRP)療法

PRP療法是指從患者自身的血液中,抽出血小板和纖維蛋白,然後把它重新注射到患者的臉部、手或頸項,幫助祛除皺紋或疤痕,是一種美容治療。血小板能夠幫助止血,還有修復體內受損的血管和細胞。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幹細胞療法

幹細胞關節腔注射的主要適應症就是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最常使用的是臍帶、胎盤和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通過B超引導注射到關節腔內。幹細胞在關節腔內的可以生存1-3個月時間,可以起到改善局部微環境和修復軟骨的作用,經過充分的修復,治療後3-6個月時臨床見效最明顯。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再生醫學療法拯救了他們的膝蓋

2016年2月,據《先驅太陽報》報導,13歲時就因一側膝關節惡化導致不能走路,正準備做膝關節置換手術的Ollie Thursfield,在接受墨爾本幹細胞治療中心幹細胞治療的6個月後,核磁共振圖像顯示26歲的Ollie Thursfield受損10年的膝蓋軟骨重生了。這是全球首例幹細胞再生膝蓋軟骨。澳大利亞首次嘗試將間充質幹細胞注入膝蓋關節內,共有 70 名患者參加,治療效果顯著:有三分之二的病人膝蓋疼痛程度和活動受限程度減少了一半,並且保持了一年以上。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Ollie Thursfield


其實,早有許多名人如吳京,劉若英、C羅等就採用再生醫學幹細胞技術治療關節損傷。據微博爆料,早在2017年,吳京就開始接受幹細胞治療膝關節。如果沒有幹細胞療法,就沒有後來的《流浪地球》。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劉若英微博自曝得益於再生醫學治療,病情才得以好轉。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2016年,C羅採用自體幹細胞療法修復膝關節。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2019年,X女士左膝蓋前交叉韌帶嚴重磨損,不能進行長時間的步行活動,平時有嚴重水腫及疼痛現象。在泰國絕對健康再生醫學中心進行Prolo增生療法配合PRP治療。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68歲老伯,患有膝關節炎多年,膝關節疼痛,無法自行行走,需有人攙扶,行走困難。

治療第一天:已見初步效果,雖然仍然需要人攙扶,可自行緩慢行走。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治療一個月:患者已經行動自如,健步如飛,疼痛感消失。


成功案例 | 再生醫學療法是如何治療關節炎的?


Prolo therapy增生療法原理:

  • 注入生長因子藥物,炎症隨即激發

  • 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聚集至注射部位形成成纖維細胞並分泌新的膠原;

  • 新的膠原成熟後開始縮小

  • 縮小的膠原加固了被注射的韌帶並使其強壯


PRP療法中的血小板能夠幫助止血,還有修復體內受損的血管和細胞。它也含有被稱為“生長因子”的物質,能夠激活和恢復身體內的細胞。PRP 不像一般的填充物那樣使用各種合成物質組成,富血小板血漿是從患者身上抽出來的天然物質,幫助解決皮膚損傷和鬆弛的問題,促進新細胞的生成和膠原蛋白的形成。


幹細胞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及分化潛能,具有成軟骨功能,能在體內微環境作用下主動遷移至受損部位進行修復重建,並且可分泌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調節免疫和抗炎作用。這些特點可減輕和緩解骨關節炎的臨床症狀,從根本上改善了關節炎患者的軟骨缺陷,提升療效的同時也降低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和副作用。


如果你正在受關節疼痛的煎熬,歡迎聯繫我們,讓你遠離疼痛,恢復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