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下)

  1. 中原大戰

皇姑屯事件之後,統治中國東北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佈: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此舉標誌著北伐的結束、國民政府完成”形式統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結束。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下)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蔣介石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作為中國當時的中央政府統治中國,但地方統治勢力還有很多,比如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等,這就又有了後來的中原大戰。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下)

1930年3月,為爭奪中央統治權,汪精衛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發起挑戰蔣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國民黨中央會議的內戰,5月蔣介石宣佈“平叛”,史稱中原大戰。

這場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蔣軍雖攻佔河南歸德(今商丘)等地﹐但總的形勢不利。歸德旋為馮軍收復﹐長沙﹑濟南先後被桂軍和閻軍佔領﹐蔣軍撤守魯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區。7月至9月中旬為第二階段。反蔣各派在北平(今北京)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宣佈成立以閻錫山為主席﹐閻錫山﹑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等七人為委員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但戰局每況愈下﹐7月4日﹐桂軍退守廣西﹐8月14日﹐閻軍放棄濟南。馮玉祥的“八月攻勢”也遭到失敗。蔣軍在兩湖﹑津浦﹑隴海﹑平漢各戰場取得全面勝利。持觀望態度的張學良9月18日通電擁蔣後為第三階段。張率東北軍入關佔領平﹑津﹑河北﹐反蔣聯軍迅速瓦解﹐擴大會議遷至太原舉行﹐不久即風流雲散。11月4日閻﹑馮通電下野﹐取消太原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所屬軍隊被張學良﹑蔣介石改編。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下)

蔣閻馮大戰歷時七月﹐雙方投入兵力逾百萬﹐戰線綿延數千裡﹐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軍閥戰爭。蔣介石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暫時統一了國民黨各軍事集團。

此後,反蔣勢力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問鼎中原,與蔣介石一決勝負的形式與實力。從1930年底開始,蔣便以重兵向中共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發動進攻。

2. 國共內戰

(1)第一次內戰

1927年馬日事變和四一二政變之後。大量共產黨人被拘捕或屠殺,共產黨人的活動也轉為地下。共產黨為了反抗國民黨的鎮壓,利用手中控制的少量的國民革命軍武裝反抗。1927年,共產黨發動了南昌起義(國民黨稱之為“南昌暴動”),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中國工農紅軍”,而原本的國民革命軍,大多數被國民黨控制,繼續北伐統一全國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下)

1927年至1937年間,國民政府先後調集兵力對共產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五次“圍剿”,前四次遭到失敗,但在最後一次“圍剿”中,迫使中央紅軍進行二萬五千裡“長征”,從江西瑞金轉移至陝西延安。

1935年華北事變爆發,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1937年的七七事變更是加劇了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西安事變後,國共雙方經過談判決定停止內戰,共同抵抗外來侵略者。國共合作期間由於兩黨所代表的階層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斷。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下)

(2)第二次內戰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國共之間矛盾升溫,國民黨一邊假意和談一邊積極搶佔地盤,準備發動戰爭。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第二階段內戰,中國共產黨稱之為解放戰爭,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國民黨稱這段時期為“動員戡亂”。戰爭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共產黨方面統計共計殲滅國民黨軍軍約807萬,並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政權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戰敗後逃往臺灣。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下)

自此 ,民國結束,新中國成立。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也終於開始走向統一,趨於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