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師荀子說:有6件事最好不要碰,否則倒黴沒前途

戰國儒家大師荀子曾經說過,人生有“三不祥”,也有“三必窮”。

哪三不祥呢?

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

  1. 小弟弟不願意聽老大哥的話
  2. 老百姓不想買當官的賬
  3. 沒本事的人不願意為有本事的人服務

如果你有了上面三種情況中的一種,那麼恭喜你,要倒黴了。

小弟弟不聽哥哥的話,那不得捱揍嗎?豬八戒不聽孫猴子的話,先拿過孤拐來,打三百鐵棒再說。

老百姓跟當官的對著幹,那不得吃牢飯嗎?這個不解釋。

自己沒本事,掙不來錢,又不願意為有本事的人打工,那你指什麼吃呢?

這就是“三不祥”。

不祥,就是不吉利。明智的人應該趨吉避凶,不吉利的事情不要碰。


儒家大師荀子說:有6件事最好不要碰,否則倒黴沒前途

荀子


那麼什麼是“三必窮”呢?

首先說明,這裡的窮,不是現在“沒錢”的意思,而是“沒有前途”的意思。

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

當領導的,不能愛護他的下屬;當下屬的,喜歡背後說領導的壞話,這樣的人肯定沒前途;

當領導不愛護下屬,就沒有人為你賣命工作;背後說領導的壞話,早晚會傳到領導的耳朵裡。

鄉則不若,偝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

(在為人處世上)當面不配合,背地裡有說人家壞話,這樣的人沒前途;

很多人都有這個毛病。比如在工作上,你讓他這樣做,他非得找出一堆理由來推三阻四;你去找別人幹這個活,他又在背後嘟嘟囔囔,說些酸溜溜的話,這樣的人,在單位裡一抓一大把。

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

自己的見識和德行比較淺薄,又沒有多高的辨別是非的能力,然後對有德行的人不能推崇,對有能力的人又不尊重,這樣的人也是沒前途的。

現在單位裡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大都是這樣的人。


儒家大師荀子說:有6件事最好不要碰,否則倒黴沒前途

相由心生


荀子說:人有此三數行者,以為上則必危,為下則必滅。

人要是有了上面的這些行為,當領導的位子就坐不穩,當下屬的飯碗就保不住。

荀子說的話,總是這麼直白,從不拐彎抹角,句句直指人心。人性經不住考驗,更經不起審視。“三不祥”和“三必窮”,足以讓一大撥人後脊樑上冒出了冷汗。

人到中年,這些道理都應該懂得了。

有的人在社會上總是混不出個名堂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埋怨爹孃沒給自己留下遺產,埋怨社會對自己不公平,埋怨這個埋怨那個,其實沒什麼實際意義。你還是個屌絲,成功依然只在夢裡。

一個人如果犯了“三不祥”和“三必窮”,勸你老老實實對照自己的行為,洗心革面,為時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